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词,你最喜欢哪一首?

爱豆伴酱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诗词里的春天,醉在光阴中。谁不想把韶华留给春光?柳永7句话把春天写得淋漓尽致,回味无穷,怎能不喜欢呢?且来看看。

柳永《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鸟雀叽喳,樱花、桃花竞相开放于山寺之中。柳叶含情,垂丝于“学海”边,孔子石像慈祥,百年前,曾有学子在此闭关多日,或聆听恩师教诲,或苦思冥想,在考场上思如泉涌。那些穿戴讲究的考官,来回踱着步,目光透出一个有尊严的考官的森严,透着透着几日监考的疲倦,偶尔遇到那么几个妙笔生花的考生,那目光立时变得璀璨。他一步、一步,鞋敲打着地板,亦敲打着每一个考生的心。

这里是位于云南省建水县的文庙和学政考棚,前者敬千古圣人孔夫子,后者则为百年前科举院试之所。

几根擎天香柱燃得正旺,孔子石像屹立于烟雾之中,平添几分仙气。几座石碑赫然耸立,有些是修复过的,有些带着泥土的痕迹,触手或光滑或粗糙,明代、清代,几十年,几百年,无数次重新修葺,时光的沧桑,已然深深篆刻在石碑上,虔诚诉说着往事。

素闻建水孔庙大名,来此进香者数不胜数,给这个寂静的小县城平添了几分热闹。

春色正好,我心虔诚,唯愿梦成,不负这条漫漫求学之路。

闭目,合掌,三叩首。

这里的人淳朴得可爱,一顿饭要不了多少钱,一百个烧豆腐,吃得全家人满腹欢喜。有了问题还没开口,对方已给了答案。一个小小的铺子,一家四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大笑着,不相识的糙汉子打趣着卖豆腐的小妹子,小妹子羞红着脸默默烤着豆腐。游人路过,当家主母声音洪亮,男人却嗓音温柔,“烧豆腐、凉卷粉、木瓜水诶!”

一切都刚刚好,一如这里的春色,正好。

移步建水燕子洞,二月,燕子尚未飞来,唯余这偌大溶洞龙舟游渡,游人攀缘。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攀岩表演。黄衣壮年没有任何保护,三下五除二便攀至溶洞顶部,采撷燕窝,挂上牌匾。红色条幅轰然落下“燕子洞欢迎你”。

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淳朴的生命,灵动的城市。

不由想到一首柳词,“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柳永置身于一个园林中,冬日寒冰融化,春日暖暖,幽暗中亮起天光,只见树木苍翠挺拔,黄鹂清脆鸣啼——美景委实太多太多,到底谁才是这春日的主宰?

雾气氤氲,露珠圆润,顾不得衣服湿透,只想穿梭于树丛中,同它抒发一下对春天的喜爱。阳光拥抱着翠叶,似乎想把那叶片穿透。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不由爽朗一笑,树枝上的那些小家伙,自有一番情趣——人家在说着情话呢,缠缠绵绵的,害羞着呢!我凑过去干什么?真是多事!

“无据。”人生难得几回闲,既然来了,我也懒得动脑子了,单纯赏景,莫要妄加揣测我的思想感情!我就看看暖烟腾起,游蜂翩跹,他们一起跳着舞,风还为他们打着节拍,“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啊,怎么能漏了岸边柳和园中花?“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当园中柳色浓密的时候,当别馆花色娇艳的时候,当燕子飞来的时候,哪个不是把韶华留给春光?

这就是春天啊,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这里,春色正好!


每天读宋词


《咏春》

春时春风春意浓,

春闻春雷春之景。

春云春雨春天到,

春花春草春发生。

春游春景春常在,

春缘春结春深情。

春心春动春会友,

春来春往春送行。

《春》

春秀春天春至早,

春风春吻春芽生。

春雨春润春心动,

春花春艳春娇容。

春雷春唤春山绿,

春燕春归春飞鸣。

春游春景春色美,

春客春赞春抒情。

两首小诗

其中各八句诗,共五十六个字,里面镶嵌了,二十四个春字。充分体现出,小诗别有一凡风趣。

温柔二月春风早,

吻苏万物春雨到。

阳光浴爱春心动,

满园尽赏春花娇。

知足常乐

2019年2月9日


知足常乐140903438


我推荐一首苏轼的七律,这首七律可能很多人没见过,但我保证大家读了,绝对能被苏轼描写的春景所折服。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家,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的词自不必说,名篇比比皆是,像《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的诗,似乎以七绝见长,像大家熟悉的《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海棠》等都是七绝。苏轼七律中的名篇倒是很少见,比较出名的应该是那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其他的,似乎大家都不熟悉了,其实苏轼的七律写的也很好,这不,有一天苏轼在路上,看到了一幅春日景象,写了一篇七律,简直美爆了。这首诗如下: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这首七律是苏轼在杭州时候所做,当时苏轼任职杭州通判,巡视辖下各县,这一天,苏轼巡查完富阳县,赶赴新城县的途中,看到一片勃勃生机的春日景象,诗兴大发,就做了两首七律《新城道中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我们一起跟着苏轼领略一下杭州郊县的美丽春天吧。

首联苏轼用拟人化的手段,表达了行旅路上一种轻松欢快的心情:春日里的东风好像知道我要出行一般,非常及时的吹散了阴云,一连几日的小雨也及时收敛。说明苏轼的此次出行非常顺利,“檐间积雨”表明了这场春雨已经下了很多天,但是作者一准备出行,春风就好像知我意一般,把阴云吹走,顿时雨过天晴,诗人心里非常高兴,把东风比作老朋友一般知我心。

颔联写作者抬头望到眼中的春日景色:山岭上浮着的云,在晴空万里下,就好像给一座座山峰戴上白白的棉帽一般,朝阳刚刚升起,才到树顶,远远望去,仿佛在树头上挂着一个圆圆的铜钲一样。铜钲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是圆的,这里比作太阳。这两句比喻非常俏皮,反应出作者在路上欢快的心情。

颈联写作者观望四周看到的景象。大家看看这美丽的景色:野生的桃花鲜艳娇美,像在对着行人微笑,矮矮的竹篱笆,绕着一户一户的人家,碧玉般的柳树在小溪旁随风摇曳,而春日里的溪水永远那么的清澈。作者这两句,把路上见到的美景用短短的十个字概括进去,字数虽然不多,但读罢景色跃然纸上。

光有景显得太单调了,作者在尾联就写人了,写什么人呢?写得是春日里忙于春耕的人们,诗人说住在西崦的人家应该是世界上最欢乐的人了吧,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食其力,妇女们煮芹烧笋饷春耕,这真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这句充分反应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喜爱,也是是作者一路上欢乐心情的反映。

苏轼这首七律,以欢乐明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春日行旅途,是他七律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篇。



张家公子名无忌


比较喜欢温庭筠的《思帝乡·花花》

思帝乡·花花/温庭筠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该词写女子在漫天春光里对爱人无限的眷恋之情:千万朵花儿开满枝头,像天边的那满目红霞。美人伫立在香车上,收卷画帘的罗袖,心神摇曳,对爱人牵肠挂肚。回头与人闲语的时候,只见凤钗金篦斜斜地簪住浓发。莫非她的爱人也做了阮郎,春光都逝尽却还不归家。

思帝乡,词牌名,又名“万斯年曲”“两心知”,由唐代词人温庭筠创调。

帝乡:指皇帝住的地方,即京城。

这首词以春景起兴,开头“花花”二句首先渲染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春光烂熳,百花盛开,环境很美。“罗袖”二句写像花一样、罗衣飘颻的女主人美人伫立香车、面对画帘,触景生情,思念爱人寸肠欲断。由春日美景突转到相思之情,“肠断”二字把景与情的和谐气氛打破,乐景哀情相映,使情更哀。

“回面”二句写女主人公坐在车上回头与街上的熟人说话,看似平静,实则内心焦躁、坐卧不安,头上的凤钗金篦都不停晃动,神态绰约,给人说话实为排除心中思念和烦恼。最后借用刘晨、阮肇典故,哀叹爱人久出未归。一个“惟”字,表现出女子的哀怨和无奈,也是对爱的专一和执着,使意更切。

“断肠”二字是文章灵魂,全词时而绘景,时而抒情,时而将心情隐于动作之中,寄之于话语之内,运笔惟妙惟肖,将人的内在心曲揭示无遗,极富神韵。


我就是竹韵


春天百花争妍,万物复苏,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完全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但在多愁善感的诗人眼里,好花美丽不常在,美好景象是那么短暂,人们还没有好好享受春暖花开所带来的悦目赏心,春天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

于是,便有了伤春悲秋,诗人往往会把春天的短暂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唱出许多感伤春天的悲歌,诗词里散发着淡淡的忧伤,如同一个个被爱情伤害了的女子,春心被囚禁,凄美的让人心生怜爱。

实际上,关于伤春感怀的诗词非常多,在我的印象里,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无疑是最让我喜欢的一首。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前一段写春天的景色,杏花落了,小青杏长出来,燕子叽叽喳喳在屋檐下筑巢,清清河水围绕着错落。寥寥数字把春天的美好景象描述十分生动。


但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柳絮这个容易随风而飘的意象,反衬了春天虽然美好,但也有无情的一面,春风会把柳絮带到天涯海角,这不正是跟游子一样,离开了家,四处漂泊的写照吗?

第一段中的“残”、“绕”、“天涯”等字词用得非常巧妙,它们隐藏在春景的美好里,给整首词埋下了伤春的基调,这是苏轼的高明之处。

第二段通过描写一墙之隔的佳人和行人,年轻的佳人在墙里笑声灿烂,春心荡漾,沉浸在美好春景的喜悦里,而墙外的行人,或许是一位历尽沧桑的人,他先是被佳人动听的笑声感染,从这些笑声里回味到了曾经的自己,但他又无法一睹佳人的芳容,随着佳人笑声的消失,他就产生了莫名其妙的伤感。

这情形就像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一幅令人怦然心动的艺术品,只能远远欣赏,却无法占为己有,所以就会产生寂寥惆怅的心情。

当一个人的心灵从浮华归于沉静,从感性回归理智,面对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和无知无畏,是否会感叹生活的磨砺和恩赐呢?

苏轼这首哀婉清新的词作,从开头描写春景,到最后上升到对人生况味的剖析,层层递进,托物言志,写进了生命的喜怒哀乐,实乃婉约词中的上乘之作。


鸿鹄迎罡


描写春天的词,你最喜欢哪一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一首。这是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所做的。这首词是追忆江南春日美景。



以“江南好”开头,总领全词,是对江南美景脱口而出的赞颂。“风景旧曾谙”意思是,江南美景虽然不在眼前,但却是极为熟悉的,包含了无限的怀念之情。

诗人祖籍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郑,为什么对江南熟悉,怀念江南呢?原来白居易少年时期,随家迁居江南,多年旅居苏州,杭州一带,后来又担任过苏杭两州的刺史,前后在江南生活十年之久。因此,一句“风景旧曾谙”是有丰富的生活基础的,也是作者真是感情的流露。

白居易既然这么熟悉江南美景,那么,他最怀念江南什么美景呢?这就是下两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词人追忆江南美景印象最深刻的东西,也是“江南好”的具体内容。这两句词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南画卷: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片早霞倒映在江面上,上下辉映,绚烂多姿,光彩夺目;江边带着晨露的红花是那么的鲜艳夺目,在漫天朝霞映衬下“红胜火”,江水如蓝,红花似火,朝霞满天,红日,红花,红霞,这是多么艳丽,多么绚烂,多么迷人的画面啊!

春日美景蓬蓬勃勃,引人入胜,使人不由得发出“能不忆江南”这句热烈的赞颂,渲染出一派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文说话


关于春的诗词无数,其中南宋诗人蒋捷这首最为别致。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带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有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第一次读此词,就被惊艳了。"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春愁似意,可不觉哀伤,待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朗朗上口的词韵富于音乐节感,流淌出的全是清新的诗意了。

红樱桃带水滴的鲜嫩,衬着绿油油的新蕉叶,春深似海愁什么?诗人在颠沛流离途中心绪惆怅,良辰美景也无法趋散的相思。


有家难归的游子思乡情切,在这江南姑苏太湖之滨,水柔山暖却前程茫然,四顾春色无边入目,恰似酒入愁肠,稍有欣喜,却难解心中千百结。

杨柳风吹酒醒,寒从心底生,家中笑颜红透,软语盈盈的妻子。奈何流光容易抛散,春易逝花渐残,娇颜难常在,常恨春归无觅处,朱颜已改。

诗人不免叹息,何日才能归家洗尽旅尘,与佳人相守长相依,守着春光慢慢老去啊……

实际上这首词,并非简单的"伤春”之情,诗人不过以家喻国事凋零,看似明媚畅快的词句,哀伤弥漫其底色。

深怀国亡之痛的竹山先生蒋捷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因此词人又称其为"樱桃进士"。

《一剪梅》此词牌的特点在于,急促与舒缓即四字叠字的排句与七字句,节奏齐整的交替中,显现出明快的音乐节拍感,突出画面或心境的重叠。



周邦彦、辛弃疾等名篇不少,李易安的"才上眉梢,又上心头”,也极为世人赞赏的。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描写春天的词,这是一个有点模糊但也较宽泛的概念。为什么这样说,词,可以相对于诗,有唐诗宋词的说法。词,也可以理解为文章写作运用中的词语。但仔细看题,后面又有一首,无疑提问者还是问的是哪一首诗词。

春天到来,阳光明媚,春和景明。人们的感觉也变得兴奋起来。抬头看着蓝天,孩子们放飞的风筝越飘越高,越飘越远;漫步青青草地,空气格外清新;更有莺歌燕舞,花香盈袖,真是赏春乐无穷!

但春天的到来,也会时时伴着风风雨雨,这像极了人生的经历,不会总是一路花香,一路坦途。因此,我喜欢唐朝诗人孟浩然的那首《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抒写诗人的情怀,如行云流水。夜里潇潇风雨,睡到天明。清晨醒来,听那户外鸟鸣雀啾,好不热闹。谁知道,这一夜风雨,又使多少花落枝折。诗人把春天大自然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摹出来,道出了他内心的喜悦,同时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春天的自然风光如此美好,我们又该如何趁着着大好时光,去描绘自己人生的画卷呢?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梦想,各自的蓝图吧!



栖哈丶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是自小生在北京,对“皇都”二字颇感熟悉,又因为经过漫长的寒冷的冬天,对春天的企盼分外强烈我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比较偏好。

早春时节,韩愈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个感受我们应该都有过。远远看,连成片的草地似乎已满是蒙蒙的绿色了,但走近了看,却好像没有了,在远方看到的淡淡的一抹绿,在眼前消失了,依然枯黄一片。

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句那就是正是春天最好的时光了,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浅浅的,淡淡的,朦朦胧胧的,这一点娇嫩撩人的萌动的春色,还真胜过了满城柳丝的浓春景致呢!

更何况从小到大,我大北京一到了浓春之际,漫天飘散的柳絮着实让人不堪,平添了些许烦躁,实在不如早春时分更令人欢畅。

春天与我而言,是心中朦胧的憧憬,是对新的一年乃至于新的生命的寄予与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时间刚刚开始,人们可以一点一滴地把梦想播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在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中,还可以企望。

人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来得格外细腻,诗情画意总是在早春时节活泼的醒来,仿佛岁月在春光中苏醒,一切美景如此舒展,又带着些许惆怅。


简秋弥生


我喜欢《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晋陵是江苏常州。陆丞的名不详,当时为晋陵县城,作《早春游望》一诗。杜审言这首诗是与其同游时的唱和诗,约在杜审言对江阴县任职时所作,此诗是因春游踩青而生情,感慨自己在他乡的不幸和失意。

作者以独和偏字开头,语气从感情强烈地说出了宦游人在异乡,对气候景物而变化优其感叹。这词将作者和陆丞联系到同一个情境里。第二句出和渡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梅柳变化。生动,说从早晨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使海上形成璀璨辉煌的朝霞,从春风吹来,江南江北杨柳依依穿上了新妆。又从催和转使人从冬天走进春日和暖的气候中,似乎催着黄鹂婉转活泼的欢唱,晴朗的日光也似乎使蘋草的颜色转得更加嫩绿。三四五六这四句顺着一二句写物候之新的。云霞、梅柳丶黄鸟、绿蘋为物、淑气、为候,前后衔接照应互动,把这两句的感觉似乎只在写春光的明媚赏新,其实,最后两句不仅对一二两句乎应,从而使中间两句的描写的用意表达出来。使得风光无限的展现。即乎应宦游人的独与偏,更显示了对宦游人的不幸遭遇的反衬,春光的美好对正处于遭遇中人的一个讽刺。

这首诗全诗紧扣主题,起程转合的手法运用的很好,表现了近体诗很高的艺术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