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達150億,獲馬化騰投資,2.2億人在用

中國傳真消息 知識付費這兩年特別火,一大批的平臺開始賣起了知識,有平臺方玩家喜馬拉雅、得到、荔枝、知乎等等;有自媒體玩家,如樊登讀書會、十點讀書等等,做的是風生水起。還火了一批知乎付費的老師,比如北大經濟學家薛兆豐、吳伯凡等等。當然,也有不少藉著知識付費的名義來撈錢的,比如通過一張海報玩三級分銷的,這種的在微信特別多,屢禁不止。前段時間,一個名為《用一條朋友圈換蘭博基尼》的知識付費活動海報刷屏,據說超過5000元付款,真的是人傻錢多的韭菜實在是太多了。看來是微信用戶基數太大,隔斷時間來一次,總有人會買單。

估值達150億,獲馬化騰投資,2.2億人在用

不過,知識能賣錢,而且賣的這麼火,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真正做知識分享的先行者是成立於2005年的豆瓣網,這是前輩,只不過因為一直非常低調,發展緩慢,加上沒有怎麼進行商業化變現,導致在互聯網圈存在感稍弱。不過,今天要講的這個公司是真正的做內容的代表,是互聯網圈最火的知識社區,它就是知乎。知乎的估值達到了150億元,成為了知識類的最大獨角獸。創立於2011年的知乎,原本是一個小眾的大V精英社區,開放註冊後,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受到年輕人喜愛的知識內容平臺。到目前為止,知乎用戶數量達到了2.2億,是這個行業的NO.1。從創立到現在,總共獲得了6輪融資,騰訊多次投資,是其重要股東。2017年開始變現後,知乎已經擁有“問答”社區、知乎大學、短內容分享功能“想法”,以及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產品。

知乎的創始人是周源,1980年出生在貴州省貴陽。周源出生在一個條件不錯的家庭,90年代初,他的父親就有一臺386筆記本,那個時候很多人連電腦都沒見過,更何況是在經濟落後的貴州。所以,周源讀小學就開始接觸電腦,併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周源大學讀了計算機專業,研究生讀了軟件工程專業,都是和電腦有關。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也是從事和軟件有關的,不過沒做多久,就去了北京《 IT 經理世界》雜誌當了記者,在這裡他接觸到了很多科技公司,見證了他們的興衰,周源很善於思考,經常琢磨如果自己來做,會怎麼弄。幾年後,他產生了創業的想法。

第一次創業是在2008年,全部身家只有1.6萬的他,竟然裸辭創業,由於沒有經驗,資金不足等問題,做了兩年後宣告失敗。周源跑到了西藏拉薩散心,並在這裡覆盤了第一次創業的失敗經驗。2010年,一個偶然機會,他接觸到美國一款產品叫Quora,發現有很多硅谷科技創業者都在裡面分享,而這些人平時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他和幾個朋友覺得可以做,於是就決定做了,開啟了知乎的創業。

整個知乎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一個就是邀請制註冊階段,一個就是開放式註冊階段,一個就是商業化階段。知乎之所以能夠在精英層打響知名度,成為年輕人最喜愛的知識分享平臺,最主要原因是第一階段打下的基礎。周源的父親是一名非常嚴格,對待工作要求極高的人,周源無疑遺傳了父親的這些品質。曾經403人到公司來面試,只錄取了3個,可見其要求之高。對待知乎也是如此,前期發展階段,通過嚴格刷選邀請一大批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入駐,通過高質量內容的輸出,知乎很快打響了知名度,建立了一個“小而美”知識社區。據說,當時,其註冊名額在淘寶炒到了100多元一個,很多人想入駐卻沒有資格。邀請制註冊方式大概搞了2年左右,積累了40萬用戶。

2013年,知乎正式開放註冊,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用戶量攀升至400萬,增長了10倍。而到2017年9月,用戶突破1億時,又用了4年時間。外界對知乎的印象是慢,主要體現在商業化上,但周源卻說是主動選擇的結果。按照周源的想法,不能把知乎的品質下降,所以,這4年,知乎一直在深耕和豐富內容,版塊越來越多,話題數量也不斷增多,豐富而有用的知識,吸引著眾多年輕人登陸。另外,知乎還搞了會員,通過會員活動,來不斷提升社區的活力,擴大影響力。

真正快的是這1年多來,到2018年11月,知乎用戶突破了2.2億,也就是說僅僅一年的時間,知乎增加了1億多的用戶,發展速度非常兇猛。這兩年,我們可以看到知乎的動作非常多,已經不是慢公司的節奏。在品牌傳播方面,一年開十幾場的快閃店活動,另外地鐵廣告,以及電視廣告也跟上了,特別是去年世界盃期間的劉昊然的洗腦廣告,將知乎的名氣徹底提升,吸引了不少三四線的年輕群體,雖然廣告被噴的很慘。在商業化上,知乎從2017年就加快了進程,成立了商業廣告和知識服務兩大事業部。2018年上半年,商業廣告營收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40%,知乎大學提供超過15000個知識服務產品,付費人次達到600萬。在商業廣告和知識付費的雙向驅動下,知乎終於讓投資人看到了希望。

不過,過度商業化必然引起用戶的反感,特別是一些精英人士,他們選擇知乎就是因為其高質量的純淨環境。據說現在出現了很多美容、護膚、整容等的低質量內容,讓知乎變得不那麼高質。所以,這就是一個選擇問題,是繼續維持現有的用戶需求,還是儘快完成變現,擴大用戶人群,成為一個更廣泛的大眾平臺,這是擺在周源面前的難題。

當然,知乎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天使投資來自李開復,之後幾輪投資都有騰訊的身影,2018年7月,知乎完成2.7億美元融資,是其發展史上最大筆融資。一般商業投資的回報期是5到7年,從2011年正式上線算起,知乎走過了8年的歷程,如果還是慢吞吞的維護所謂的純精英社區,不但會被對手超越,盈利也變得遙遙無期。所以,加快商業化是知乎的發展的必然之路。未來幾年,知乎還要上市,真正的資本化。

到那時,知乎還會是那個平臺嗎?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