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搶先看

《进化》抢先看 | 咖啡的战争

近日,瑞幸咖啡抵押4500萬動產的消息,引發了外界的關注。有觀點認為是瑞幸盲目擴張,燒錢太快,“脆弱”的資金鍊成為它首要的問題。

時間回到2018年5月15日,瑞幸咖啡發佈了《致星巴克的一封公開信》,公開信中,瑞幸咖啡“痛訴”星巴克涉嫌壟斷咖啡連鎖市場,進行不公平競爭,要求物業與供應商排他性合作,供應商“二選一”站隊,並表示已接到部分合作商停止供貨的通知。同時,其迅速佈局線下門店的“攻勢”,一度被認為是星巴克新時代的競爭者。

帶著互聯網基因出生的“瑞幸們”,是否可以撼動“星巴克們”?

對於咖啡消費,本質是屬性消費而非功能消費,所以,性價比的作用是第二位。功能消費有賴於場景,而屬性消費有賴於認同,不能簡單依靠產品、交付和營銷的設計解決。

所以,靠補貼培養用戶消費習慣,能否在咖啡消費上成功,這成為互聯網咖啡品牌發展最大的不確定性,咖啡領域的新零售變革仍在路上。

瑞幸咖啡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公司的戰略到底是跑馬圈地拿到用戶數據,還是慢慢積累留存客戶。如果要留存用戶,能否建立品牌文化是關鍵。一個品牌沒有文化根基,無論在哪個市場,哪個時代,終究會是曇花一現。

同時,得益於咖啡的獨特文化和社交屬性,很多品牌也在做咖啡館的跨界經營,比如無印良品、奔馳、科顏氏、悅詩風吟、Moleskine等。正如朱丹蓬所說,這類以創造體驗空間為主的咖啡館,主要目的是希望與新生代消費者形成多重關聯度,加大黏性,其功能以及側重點與主營咖啡的品牌有很大不同。

“就像一線大牌越來越青睞餐飲業,餐飲品牌同樣也在努力跨界時尚圈。雖然評論褒貶不一但卻足夠抓眼球。畢竟,時尚界代表著年輕和潮流,而美食則更容易拉近跟粉絲的內心距離。”北京知行韜略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繼剛指出。

伴隨著咖啡價格可承擔性降低,市場增速加快,行業的週期發展也在加快。所以,由強勢品牌主導的大眾品牌市場會逐漸分化,形成差異化競爭。

溫馨提示

咖啡業藍海真的來了嗎?中國市場真的需要這麼多咖啡嗎?為什麼在這個時間出現“攪局者”?在其所切入的市場是否能形成優勢?對傳統咖啡品牌市場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咖啡戰火已現。更多內容敬請關注4月23日出版上市的《進化》。預售現已火爆開啟。提前購買

請點擊文尾圖片,更多深度案例一一為您呈現。

《进化》抢先看 | 咖啡的战争

(版權聲明:“商學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5210618901,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5210618901。)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进化》抢先看 | 咖啡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