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證”何時能根治?

時下空前浩蕩的“掛證取締行動”闡釋一些個人的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看官在評論區予以指正批評。

首先談一下病因——買家群體

“掛證”何時能根治?

掛證現象是因為掛證族嗎?是因為掛證企業嗎?小編認為,多年以來,掛證已從一些個案或者地區的事件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具有商業運作的市場行為,並具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既然稱之為市場,那麼學過經濟學的看官應該很清楚,決定市場的要素是供需。需求方是企業,供給方是掛證族,另一個條件是需求方強烈的購買慾望和購買力。

關於中介

“掛證”何時能根治?

當你取得一級建築師、一級建造師、結構師、造價師、資產評估師、岩土師、註冊監理工程師證書時,就會被一群中介盯上,問你要電話,問你要不要掛,想掛哪個省,掛一年多少錢等等。接著,會有一段時間接到電話問你掛證的事情。

如果在論壇或者群裡,也會隨處可見掛證中介的身影。他們用的號是企業號。

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掛證有兩種:一種稱之為“資質掛證”,另一種稱之為“投標”掛證。

“資質掛證”——顧名思義,企業為了滿足建築資質對人員資格的要求,尋求相應資質。那為什麼他們不去招聘全職的具有資質的工程師呢?

這裡就要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在早前的資質體系中,資質與技術人員資格是掛鉤的,也就是說中小企業需要升級資質,必須養活相應數量的資質人員,哪怕暫時還沒接到活。對於這類企業來說,顯然沒有必要也沒有實力去養“閒人”,他們寧願花錢去“借”證書。

住建部發布226號文後,取消了除各類別最低等級資質外關於註冊建造師、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的指標考核。但是,並不是所有企業資質都不要求人員了。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企業對建造師等人員仍有要求,一級資質、二級資質企業保留了技術負責人這一項人員要求,特級資質另有規定。

此外,工程設計企業要求主要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少於所申請專業資質標準中主要專業技術人員配備表規定的人數;工程建設監理資質標準也要求企業至少具有註冊監理工程師、註冊造價工程師、一級註冊建造師、一級註冊建築師、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或者其它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相應數量。

綜上,有資質升級以及增項需求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成為了“掛證”的最大買家。當然此次掛證清理行動打破了這些企業的生存環境,有很多企業因為一下子缺少了哪怕一個證,導致資質被“沒收”。只有在緩衝期及時找到替補隊員,才能確保原有資質安全。

“投標”掛證——簡單的說就是用“借”的證書去投標。或者用該證去替換原來投標的證。一般來說,企業投標文件商務標中會涉及技術人員名單,而且有的地方會採取“押證”,企業為了保證投標的成功率,把“簡歷完美“的人員配備入該名單,但實際上項目實施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註冊人員。在監理行業,有時總監理工程師也有“偷樑換柱”的情況。

據知情人士瞭解,一般投標掛證不是很受“掛證族”青睞,原因很簡單,一旦工程出現質量安全事故,哪怕你是“借”的,同樣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當然,這類掛證危害對於行業來說也是具有殺傷性的。如果說資質掛證是良性腫瘤,那麼投標掛證才是惡性腫瘤——癌。

如今的掛證懲戒行動好比是一場“化療”,將“病毒”和細胞都殺死,但沒有對機體的“免疫力”進行鞏固,好比一個體制很弱的人去做化療,結果不一定是好的。

小編最近在群裡隨便找了個用戶名為“XX掛證”的QQ,和對方聊天后,發現

掛證的“病情”並沒有得到控制,

幾句寒暄後,對方稱“現在當然還可以掛證,但一些城市查得比較嚴,目前只有北京、江蘇、湖北……可以掛靠,要的抓緊!”

當小編問及會不會被抓到時,沒有掛證經驗的小編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線索——"轉社保“”

轉社保有什麼奧秘?

“掛證”何時能根治?

據知情人士透露,掛證中介一般會挑選可以“操作”“轉社保”的掛證族進行交易,這些符合條件的掛證族一般就職於私營企業,這樣一來,就可以用障眼法躲避掛證查處。眾所周知,現階段查掛靠的手段明顯只是通過社保繳納單位和註冊單位來對比。(不知道後期住建部還會採用何種“高科技”來進行比對。據說是個人所得稅數據。)

想想有點可怕,我們千辛萬苦去查掛證,弄出這麼多存疑名單,然後一批一批公佈,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猛然發現還有這麼多“非公”的掛證族潛伏在市場裡,這樣的病灶是不能根治的。

當然,還有個別省市不排除存在“保護傘”的存在,才有中介能夠大膽地說出“可以掛,沒有風險”的話。

“掛證”何時能根治?

在這裡算是為尋求掛證的企業說句話,他們為什麼要去花每年5萬元~10餘萬元的成本去“借”一個“證書”。而這個人還不能為他做實際的工作?

前面小編已經說道,行業內資質與人員資格並沒有完全脫鉤,也就說“掛證”病毒生存的好發區域並沒有消失。誰也不想涉險踩紅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也是主旋律,還需要有關部門針對行業內企業的生態進行調研政策調整,從根源進一步擠壓“掛證”市場的生存空間。

其次,需要嚴厲打擊“項目掛證”,一方面加強招投標體系和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另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聯合監管和查處。

還有一些業內人士擔心,如果真的抓掉了這麼多“掛證族”,行業內會不會存在一級建築師、一級建造師缺口?在實施的項目會不會受到影響?影響將有多大?

如果我們理性看待掛證現象或者掛證市場,並把它看做是一種疾病的治療,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小編也想對“掛證族”說一句,無論目前你有沒有中槍,請相信現代科技和大數據的力量,被查到是遲早的事情,是時候見好就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