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轉型三步曲

從2000年開始,全球的數字化進程逐漸加快,網速從14.4kb的modem到即將上線的每秒1.5Gb,速度增加了10萬倍,時間是隻花了20年,而同期CPU的速度只增加了幾百倍。

互聯網速度的增加帶來了最直接影響就是互聯網應用的快速迭代變化,早期純文本的信息傳播到現在的個人視頻直播,每天的數字化信息衝擊的整個人類社會,小到路邊修車攤上的二維碼,大到由於臉書等互聯網工具的催化劑作用造成的阿拉伯之春政治運動。

說到企業在數字化浪潮面前的抉擇,首先需要注意到的是完整的數字化轉型不等於數字化優化,它不是對現有老的營銷模式的數字化,而是一種完全顛覆的企業改革。數字化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數據和互聯網打破舊體制的各種隔閡,實現管理扁平化,資源共享化,業務生態化,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利潤率,使得企業可持續性發展能力提升。

企業數字化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舊系統的數字優化,包括辦公自動化,財務電算化,企業網站等等初步的IT應用,主要投入在於軟硬件的購置和培訓。

第二階段:數字化管理的應用。公司逐步引入局域網和數據庫系統,把企業管理和業務部分數字化,OA系統,ERP,HR等多個獨立的管理系統上線。

第三階段:數字化轉型,徹底拋棄舊系統,舊的流程,通過數據共享,把多個不相連的系統打造成一個整合的數字雲平臺,完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我做了份《企業數字化現狀調查表》,利用打分給現有公司的數字化轉型狀況簡單的劃分階段。據我預測大部分公司分值都在50~70分之間,少數能夠超過70,也不乏低於50分的公司。

企業數字化轉型三步曲

企業數字化現狀調查表

50分第一階段,50~70分第二階段,70分以上第三階段。

一、第一階段 數字優化

由於,企業的自動化電算化改革已經開展了多年,基本上常規的電腦局域網硬件設施已經布齊,大部分企業也有各自的軟件系統輔助辦公和生產。然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早期的計算機構架設置主要是為了完成舊系統的改造和優化,各個系統之間並沒有互聯互通。最常見的就是職工信息,物資信息分散在各個獨立系統手動輸入,雜亂不堪,部門用用夠了,但是對公司的整體管理不利。不過在當時技術發展的問題,各軟件不同時間不同公司設計,也是不可避免的。

企業數字化轉型三步曲

二、第二階段 數字應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應用的深入,企業對整體數字化需求增加,但是新系統的整合往往帶來大量的顛覆改革,企業也需要度過一個陣痛期,同時由於數字化革新往往需要新型專業人士(首席數字官CDO)整體佈局,改制過程中觸犯到各部門的利益,舊系統的拋棄繼承,新系統的學習佈設都會一堆內部阻力。第二階段是舊系統逐步融合淘汰的過程。

企業數字化轉型三步曲

三、第三階段 數字轉型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地球聯合國變成了“地球村”,那麼互聯網對於企業做了什麼呢?那麼就是把舊有的樹狀管理模式壓扁了。

如果把一個集團比喻成一個王國,那麼集團總部就是皇宮,下級公司就省會,部門主管就是市長,項目經理就是縣官,員工就是衙役,而用戶就是國民。公司結構越複雜,相對的執行力度和效率就會越差,縣官不如現管,欺上瞞下不少,報喜不報憂的更多,各人自掃門前雪,用戶有點意見和建議常常是一級一級上傳,聲音越來越小,最好廖無聲息。

然而數字化轉型後,公司的管理者漠然發現自己從國王變成了村長,別小看村長的權力,在某些程度上村長的權力遠大於國王。在過去,總經理要看一個員工的資訊和工作情況,需要多個部門協調,包括人事,財務和所在部門經理等,而且你還不能保證你看到的就是原始資料。而現在你只要登錄公司數字管理系統,通過你最高權限的賬戶,很快就能調出他最近的考勤,業績,人事關係等等大量的數據。這種智珠在握的感覺,遠比高高供在神壇上的國王寶座來的真實。

企業數字化轉型三步曲

數字化轉型是一種挑戰和機遇

然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管理方式和過去上傳下達的模式變化比較大,對於管理者而言需要學習和改變的也很多。過去聽習慣報告的耳朵很容易被被各種吵雜的數字信息淹沒,對付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主要就是:第一實現大數據分析管理,第二信息共享群策群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