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詩——客家之千古絕唱

族詩是客家民系的獨一無二的千古絕唱,它具有強大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充分體現了客家人勇於並善於開拓進取與耕讀傳家的客家精神。下面略舉幾個客家大姓的族詩供讀者欣賞。

在族詩中流傳廣泛並影響深遠的是黃峭的“遣子詩”(又稱“認宗詩”),它是日後其子孫之間相互認同的重要依憑。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

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

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

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黃峭,字峭山,號青崗(871-953),福建邵武人,為黃氏入閩大始祖。唐昭宗工部侍郎,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子孫眾多。當時正處於唐末五代變更之際,目睹兵連禍結,社會動亂,考慮到“多男多懼”,聚不如散,於是遣散諸子到閩粵贛各地,以避不測之禍。他的遣子故事,世代傳為美談。諸子臨別,峭山吟詩一首,為各地子孫相親證據,世稱“遣子詩”,俗稱“認宗詩”。可歸納為三層意思:首先肯定兒子年富力強,有所作為,教育諸子居安思危,立志四方;繼而教育兒孫要樹立綱常道德,弘揚家傳孝道;最後訓誡兒孫不要迷信天命,要自強不息,人定勝天。

族詩——客家之千古絕唱

黃氏族詩教育後代敬祖愛宗又志在四方的精神對客家其他姓氏產生較大影響。寧化縣石壁客家劉氏十五世祖劉廣傳就仿照黃峭詩,作《遣子孫》雲: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劉廣傳,名弁,號清淑,諡廣傳,元朝仁宗延佑二年進士,官授江西瑞金知縣(一說贛州太守),因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擢遷為奉議郎。出生於福建寧化縣,卒於京職。娶妻馬伕人、楊夫人,生一十四子。

廣傳公生下十四子以後,鼓勵兒子要向外發展,不要兒女情長痴戀家中,這是四海為家,開拓進取精神的體現,最終目的是要認祖歸宗,吃水念著水源頭的優良傳統。

這首詩被劉氏宗親稱為族詩,泰國劉氏宗親總會還為這首詩譜曲,定為劉氏宗親會會歌。

族詩——客家之千古絕唱

張化孫被客家張氏後裔稱為“鄞江始祖”,他的《遣訓詩》更是通過歌頌上祖的功績而希望後代能承先啟後地發揚光大祖輩的功德業績;同時,也表達希望子孫能興旺發達、青史留名的美好心願。

清河系出源流長,卜處移居閩上杭;

百忍家風思祖道,千秋金鑑慕宗枋;

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後詩書繼漢唐;

二九苗裔能秉訓,支分富盛姓名香。

族詩——客家之千古絕唱

張化孫,諱衍,字傳萬,賜進士,誥授中憲大夫,任汀州知府。宋寧宗嘉泰年間,由寧化石壁遷至上杭北鄉深坑尾官店前開基(今上杭白砂茜洋村)。

族詩——客家之千古絕唱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為張化孫題寫“像贊”:“公之風采,氣宇軒昂。公之品行,正直端莊。詩書博覽,忠孝名揚。作牧汀州,合郡群黎。德澤開基杭邑,一門父子沐恩光。纂修宗譜,報本不忘;鍾靈毓秀,桂馥蘭芳;綿綿世澤,長髮其祥。”可見,文天祥對張化孫是十分推崇的。

(本文據林允祺文改編)

編審:鍾衛紅

監製:邱甫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