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後人生經歷一覽表,苦與樂、得與失盡在其中,分析很到位

我們這一代人我們這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為了生存不敢老 !我們這一代,和共和國同歲 !我們這一代,是孝敬父母 的最後一代 !我們這一代! 是養老靠自己的第一代 。我們這一代人,在動盪中長大!


50、60後人生經歷一覽表,苦與樂、得與失盡在其中,分析很到位


我們這一代,說不盡的苦中苦,話不盡的苦中情! 我們這一代,有著各種頭銜: 少先隊、紅小兵、地主兔崽子,貧下中農好兒女,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下放知青,超生游擊隊,大集體工人,國營職工,下崗職工,個一體戶,無業遊民、打工仔等 !


50、60後人生經歷一覽表,苦與樂、得與失盡在其中,分析很到位


我們還有各種光榮:和封建社會決裂光榮,與自己祖輩、父輩地主階級決裂光榮,下鄉勞動、改造世界觀光榮,獨生子女光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光榮,甚至掃街、洗碗、餵豬都光榮!唯獨沒提倡下崗也光榮!


50、60後人生經歷一覽表,苦與樂、得與失盡在其中,分析很到位


1、也許因為這些特殊的經歷,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有種使命感,不遺餘力培養下一代。我們希望孩子一定要有知識,有能力,要過上好生活。就這樣我們默默地付出,過著完全沒有自我的生活。既要全力以赴的幹活,又要嘔心瀝血的培養下一代,還要全身心的贍養老人……2、然而我們現在老了,可是肩上的擔子沒有幾個真正卸下來的,我們不敢老,因為上有老!在敬老人的路上,我們都有故事。3、記得我們的長輩,早就開始依賴子女了。我們大多很小就做飯,幹家務,帶弟弟、妹妹;成年以後自然也是被父母呼來喚去。我們的長輩,是被解放的一代人,好像他們也不屬於自己,更不懂得怎樣培養子女,怎樣愛子女,但養兒防老是懂得的,依賴兒女天經地義。4、我們的父母已八九十歲了,還需要我們這群子女們照顧和贍養,所以我們不敢老!老的我們不得不管,小的我們也不能不管!早婚早育的夥伴們,要幫子女洗衣做飯帶孫子;晚婚晚育的要供養子女念研究生,讀博士生,出國留學;晚婚晚育的子女還沒結婚的,要操心給子女相親找對象,操持著為子女買房,結果又成了房奴……


50、60後人生經歷一覽表,苦與樂、得與失盡在其中,分析很到位


1我們的子女和孫子都需要我們照顧和幫助,所以我們不敢老! 我們不敢老,因為存款少,我們的祖輩大都是農民,沒有豐厚的家底;我們自己賺的也不多,用的還不少。
2我們不敢老,因為放不下,我們唯一的亨受就是幾個人湊在一起吃點飯,同學聚會遊一遊! 可是悲的是,很多人為了給子女攢錢不能去;有的因為打工也去不了。有的出去了,因為還肩負著孝敬父母的責任和帶孫子的任務,只能匆忙的去,忐忑不安的玩,急急忙忙的回!完全沒了平靜的心情,僅僅留幾張照片,算是給自己一點安慰!3我們這一輩和上一輩不同,我們非常懂得怎麼去愛我們的子女!因為我們的孩子也不容易,他們懷著父母的無限寄託,拼命在考試的路上掙扎,拼命在職場上掙扎。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累,所以能幫的一定要幫。說什麼錢多錢少,夠用就好,其實都是自我安慰。日子過得緊巴巴,省吃儉用也就算了,還不敢生病,不敢聚會。退休工資低的,還要繼續打工,攢錢養老。


50、60後人生經歷一覽表,苦與樂、得與失盡在其中,分析很到位


我們這一代人
我們這一代人 我們這輩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花,各種放不下,為自己生,為他人活!我們不敢老,只能互助來養老!!我們當中很多人,因為長期的勞累大多有“毛病”。“三高”、痛風老年病,無錢買藥思想病。我們沒依靠,不能拖累兒女們!更何況,我們這個年齡大多還在發揮著餘熱! 一路走來,我們實在不易,但願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幸福晚年!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每一天都是那麼的美好,早上好!如果說老三屆經歷了紅衛兵的狂熱,到遙遠的邊疆去,到農村去的激情。那麼退休加減乘除,後面的小九屆經歷更多的則是學校停課,疏散下放,上山下鄉,集體所有制,下崗,經商,拿魚練攤。所以我們知青的遇見不僅是在路上而是在心裡,更在靈魂裡。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人的每個年齡段也有每個年齡段最珍貴的東西。對我們這些與共和國災難同齡的人而言,聚會也就成了晚年生活中最珍貴的休閒娛樂之一。

想想當年,朝披寒露晚凝霜,田裡稻花冉冉香。歷盡秋冬芳華付,油菜黃花向夕陽的日子,加年少不經事時結下的純真友誼退休加減乘除,又叫人怎麼不回憶呢。

歲月滄桑芳華去,往事依稀又復年。儘管我們早已褪去當年“知青”的色彩,但我們相同的經歷,共同的回憶;那年,那月,那日,都是那麼的鏤骨銘心。

其實喜歡聚會的人需要的是一份歡樂,在意一份曾經。至少我們的聚會是這樣,聚會跟誰成功誰平庸無關,但它需要一點錢的味道;用於集資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