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3歲看老"是什麼意思?多數家長搞錯了,科學解釋是這樣

民間經常會流傳這樣一句話,叫做"3歲看老",想必很多家長朋友都聽過這樣的話,通過長輩的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根據3歲孩子的行為舉止作為依據,就可以看出他將來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那麼,這句話真的該這樣解釋嗎?要知道,一個人的發展軌跡和品性道德以及未來成就,是不能單單用小時候的評判標準去決定的,而且老人之間的這種解釋,往往都會出現較大的出入。

俗語

不過大家都知道,既然民間有"3歲看老"這句話的流傳,那勢必就不是空穴來風,肯定是蘊含著一定的道理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3歲看老"的科學解釋,多數家長都搞錯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孩子在3歲之前,大腦會出現顯著的發育階段,而在這一期間內,大腦已經形成了特定的思維和反應模式。

大家要注意重點,是形成了特定的思維和反映模式,並非已經確定他未來是稱為是什麼樣的人,這中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需要接受教育、知識、經歷等各方面的磨練。

俗語

所以重點來了,孩子3歲之前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就意味著只要家長朋友能夠好好利於這段時間,就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發育,從而幫助他建立良好的社交、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從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3歲看老"的科學解釋應該是在3歲之前的這段時間,應該妥善"照看"好孩子,為他未來的成就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在孩子3歲之前,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呢?真正做到"3歲看老"呢?下面就給大家一一介紹。

俗語

1、給孩子一個多彩環境

對於很多家長朋友而言,孩子的內心乾淨簡單,但是實際上,嬰幼兒的大腦活躍度是成年人的2倍,醫學發現,嬰兒每秒有700多次神經互聯或者突觸形成,所以從出生到3歲的這段時間內,對於孩子大腦發育的促進至關重要。

所以說,這段時間內,家長朋友應該將孩子置身於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內,比如經常給孩子講故事、一起做遊戲、放一些柔和的音樂或者合適的玩具,這些豐富的東西,都能夠大大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2、陪伴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3歲之前,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關鍵時期,因為這段時間,孩子的大腦發育迅速,正在迅猛的建立認知,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環境很陌生的,所以只要有時間,在孩子3歲之前,也一定要做好陪伴,和他一起慢慢成長,是一種最好的愛。

俗語

給大家分享了這麼多,也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把握住這段時間,真正的做到"3歲看老",不要白白浪費了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關鍵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