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华南运营中心即将封顶

21世纪,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引领着新的风口。在琶洲,一块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下简称“琶洲试验区”)热土正在加紧建设,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大厦4月即将封顶;在同一片区,微信总部在此发家,腾讯大楼也在加紧建设。广州市海珠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腾讯、阿里能在同一区域内兴建大楼,展现了广州海纳百川的特质,琶洲正在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引擎和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实现“出新出彩”。

形成广州“四核一枢纽二十节点”的创新空间布局

目前,广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举全市之力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立足广州优势,推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和平台,制定实施一批创新政策,提升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资源向广州集聚、在大湾区优化配置。

广州通过优化创新发展空间布局,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依托,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为主轴,统筹整合各类科技园区,形成了广州“四核一枢纽二十节点”的创新空间布局。

在“四核一枢纽二十节点”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自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以来,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超过1万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0万家。

当前广州正在布局数字经济,目前,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已经有了新动作,从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到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就是一种产业进阶。

阿里琶洲项目封顶

阿里华南运营中心即将封顶

在琶洲试验区,除了全球闻名的广交会展馆,还有热火朝天的一批互联网总部大楼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施工工人们正在工地中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紧张的施工建设,一栋栋摩天大楼正拔地而起,区域内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4月即将封顶,复星南塔楼也将于4月封顶。

看到项目即将封顶,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项目报建团队负责人郭经理回忆是满满的。他介绍,该项目位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核心区域,属于商业建筑项目。按照阿里巴巴集团的规划,项目办理施工前的手续只有1年的时间。正当他为了办理报建手续时间紧迫而发愁时,琶洲政务服务中心海珠政务专员主动上门服务。小冯说:“虽然贵司对项目开工的时间节点要求较高,从以往传统的审批流程考虑确实较难实现,但只要启动‘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的模式去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我们有信心帮您实现项目比贵司规定的时间节点提速70%完成目标任务。”

“说实话,我从事项目报建工作,也算是比较长时间了,没想到华南运营中心这个项目,却带给我三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已经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平。自从我们意向拍取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地块开始,海珠政务就充当了我们的引路人,积极牵头对接国土规划、建设、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为我们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这个也侧面反映了政府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确实下了狠功夫;第二个‘想不到’是审批时间快。在以往的工程报建业务中,从拿地到开工,我们保守估计要耗时2年时间。但在海珠,报建时间比我们预估的时间至少快了5倍以上。这有赖于琶洲政务服务中心有一支专业服务团队,专门为我们免费提供审批报建服务工作,为我们节省了不少办事成本,“太棒了”!我要为小冯他们点赞。第三个‘想不到’是可以一次办理多项审批,材料不齐也能办。按照我们报建行业的‘老规矩’,‘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在这里,海珠政务服务专员启动‘市区联动、并联审批’的模式,一次性可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让我感受到‘琶洲速度’,市区联动、联合审批这种模式不仅可行,还十分节省审批时间,本来这两个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还需要在国土、规划、测绘等部门来回跑,现在只需跑一次,而且一周就能出结果,另外,材料没有带齐也可以先行受理和审批,让市民办事最多跑一次,这个实在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也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审批报建的认识。”

通过琶洲政务中心的全程辅导,阿里巴巴项目实现提前动工建设,从而实现了月内封顶。郭经理由衷地感叹道:“真得为这项改革举措点个赞。正是通过这项改革,使我们的报建时间比预期提升了超过60%。为我们节省了不少办事成本,更加体现了海珠区良好的营商环境。”

“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此集聚

据介绍,琶洲自2015年6月以来,琶洲西区共出让28宗地块,引进了21家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国美、鹏润、小米、欢聚时代、唯品会、科大讯飞、康美药业、粤科金融、粤传媒、环球市场、市工商联、南方出版传媒、TCL、华邦、中远海运、三一重工、树根互联、珠江实业,企业计划总投资725亿元。其中,核心区19个地块全部完成出让,由腾讯、阿里巴巴、复星等13家企业拍得,“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此集聚,打造最强创新军团。

目前,琶洲西区拍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1个拍地企业项目已全部立项,其中17个已经动工。环球市场、唯品会项目已封顶(共4栋);阿里巴巴、复星项目局部封顶(共3栋);国美、小米、华邦正在进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市工商联、鹏润、欢聚时代、TCL、粤传媒、粤科金融、康美药业推进地下结构施工;科大讯飞、腾讯正在推进基坑施工;南方出版传媒即将启动基坑开挖工作……项目开工率超八成。

根据海珠区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位于琶洲试验区的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4月即将封顶,复星南塔楼也将于4月封顶。去年8月,环球梦大厦项目成为琶洲拍地项目中首家封顶项目,预计唯品会总部大厦于今年建成投入使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CEO马化腾这样描述琶洲:“琶洲将凝聚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希望能够借此形成一个新经济的区域优势,我觉得未来有很广阔的空间。”

小米科技董事长、CEO雷军在调研琶洲小米科技华南总部建设工地时也表示:“海珠区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招商服务效率高、质量好。”

去年琶洲地区新增市场主体2277户

在建设期,这些拍地琶洲项目已开始在海珠区注册公司,开展业务,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7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77亿元;2018年全年数据, 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42亿元,同比增长9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12亿元,超出2018年全年计划投资额84.6%; 按照规划,到2025年,新增就业人口超10万人。

在这些龙头项目的带动下,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加速向琶洲集聚,2017年琶洲地区新增市场主体3236家,2018年琶洲地区新增市场主体2277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琶洲已经具备了发展专业服务业良好的产业基础,随着创新吸附效应、创新溢出效应、生态效应日益增强,琶洲将成为新的创新热土。

众创空间、孵化器为主体的孵化平台体系正在形成

去年6月,珠江实业公司在琶洲拍得土地,将以只租不售的形式建设人才公寓,琶洲以众创空间、孵化器为主体的孵化平台体系正在形成。琶洲试验区内的工业厂房、村社物业等纷纷提质提效升级改造,目前已建成了M+创工场等8个科技产业园区、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近500家。

琶洲目前已有环球贸易中心、保利天幕广场、保利中悦广场、环汇商业中心、宝地广场、万胜广场、广报中心等高端楼宇投入使用,未来还将陆续有高端楼宇建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产业承载空间大。琶洲的新建楼宇也吸引了七客联创等孵化器运营企业关注,宝地广场已引入了德培利左巢孵化器项目,为企业成长提供优质的支撑服务。

据统计,海珠区全区共有科技创新园区2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总孵化面积66.72万平方米,其中3家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含国家级培育)、4家市级孵化器。建成众创空间22家,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3家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T.I.T创意园、广一电商园、海珠创意园、海珠区科技产业基地琶洲园区年税收超亿元。

十八条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数字经济在推动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海珠将重点关注、全力构建“一区(琶洲试验区)一谷(中大国际创新谷)一湾(海珠创新湾)”这一创新引领增长极,加速引入朝阳型、新兴产业,以全流程、全周期的CSO首席服务官制度和全新发布的《海珠创新岛十八条》产业政策,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创新动力。

其中,《广州市海珠区加快建设创新岛若干措施》(简称《海珠创新岛十八条》)的的政策大礼包让在众多包括琶洲在内的企业代表欣喜不已。按照海珠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两加两减”要求:扶持精准度做加法,政策数量做减法;扶持力度做加法,申报流程做减法,全区13个部门历时半年多的时间,修订重构了18条简明高效、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涵盖了对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本和创新人才等六大类主体的奖励,突出政策的鼓励与引导效应。“之前我们与海珠区有关部门对接时,就听说海珠区正在制定力度大、覆盖广的新政策体系,今天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非常激动。”一家市外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代表说道。

1000万重奖科技创新平台

科创板推出在即,海珠区迅速出手,在广州市首创科创板上市奖励。据介绍,《海珠创新岛十八条》提出,对于在科创板上市的本区公司,最高可奖励350万元,以政策大红包鼓励和引导企业抢抓科创板战略机遇。

海珠区科技创新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和海珠区协议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考核指标后,最高能拿到1000万元奖励。”

500万重奖科技型初创企业

去年,海珠区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难、创业成本高、政府扶持资金拨付周期长这“三个痛点”,先行先试出台了“集中性投资后补助”政策,在政策设计上实现“三个首创”:资金后补助变更为“前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后补助资金归集为资金池,统一管理,滚动使用,扩大扶持面;“由专业资本投票”为核心的补助对象遴选机制。

近日,海珠区举行首批科技型初创企业集中性投资后补助签约仪式,便是第一批获得科技型初创企业资金后补助政策的4家企业:北京腾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晶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极数宝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心与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据悉,根据与海珠区的签约内容,广州极数宝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补助400万元,上述其他三家均补助500万元,合计补助1900万元。

目前,琶洲试验区规模效应初现,创新湾加快推进,2019年第一季度琶洲地区新设立市场主体333户,截至2019年3月31日,琶洲地区已有市场主体11397户,其中企业9505户,企业比例达83.4%。其中,1—2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54亿元,同比增长16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

科信局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局长 陈宇

“试点打造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作为海珠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平台,并积极争取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落地琶洲”,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局长陈宇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海珠区围绕建设创新岛的战略目标,坚持走海珠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试点打造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作为海珠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平台。

陈宇说,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海珠区依据企业的成长轨迹,定制了梯队发展计划。首先是解决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难点痛点的集中性投资后补助政策,其次为蓄势待发的高估值企业定制了未来独角兽政策,再次优化了增速快、业态新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并新增已趋向成熟的“四上”高企和创新标杆企业奖励,最终归望于独角兽和重点企业的培育工程。科创部门希望通过构筑企业成长体系,不断探索企业成长的可能,延伸企业发展的“长度”,力争培育出传承创新特质的本土“独角兽”。

陈宇透露,下一步,海珠将充分整合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优势、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地域优势和以广交会为龙头的“国际展都”优势,高标准谋划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全面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琶洲目前有总部集聚区、有中国风险投资琶洲大厦,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均呈现集聚态势,我们还将在琶洲打造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先行区、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在改革创新中勇当排头兵,主动参与对外开放和交流,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平台夯实基础,打造海珠创新岛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典范。

一是依托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总部集群,发挥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的引领效应,一方面支持试验区龙头企业深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引领打造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另一方面强化上下游产业导入,裂变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引育并重加快 “独角兽”和“瞪羚企业”集聚。

二是争取申报设立海珠综合保税区,利用综保区综合税收优势,强化琶洲地区会展、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工业及人工智能制造等优势,实现创新驱动。目前综合保税区项目已选址位于琶洲会展物流轮候区南面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0.7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口岸作业区、保税展示交易区、保税加工区、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域。

三是加快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扩建广交会四期展馆、琶洲物流轮候大楼等项目,重点推进琶洲航站楼综合体项目,规划建设机场航站楼、会展塔、海关口岸和联检大厅,建成连接机场、南站的南岸枢纽国际会展中心区,强化琶洲地区的会议和会议服务功能。

四是推动数字经济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扶持一批如人工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经济行业优质企业,积极申报广东省大数据试验区,推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发展,集聚数字企业、数字技术人才,对接大湾区资源,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五是加快汇聚国内外知名高校、中科院以及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科研要素,推进斯坦福启天(广州)联合研究院、国科大湾区创新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广州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并积极争取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落地琶洲。

六是坚定“人才是第一资源”,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将人才政策作为重中之重,就是要全面释放政策红利,完善人才吸引机制,同时我们还将联动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培养多元化跨界人才,打造高层次创新型数字人才高地。

专家点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刘湘云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刘湘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之一,高校云集,高端资源和科技创新要素荟萃,区位优势明显,是广州发展“黄金三角”之一。试验区将重点建设高品质总部企业集聚区和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以形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通过重点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和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等以构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并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粤港澳合作、扩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应用领域和优化其发展环境。

刘湘云指出,琶洲试验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总部集聚效益凸显,创新引擎和枢纽地位日益突出,规模效应初显。试验区应继续把握创新资源丰富和产业集聚度高等区位优势,紧紧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抢抓技术产业新高地,加快自身建设和发展,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积极打造成为“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动琶洲形成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

刘湘云表示,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试验区将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示范区、创新发展试验区、协同发展特别合作区和应用展示先行区的试点示范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为共享数字经济带来新机遇,两者的结合前景广阔,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未来经济蓝海,琶洲发展大有可为。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曾卫康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邱伟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