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宋張駿:腫瘤早診治,服務“大健康”

全國人大代表宋張駿:腫瘤早診治,服務“大健康”

宋張駿: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腫瘤醫院院長

在陝西省腫瘤醫院裡,為患者診斷、做手術是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腫瘤醫院院長宋張駿在臨床一線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如何完善惡性腫瘤的早診早治體系,儘量讓更多的人和家庭免受癌症的折磨,是他一直關心併為之努力的事情。

“癌症給患者、家庭帶來精神、經濟各方面的巨大壓力,是民生的一大痛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2019年癌症防治計劃’最令我印象深刻。”讓宋張駿欣喜的是,癌症防治計劃中強調的預防篩查、早診早治、科研攻關三個方面工作正是他今年著重關注的。

“惡性腫瘤的死亡率目前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尤其是中晚期惡性腫瘤治療效果差,患者生存率極低。早期的惡性腫瘤實際上是慢性病,早發現和治療不僅效果好,而且花費低。所以,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工作具有巨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宋張駿告訴記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支持下,他帶領團隊在陝西省23個縣開展農村婦女乳腺癌的篩查工作,每年為約3.8萬名農村婦女進行乳腺癌篩查,能夠發現不少處於早期階段的乳腺癌患者。這一項目同時也鍛鍊了基層乳腺癌診療的專業隊伍,提升了基層醫療水平,積累了寶貴的乳腺癌流行病學資料。

據此,他建議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擴大篩查的地域範圍,將項目從覆蓋的23個縣擴大到陝西全省所有縣,由點及面地形成全省乳腺癌的篩查網絡,逐步建立起陝西省乳腺癌篩查的體系,並藉此培養一批乳腺癌篩查的專業醫師隊伍。條件成熟後再增加其他惡性腫瘤的篩查項目。

除了關注基層的惡性腫瘤篩查情況,宋張駿認為,特殊人群尤其是45歲以上人群和癌症高危人群應當定期做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定期檢查是發現早期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國對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重視不夠,比如,我國常規體檢一般不包括腫瘤專項體檢,腫瘤專項體檢也沒有納入國家醫保報銷範圍。”在宋張駿看來,如果對45歲以上人群和癌症高危人群進行腫瘤專項體檢並形成制度,納入報銷範圍,將發現大量惡性腫瘤的早期患者並提高治癒比例。同時,早期腫瘤不需要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節省的國家醫保資金可以覆蓋特殊人群腫瘤專項體檢的報銷費用。

“與此同時,加強癌症早診早治的科研攻關也尤為重要。”宋張駿指出,目前有關惡性腫瘤的科研立項和基金主要側重惡性腫瘤的治療。但惡性腫瘤晚期難治、早期難查,惡性腫瘤早診早治的缺位是服務“大健康”的關鍵短板之一。

為了進一步研究惡性腫瘤的早期檢測,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參加癌症防治相關的學術研討會、與業界專家共同研究腫瘤的早期篩查、到基層醫院尤其是鄉鎮醫院瞭解腫瘤防治的實際情況,幾乎成了宋張駿的“副業”。

“我所主持的臨床觸診陰性乳腺癌科研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宋張駿說,項目發現,認真研判影像並結合其他高危因素進行精準定位活檢,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篩查幾率,實踐中使用這種方法也發現了大量的早期乳腺癌,為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奠定了非常好的科研基礎。“建議腫瘤領域的廣大科研工作者適當將研究重點放在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方面,也希望國家、省、市科研機構引導廣大科研人才在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方面不斷深化研究。”

“民之所願,政府所向。”宋張駿說,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在惡性腫瘤的早診早治方面實現突破,造福人民群眾。

全國人大代表宋張駿:腫瘤早診治,服務“大健康”

請掃碼下載“中國人大”手機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