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期的法國巴黎:看看當時的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街景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照片拍攝於1896年,巴黎博覽大會上的自動人行道。

照片拍攝於1896年,巴黎聖母院前的馬車和行人,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地點位於巴黎西提島,是一座哥特式的天主教教堂,距今已有856年的歷史。不過,在巴黎時間2019年4月15日6點50分,巴黎聖母院發生了重大火災,整個尖頂和建築主體後部發生倒塌。

照片拍攝於1896年,巴黎埃菲爾鐵塔近景照,埃菲爾鐵塔位於巴黎第七區勝利廣場上,是巴黎最著名的地標,亦是法國文化的象徵。

照片拍攝於1896年,在巴黎杜樂麗花園遊玩的人,杜樂麗花園位於巴黎盧浮宮和協和廣場之間,其始建於1564年,原本是一座法國皇家花園,後在1667年首次對外開放,在法國大革命後成為了一座全對外開放式的人民公園。

照片拍攝於1896年,香榭舍麗大道上的馬車正在行駛,香榭舍麗大道位於法國巴黎西北部第八區,被喻為是巴黎最美麗的街道,在希臘語中,香榭舍麗四個字寓意為神話中神的靈魂所居住在冥界中的至福樂土。在近代中,發生在香榭舍麗大道最著名的事件是1940年德軍在香榭麗舍大道舉辦“勝利閱兵儀式”,以及1945年自由法國舉辦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遊行。


照片拍攝於1896年,巴黎協和廣場上游玩的百姓,巴黎協和廣場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岸,建築面積約為8.4萬平方米,始建於1757年。在1763被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後又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命名為革命廣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這裡被拉上了斷頭臺,直到18世紀末正式被命名為協和廣場,雖然後來多次易名,但最終還是定名為了協和廣場。

照片拍攝於1896年,在巴黎的市區,一個消防隊正在進行救援訓練,19世紀末的巴黎經濟發達,高層建築物非常多,從而對於消防問題也非常重視,但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一旦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救援難度也非常大。

照片拍攝於1896年,阿爾馬橋下的遊人,阿爾馬橋橫跨塞納河,是為了紀念克里米亞戰爭中阿爾馬戰役所命名的一座拱橋。這座拱橋始建於1854年,在通車儀式中拿破崙三世親自出席並主持了典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