鹦哥变紫鹃,蕊珠变袭人,改名背后的暗喻知多少?

我读的《红楼梦》各种版本中,没有鹦哥改名紫鹃的描写。但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这个细节。我记得是贾母把鹦哥送给黛玉的同时,替她改了名:“以后你就叫紫鹃吧。”

鹦哥变紫鹃,蕊珠变袭人,改名背后的暗喻知多少?

主子是有权利给奴才起名或改名了。像宝玉这样“精致的淘气”,更是视改名为乐事:把蕊珠(一说是珍珠)改为袭人,把茗烟改为焙茗,把蕙香改为四儿,更不用说给芳官改为“耶律雄奴”、“温都里纳”、“玻璃”了。就是大丫鬟、通房丫鬟这半个主子,也可以把“芸香”改名为“蕙香”。

鹦哥变紫鹃,蕊珠变袭人,改名背后的暗喻知多少?

贾府中的习惯,大丫鬟的名字,往往是一双一对地出现。比如王夫人身边的金钏、玉钏、彩云、彩霞,李纨的素云、碧月,王熙凤的平儿、丰儿,也包括薛姨妈的同喜、同贵。除了金钏玉钏是亲姐妹之外,其他丫鬟的名字,想必多是主子给起的。否则不可能这样凑巧,总是一双一对。

鹦哥变紫鹃,蕊珠变袭人,改名背后的暗喻知多少?

反观贾母身边,有鸳鸯,就有鹦哥,是一对禽鸟;有琥珀,就有玻璃,是器物材质。鹦哥在贾母身边的时候,与鸳鸯对应。到了黛玉身边,则要到黛玉带来的丫鬟雪雁相对应了,就改名为紫鹃了——同样是禽鸟,但有了色彩,有了感情。

不过这个感情色彩,充满了悲剧的暗示。鹃是杜鹃,也叫子规,“杜鹃啼血猿哀鸣”“清夜子规啼”“子规夜半犹啼血”。甚至这种鸟的来历,也是个悲剧的传说。《史书·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鹦哥变紫鹃,蕊珠变袭人,改名背后的暗喻知多少?

大雁,春则北归,秋则南飞。在雪地中的大雁,注定要严寒而死。紫鹃与雪雁,是黛玉未来悲剧命运的暗示。

《红楼梦》中以名字来暗示命运的,几乎比比皆是,难以一一列举。用名字来暗示、隐喻性格的,也不止一处。比如贾芸的舅舅卜世仁,明显谐音“不是人”,对舅舅寡情刻薄。再比如贾政的两位清客詹光、单聘仁,谐音“沾光”“善骗人”,一见宝玉,又是抱腰又是拉手,称为“我的菩萨哥儿”,写尽富贵家帮闲的势利,可与《金瓶梅》中的应伯爵相比。

鹦哥变紫鹃,蕊珠变袭人,改名背后的暗喻知多少?

宝玉给最心爱的丫鬟改名袭人,是根据其本姓“花”而来,取“花气袭人知昼暖”意境,反映了宝玉对“浓词艳赋”的喜好。贾政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出处,判定是宝玉起的名,又反映了父子在疏远冷淡的表面下,一种内在的深层了解。让蒋玉菡这个“诗词上有限”的优伶,偏偏念出这句诗,又预示着蒋玉菡与袭人的情缘。这些是前人研究所得,并为读者普遍接受的。

鹦哥变紫鹃,蕊珠变袭人,改名背后的暗喻知多少?

除了这些呢?这个名字,还有没有别的暗示?袭人的性格柔顺,被称为“省事的”,但在与宝玉的接近、获得王夫人的常识这些事情上,她都是相机而进、主动出击。作者摒弃了“珍珠”“蕊珠”这样中性的名字,给她安上一个动词性的、充满主动的“袭人”之名,是否也暗示着这个女孩,在表现的风平浪静之下,暗藏着蠢蠢欲动的心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