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拒婚背后有什么暗黑秘密?

苏枫樱


《三国演义》第52回,说了这么一桩赵子龙拒婚事件:

公元208年。赵子龙打桂阳时,桂阳太守赵范是赵子龙真定老乡,投降了。投降后赵范请赵子龙喝酒,认赵子龙为哥。并想把漂亮的寡嫂樊氏嫁给赵子龙。赵子龙“闻言大怒而起”,坚决拒绝,“一拳打倒赵范,径出府门,上马出城去了。”结果兄弟顷刻翻脸又变仇人,赵范怒而造反,无端再起一场大战。

这事透着十分蹊跷。

第一奇怪之处:赵子龙只带3000人马去打桂阳。桂阳方面实力远超赵子龙,太守赵范却一心投降,一投降就和赵子龙结拜兄弟,并请赵子龙接收地盘。兵不血刃解决问题,这本是件难得好事。赵子龙却偏不接收,存心在赵范府上拒亲翻脸,非要打一仗流血牺牲。

第二奇怪之处:赵范的寡居嫂子,三年前就提出改嫁对象条件:“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这简直就是针对赵子龙而设置的条件,还提出“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赵范转述时也说:“你道天下那得有这般凑巧的?”

第三奇怪之处:赵子龙拒婚的理由很奇怪。赵子龙当时厉声曰:“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首先这个结为兄弟也就几分钟之前的事,又不是真的兄弟,赵子龙就强调你嫂子就是我嫂子,这话说得也太勉强了;其次即便为兄弟,弟弟的嫂子就是哥哥的老婆,这不是更合逻辑的事嘛,东汉末年根本没有什么寡妇守节从一而终之说。寡妇改嫁很平常的事,双方既是同一辈份、又没血缘关系,哪里就严重到“乱人伦”了。同时期的蔡文姬改嫁两三次,也没谁说她乱人伦。总之就是赵子龙找了个不正常的理由,像是存心想翻脸。

事出反常必为妖。我们来看此事背后的真相:

赵子龙在公元192年出道,“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瓚”。这年他38岁了。此后到公元208年一直未婚。拒婚事件后诸葛亮还问过他为何一直单身不肯娶了樊氏。

可是后文赵子龙冒出两个儿子来:《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赵子龙死的时候:“……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书中没说赵统赵广何时出生。但是这点难不倒逸庐,根据《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可以考据出来:提到姜维和赵广年龄相仿,赵广后来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临阵战死。而姜维的生年是明确的:公元202年生。那么赵广也应该在公元202年左右出生;他的哥哥赵统还得至少再早一两年出生。也就是公元200年左右。

那么,公元200年左右赵子龙在哪里?《三国志赵云传》正好有段明确记载:公元199年“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然后再看《三国演义》第28回,公元200年赵子龙杀了周仓手下裴元绍占了卧牛山,然后归依刘备。此后赵子龙就没有脱离过读者视线了。

赵子龙的千古薄幸罪恶史,就此揭开封皮:

1、 原来赵子龙还有个哥哥。公元199年去世了,赵子龙以此为借口脱离了公孙瓒,去奔兄丧了。哥哥是丧了,那么嫂子呢?总该有个安置吧。要知道在东汉末年,哥哥死了,嫂子嫁给弟弟,不但不是赵子龙后来说的“乱人伦”,反而恰恰是常见的风俗。

2、去奔兄丧的赵子龙,并未娶亲,却有了一个公元200年生的大儿子赵统。和谁生的呢?嫂子的嫌疑相当大。

3、前文说到:赵子龙出道时是有私兵的,“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瓚。”“义从”就是本家子弟随军。当他奔兄丧时,这些本家子弟当然也是要跟他一起回乡的。赵子龙的下一站就是安排完哥哥丧事后带了族人,从裴元绍手里抢到卧牛山建立赵家的根据地。这时他的嫂子、那些本家子弟“义从”们当然也是一起上了卧牛山。三国中说到这个卧牛山是在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去汝南的路上。

4、而《三国演义》第28回中,赵子龙归依刘备时,是他自己单枪匹马下山,刘备认出他后喊了一嗓子,他就跟刘备走了。可见山上的人都没带走。半年后曹操大军平汝南,轻松灭了刘备、刘辟一伙反政府游击队。刘备南逃荆州依附刘表。汝南地面上百姓大量跟随南迁。赵子龙的嫂子和本家子弟们就是这时从卧牛山革命根据地南迁到荆州境内的。

5、逸庐再从古书堆里翻出《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提到赵范,公元201年刘表从北方南迁荆州的士人中招公务员,赵子龙家属团队自然也很有可能派人参选了,于是,赵范被录取当了桂阳太守。赵氏家族子弟们当然随之上任了。赵子龙知不知道这些事?应该是知道的。

6、《三国演义》表述到此,逸庐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从201年刘备投刘表到203年孙权击杀黄祖,这两年赵子龙在干嘛呢?书中一字未提。一直要等到公元205年,刘备马跃檀溪那时,赵子龙才神出鬼没地又出现了。估计201年赵范上任,赵子龙该到桂阳给家族子弟看场子撑腰的,毕竟数年无战事,他总该照顾好自己从家乡带出来的亲属子弟。当然嫂子更是要照顾好的:想一想吧,赵广何时出生的?202年!

7、时间跳跃到了7年后的208年。在《三国演义》打桂阳战役中,我们又看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从来谦冲恭退的赵子龙竟然和张飞争抢任务,态度十分坚决,绝不退让一步,最后刘备只得做张飞工作,把任务交给了赵子龙。争的是什么任务:攻打桂阳。

一口气七条推理过后,我们可以还原赵子龙拒婚事件的秘密全豹了:

“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的樊氏,原来就是赵子龙的嫂子。逸庐不好不负责任地乱说赵子龙和樊氏早有奸情,但很可能是在他哥尸骨未寒、赵子龙回家奔丧的时候,就接管了樊氏,一年后生下了长子赵统。三年后在桂阳樊氏又生下了次子赵广,而这时两人依然没有名分。

接下来就很好解释赵子龙为何抢着要领打桂阳的任务了;也很好解释赵范为何不想抵抗只愿投降了;赵范和赵云,难怪同乡、同姓又同年那么巧到离奇了:原本就是老赵家的人嘛,自然打不起来,怎能让别家插手。

赵范就是当年赵家子弟“义从”中的一员。虽然后来靠自己努力成为了太守,但在赵子龙眼里总是下属。可以念旧和你称兄道弟,但是你要蹬鼻子上脸对老大的婚姻指手画脚,老大焉得不怒?《三国演义》中后来刘备、诸葛亮对赵范都没有真正为难,最终刘备“遂释赵范,仍令为桂阳太守”。正史中记载赵范的结局是“不知所踪。”

一往情深的樊氏美女顶着赵子龙嫂子的名头,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一心想要个名分,所以才对改嫁一事提出坚决坚决的条件:非赵子龙不嫁。但是她没有想到,在这个乱世,心上人赵子龙竟会如此赤裸裸地始乱终弃,终归是心事成虚画。她日后的结局如何,演义中没有一点交代。可想而知,这位绝色佳人此后的漫漫人生路,要么是忧郁中死去,要么是孤灯伴余生。

赵子龙为何不纳暗款八年、已有二子的嫂子?刘备、诸葛亮都很不解,在《三国演义》里,孔明谓云曰:“此亦美事,公何如此?”玄德曰:“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

逸庐考证之后,终于对赵子龙拒婚案找到了答案:史书记载他曾在208年向南阳望族司马氏求婚,但遭到婉拒。212年他乘人之危,又恬着脸向落难南逃的世代簪缨贵族马超提出联姻,这次58岁的赵子龙终于得逞攀高枝的心愿:娶了马超27岁的的妹妹马云騄。他和马云騄生了一女,嫁给了关平的儿子。

唉,原来赵子龙拒婚案的答案,不外乎一个势利眼的猥琐男人攀附豪门、嫌弃贫贱。后世陈世美也不过如此。赵子龙之人品低劣,行事卑劣,可见一斑。可怜樊氏遇人不淑,孤苦一生。

呸!作孽的赵子云。





无敌少女兔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赵云和张飞抓阄赢了,于是提兵攻打桂阳,归降的太守赵范对赵云那叫一个殷勤备至,一会要兄弟相称,一会要撮合赵云和其寡嫂樊氏,还编了三个条件,又恰好赵云都符合,结果被赵云拒绝,二人闹翻。其实,“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赵云没有被赵范的“迷汤”给灌晕,反而说明赵云为人稳重,对刘备忠诚的品格,哪来的暗黑秘密?



如果说非要有暗黑秘密,那也是赵范,不是人赵云,否则赵范那么“热心”做什么?演义里也说了,赵范认为,刘玄德乃大汉皇叔,更兼诸葛亮之智,关张之勇。那赵子龙,又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桂阳如何抵挡?所以,赵范是畏惧刘备,畏惧赵云,早有降心,拉拢赵云无非是想保住太守之位,为自己的利益而已。刘备后来听说此事,只是说了句,子龙真丈夫也,而且还是让赵范继续当了桂阳太守。所以,小说里这一段所谓赵范的“暗黑秘密”,既也不够暗黑,显然也没有什么隐秘。



以上只是从小说的角度,而历史上赵范就真的“暗黑”多了,因为涉及了荆州的政治。根据《三国志》注引《云别传》: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桂阳太守,代赵范。赵范之寡嫂樊氏,有国色(这还不是普通的漂亮),范欲配云,被赵云拒绝。后来,赵范果然有异心,逃跑了。那赵范有什么异心呢?其实无非有两种。第一种异心就是野心,赵范本就不是刘备嫡系,如今太守之位被取代,赵范结交好赵云,就是为了图谋不轨,后其心败露,而逃跑。第二种异心,很简单,赵范可能就是“亲曹派”。虽然荆州士人们大多支持刘备和刘琦,却还是有蔡瑁,张允,蒯越等“亲曹派”,赵范如此,并不奇怪。



所以,荆州的政治气候虽然有利刘备,却也有很多暗涌。这里要说明一点,刘备略取荆南四郡,最有可能是在和周瑜打了南郡之战,分到油江口(公安港)之后的事了。所以,刘备略取四郡差多209年底到210年初的事。当时,原刘表的武陵太守金旋,有或死或降两种说法,后来刘备和孙权京口会晤,可能把武陵划给了孙权,大飞熊之前分析过,这里不赘述。零陵太守刘度归降,但是到了刘备入蜀时(211年),太守已经换成郝普。长沙太守韩玄也归降了刘备,215年吕蒙偷袭三郡时,太守已经换成廖立。



因此,刘备拥有荆南四郡后,为了便于统治,把郡守换成自己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赵云接纳了樊氏,和赵范有了瓜葛,可能会让刘备大失所望,也辜负了当年的相遇之情。但是,后来吕蒙偷袭,长沙,桂阳还是有人望风而降了,那桂阳太守赵云在哪里?就是赵云为人严肃而威重,不好美色,被刘备派去掌内事,威慑孙夫人带来的那些骄横的随从了《云别传》。后来,赵云又跟随诸葛亮入蜀,支援刘备去了。所以,赵云拒绝接纳樊氏做得对,也符合自己的性格,更符合统治者用人标准,又哪里有什么“暗黑”之事呢?


大飞熊骑士



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赵云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本为公孙瓒部下,后来与刘备一起解救徐州,自此追随刘备。刘备取得荆州后,采取马良的建议,攻取桂阳、零陵、武陵、长沙等郡。张飞、诸葛亮、刘备等率军攻克零陵,随后刘备命赵云率军进攻桂阳。赵云于是率军三千征战。

而在此过程中,贵阳郡太守赵范愿意投降,并与赵云结为兄弟,而后又将其嫂嫂樊氏改嫁给赵云,被赵云当场驳回。赵云执意不从,赵范无奈只能放弃。有人在此便有疑问,赵云为何会拒绝赵范,其背后又有什么秘密,以下依据演义做简要分析,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赵范为赵云介绍嫂嫂的经过。赵云攻打桂阳,探马报知太守赵范。赵范顾及到城中无人可敌赵云,因此有意投降。然而管军校尉陈应,执意要战赵云。两军对阵,四五个回合之后,陈应变不能敌,急忙逃跑。赵云急忙追上,将其活捉。随后赵云又将陈应放回,声称让赵范前来投降。赵范知道后,责备陈应:本来早就应该投降。于是赵范引数十骑出城,投降赵云。后来又因为赵范与赵云为同姓、同乡,二人随结为兄弟。


晚上赵范宴请赵云,酒至半酣,赵范令其嫂嫂樊氏前来给赵云斟酒。赵云见其人身穿缟素,相貌倾国倾城,对其十分尊敬。问及赵范是何人,赵范坦言,正是自己的长嫂。他声称自己的兄长已经去世三年,长嫂一直只身一人,也曾想让她改嫁,只是嫂嫂有三个要求:一者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二者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三者要与家兄同姓。至今尚未找到,现在遇到赵云你,刚好合适。只可惜赵云因是兄长之妻,拒不接受。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何如?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曰:“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是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


其次分析赵云为何不同意。

其一赵云觉得此事于情于理不合适。赵云原本就是憨厚忠义之人,当时赵云与赵范已经结为兄弟,在赵云看来,再娶其嫂为妻,确实不妥。尤其是当时之人,很重视辈分人伦和忠义,以赵云的为人,即便赵范没有阴谋,他也不会同意的。再者说赵范刚刚投降,又自愿嫁自己的嫂嫂给赵云,这明显有些某些目的。赵云奉命攻取桂阳,第一要务是稳定桂阳的局势,再没有通知刘备的情况下就在贵阳娶亲,这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吧。再者说,赵云拒绝赵范之后,范虽表面应允,心里却是憎恨赵云,并且有杀赵云的意思。赵云觉察到情况不对,便起身离开,出城去了。


其二赵范让赵云娶其嫂樊氏,确实包藏祸心。赵范发现赵云生气的离开,便知道计策失败。其部下赵范声称,赵云愤愤而去,可率军与之厮杀。赵范因担心不是赵云对手,不敢招惹赵云。而陈应却献上一个计策:陈应、鲍龙诈降,让赵带兵前去围剿,趁赵云不注意,将其擒获。赵范大喜,随用陈应的计策。随后,陈应、鲍龙引军五百,前来投奔赵云,而云已经感觉到有诈。而陈应更是说出了赵范嫁嫂给赵云的原因,演义中曾这记载:

二将到帐下,说:“赵范欲用美人计赚将军,只等将军醉了,扶入后堂谋杀,将头去曹丞相处献功,如此不仁。某二人见将军怒出,必连累于某,因此投降。”


赵云听到二人如此说,知道有诈,便假装欢喜,设宴款待。待到二人大醉,赵云将他们捆绑,抓来他们的部下询问。原来二人果然是诈降,赵云随将二人斩首,将计就计,谎称陈应、鲍龙杀了赵云,率军回城。随后赵云将赵范活捉,占领桂阳。由此可见,赵范给赵云介绍妻子,是有阴谋诡计的,正是借此机会或者拉拢赵云投靠曹操,或者就像陈应所说,以此来谋害赵云。而赵云敏锐的洞察力,也让他躲过一劫。

你是如何看待赵云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三国演义》中赵云拒婚一事被传为美谈。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以占荆襄,下长沙,桂阳零陵几郡震动。

赵云领命往桂阳,太守赵范闻风投降,迎赵云入城。

二人把酒言欢,席间赵范得知赵云尚无妻室,就很“惊喜”地说:“好巧,我有寡嫂一枚,长得那叫一个美。她说如再嫁,必要找一个武功高强,人品好且与我哥同姓的帅哥,将军真的条条中!真是天大的缘份!”

赵云心想,这不是“萝卜招聘”吗?鬼知道你安个什么心。

于是赵云义正严辞地回答,哎呀,老兄,你我刚刚都结拜过了,你的嫂子就等同于我的嫂子,我纳自己的嫂子,不等于乱伦吗?此事万万不可呀!你放心,咱们一家人,我会关照你的,不必结亲也一样。

事后孔明曾笑话赵云:哎呀,这么美的事儿,你咋不干哩?


赵云这时倒说出一点心里话:赵范这家伙刚一投降,就又结拜又送美女的,我这心里犯嘀咕呀,不知道他会不会麻痹我呀。

后来赵范果然叛逃,看来赵云所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所以赵云拒美一事,不只是他说的“你嫂子就是我嫂子”的所谓人伦礼法。他的言行更多地体现了他的思虑周密之处。

当然,也有人推测说赵云本已有妻,且有占嫂的嫌疑,故尔推拒这事,不管这事被想成啥样儿,赵云不贪美色那倒是铁板钉钉了。


钱多多读文史


赤壁之战后,赵云带兵攻打桂阳,桂阳太守赵范投降。酒席之间,赵范把自己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赵云拒绝。个人猜测,赵云拒绝应该出于以前几点考虑。

首先,赵云本来就是谨小慎微的之人,赵范初降,就把自己的嫂子许配给赵云,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政治联姻。赵云备受刘备器重,赵范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其中的意思便不言而喻,这是赵云拒绝的理由之一。

再者,赵云治兵严谨,刚收下桂阳,便娶原太守之寡嫂,对军队管理不利。同时也会损坏刘备军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名声,不利于刘备尽快攻下荆州之地。

第三,赵云身为刘备的爱将,他的婚姻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征求刘备的意见。如果赵范向刘备提出将寡嫂嫁于赵云,应该是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拒婚这个桥段,应该是为了忖托赵云忠肝义胆,不为美色所动的大英雄。


舍予beyond杂谈


我和赵范结为兄弟,又娶他寡嫂,这是要被人唾骂的;第二,让樊氏寡妇再嫁,是失节;第三,赵范新近投降,又不知道他的本意如何。我赵云是什么人啊,怎敢因为一个女人,就坏了主公的大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