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再投千億,菜鳥要搭建的是一張怎樣的智能物流骨幹網?

楊國英

阿里新零售腳步不停,菜鳥新物流迎頭趕上。

新零售的驅動、全球化的引領、國家政策的導向……多重“利好”加持之下,誕生5週年的菜鳥,正在迎來換道超車後的又一個高光時刻。

5月31日,在杭州菜鳥網絡物流大會上,主動要求赴會的馬雲,給行業帶來了菜鳥將引領物流業再進化的訊息——馬雲表示,菜鳥將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今天GDP佔15%的物流成本一起努力,把它降到5%以下”。

阿里再投千億,菜鳥要搭建的是一張怎樣的智能物流骨幹網?

正如阿里新零售給整個行業豎起了一根標杆,在過去一段時間,菜鳥在新物流賽道上的換道超車,可以說是物流行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而將物流成本降至GDP的5%以下,其實是菜鳥早在2016年全球智慧物流大會上提出的目標。考慮到物流業本身的進化空間和作為“中國方案”的戰略屬性,在換道超車之後,菜鳥強大的發展勢能如何噴發,以及戰略上如何再進化,都將是整個行業的焦點。

從馬雲的承諾來看,未來菜鳥作為行業標杆的最重要體現,目前來看已經足夠明確,那就是全力推動行業的降本、增效,順應國家對物流業的政策導向。就政策取向而言,近期物流行業的政策利好頻頻加碼,涉及到物流倉儲、道路運輸等多項稅費的減免,這背後,有著明確的政策標定,就是要把社會物流總費用佔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由目前的4.9%降低0.5個百分點左右,工商業企業物流費用率由8.3%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

而馬雲給物流業的承諾,不僅符合政策導向,而且反映了菜鳥推動物流業發展的國際化站位——截止2018年一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5%,高於主要發達國家8%—9%和新興經濟體11%—13%的水平。與之相比,馬雲提出的“5%以下”的目標一旦實現,就意味著我國物流業將實現從“規模全球第一”到“全面引領世界”的歷史性蛻變。

縱觀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格局和模式,這樣的目標,可能也只有在菜鳥的推動下,才可能實現。近幾年,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越來越“整”,但成本壓力、繼續優化的瓶頸則如影隨形,而與此同時,菜鳥模式的優勢則越發突出——在快速進化、應時而變、準確把握我國物流業的階段性特徵方面,菜鳥速度是首屈一指的;在基層城鎮和農村地區的觸達、全球化佈局方面,菜鳥廣度是引領行業的;在對物流業的前瞻性理解和實踐上,菜鳥思維在生態化的整合賦能、產業政策的協同、產業鏈的重構、綠色物流等方面都是無可置疑的行業標杆……

就當下而言,在阿里新零售佈局的格局落定之後,阿里生態對菜鳥的戰略性傾斜,將是菜鳥施展行業抱負的直接推力。正如馬雲在5月31日的演講中所承諾的,“我們宣佈會投入上千億人民幣來打造這件事情,如果千億不夠,我們會投資幾千億、把阿里巴巴可以有的基本上的投資,絕大部分投入在這個物流上面。”事實上,阿里在資本層面對菜鳥的加持,在近期已經有所體現——5月29日,阿里、菜鳥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10%;同日,“三通一達”、百世物流和雲鋒麒泰則共同向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投資31.67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菜鳥和整個物流行業的關係,將在過去的基礎上更加趨向緊密聯動和協同,從而有利於發揮出更強的生態進化能力。

物流的本質是一張智慧網,未來幾年,全國乃至全球物流行業最強的網絡化效應,將由菜鳥擔綱演繹。具體而言,菜鳥的智慧物流網絡的目標是兩張網,一部分是在中國國內,打造一個24小時的貨運必達的網絡,實現5%以下的物流成本;另外一張網絡是沿“一帶一路”,按eWTP在全球範圍內實現72小時到達,這張網是全國的,更是全球的。”拋開菜鳥目前的網絡優勢不論,僅僅是這兩張網所體現的政策協同性,以及配合阿里新零售、全球化業務發展所能生髮的創新力和生態效應,其潛力便不容小覷。

阿里業務的戰略性進化,從來都不缺少對未來的敏銳感知。而這一次,對未來物流的形態,菜鳥網絡董事長逍遙子在大會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判斷,“包裹的產生過程,包裹的流轉方式,包裹最後到達終端,通過人和物的交互,最後到達用戶手裡的過程,全是體驗,會不會發生本質的變化?我個人大膽的判斷,是會發生本質的變化。”這種本質的變化究竟是什麼,很耐人尋味,也許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誕生在阿里創新生態中、從來不缺少顛覆基因的智慧物流網絡,本身就不缺少想象空間。

以電光火石般的速度,菜鳥完成了它的換道超車,而升級為阿里的戰略級業務、承諾推動中國物流業降成本的菜鳥,則繼續顯示著其肩負更大使命、又足夠務實的奔跑姿態。也許,商業和技術革命的邏輯本就如此,能夠激發和成就狂想的,往往是那些最簡單而本質的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