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十週年,一場“騙局”的狂歡?

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已經打響,興奮地買預售、加購物車的你,是否也多了不少煩惱?一不留神就被虛假低價忽悠,買一件商品要集齊五六種優惠券,優惠短信轟炸手機被塞滿促銷信息……狂歡的購物節為何讓人憂?


雙11十週年,一場“騙局”的狂歡?


堪比高考|為啥優惠規則越做越複雜?

各類購物節層出不窮,對消費者的考驗也越來越高。你需要眼觀六路,蒐集全所有的優惠券和購物紅包,還得耳聽八方,瞭解清楚節前節後的商品真實價格,同時還面臨著24小時不停歇的優惠信息轟炸。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指出,不同的優惠方式玩法越複雜,對商家越有利。

“複雜的規則可以將消費者一分為二:願意費時瞭解的消費者可以節省開支,不願研讀的則原價購買,充分拉高了利潤。此外,可以避免價格的絕對透明,還能轉移注意力,讓消費者忘記自己的心理價位。”蒙慧欣說。


雙11十週年,一場“騙局”的狂歡?


商家套路|虛假降價現象普遍 六大套路不得不防

套路一:價格明降暗漲

部分商品日常活動為買一贈一,例如99元買一件,送一件。那麼報名雙十一後,就變成了69元一件,沒了買一贈一。這樣算起來其實就變成了138元兩件,就是加上紅包,店鋪優惠券、滿減等優惠,也比平時利潤要高。

套路二:價格先漲後降

平常售價88,到10月11號之前,漲價到109元,報名雙十一活動價89元,我們能看到的就成了比平常優惠了20元。


雙11十週年,一場“騙局”的狂歡?


套路三:優惠券新瓶裝舊酒

很多店鋪平常就有店鋪優惠券,比如滿150減20元,滿300元減50元。這樣寶貝的價格就不會去變動,而到了雙十一,店鋪優惠券就取消了,變成了天貓的滿400減50元,或者淘寶的滿200減20元,而大家在雙十一這種購買的氛圍下,都覺得雙十一是最優惠的,畢竟價格是沒有變動的,或者略微降低一點點。然後瘋狂地買買買,卻還沒有平時購買來的便宜。

套路四:重新上架舊商品

因為商品必須要是30天最低價,於是,商家把原先的商品刪除掉,重新拍一組照片,重新上架寶貝,直接定一個高價,再來銷售。這種做法一般不會針對於店鋪爆款,主要是店鋪其他款式。目的就是從爆款引流,通過關聯銷售,促進其他商品成交,確保利潤。

套路五:提前預購不一定便宜

關於預售的套路,可以說是規則上有些問題。首先,預售款是否享受雙十一當天店鋪前一小時的活動,如果參加,那麼買家在對前一小時活動不知情的情況下,如何能知道付尾款多少?另外,預售商品付尾款時,是否享受天貓滿400減50,淘寶滿200減20?如果享受的話,預售的尾款訂單能否與本店的訂單合併一起付款,又是否能與其他店鋪訂單合併付款。


雙11十週年,一場“騙局”的狂歡?


套路六:贈品、免單弄虛作假

雖然有一些店鋪這些獎品都是真實的,但是也真的有店鋪,公佈的數據大部分都是弄虛作假的,有些是PS一個訂單以及賬號,有些就直接拿公司員工的旺旺賬號去公佈成為中獎名單。至於單天付款金額最高,那就更好實現了,讓親朋好友在24:00來臨之際,直接刷一筆全店最大付款金額的訂單,雙十一過後再申請退款,連刷單的風險都避免了,可以說真的是防不勝防。

媒體總結|如何才能獲得真優惠?

那麼,面對如此之多的套路,喜歡網購的朋友要如何購買才能真的獲得優惠呢?儘量在0點-1點之間購買,因為大部分的店鋪在前十分鐘或者前一小時都會有不小的折扣活動。另外,因為天貓與淘寶的滿減都是可以跨店使用的,所以最好是多個店鋪的訂單合併一起付款,當然,如果其中有單個店鋪還有優惠券可以使用,那麼也可以那個店鋪單獨付款。至於那些個吸引眼球的贈品,大家當做噱頭看看就好了。


雙11十週年,一場“騙局”的狂歡?


增長難題|雙11購物節遇到天花板

今年是雙11十週年,回顧歷年來雙十一的交易額,其交易額數字在不斷增大,但趨勢卻逐年放緩。阿里作為雙十一的代表,每年都使出渾身解數,結合線下活動、大額津貼補助、拼團模式等方式促進銷量、實現營收增長,但依舊無法阻止增長放緩的趨勢, 因而雙十一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停止增長放緩趨勢或再次實現增長上升趨勢。


雙11十週年,一場“騙局”的狂歡?


數據表明,其增長率從早期的455%逐年下滑,截至去年,下滑至39.4%。

專家觀點|少些套路 多些實惠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先漲價再打折或降價,屬於典型的價格欺詐行為。《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規定,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屬於欺詐行為。陳音江表示,消費者追求實惠,經營者追求利潤,實屬正常的交易心理。但經營者不能為了利潤,簡單粗暴地製造各種促銷噱頭,利用虛假促銷手段欺騙消費者,或通過不誠信甚至違法的手段,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專家建議,商家應誠信守法經營,讓購物節徹底告別不合理的低價傾銷和虛假促銷,同時也應當以更理性、規範的方式開展購物節,並實現線上線下的協調統一,達到分流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