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知識:POS基礎

POS的中文意思是“銷售點”,全稱為銷售點情報管理系統,是一種配有條碼、芯片或OCR碼技術的終端閱讀器,有現金或易貨額度出納功能。

POS的中文意思是“銷售點”,全稱為銷售點情報管理系統,是一種配有條碼、芯片或OCR碼技術的終端閱讀器,有現金或易貨額度出納功能。主要任務是對商品與媒體交易提供數據服務和管理功能,並進行非現金結算。

POS是一種多功能終端,把它安裝在信用卡的特有商戶和受理網點中與計算機聯成網絡,就能實現電子資金自動轉賬,它具有支持消費、預授權、餘額查詢和轉檔等功能,使用起來安全、快捷、可靠。大宗交易中基本經營情報難以獲取,導入POS系統主要是解決零售業信息管理盲點。連鎖分店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POS系統基本原理是先將商品資料創建於計算機文件內,通過計算機收銀機聯機架構,商品上至條碼能透過收銀設備上光學讀取設備直接讀入後(或有簡拼直接輸入代號)馬上可以顯示商品信息(單價,部門,折扣……)加速收銀速度與正確性。每筆商品銷售明細資料(售價,部門,時段,客層)自動記錄下來,再由聯機架構傳回計算機。經由計算機計算出來即能生成各種銷售統計分析信息當做經營管理依據。

POS機是通過讀卡器讀取銀行卡上的持卡人磁條(芯片)信息,由POS操作人員輸入交易金額,持卡人輸入個人識別信息(即密碼),POS把這些信息通過銀聯中心,上送髮卡銀行系統,完成聯機交易,給出成功與否的信息,並打印相應的票據。POS的應用實現了信用卡、借記卡等銀行卡的聯機消費,保證了交易的的安全、快捷和準確,避免了手工查詢黑名單和壓單等繁雜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

1、固定POS和移動POS

固定POS,顧名思義就是要有網線或者電話線聯網才能刷的;移動POS,可以隨身攜帶,剛開始出來的時候只限制在當地使用,後來發展成可以全國漫遊使用。這兩者之間其它基本一樣。之前費率有26封頂、0.38/0.78/1.25等分別,在費改之後,費率的限制已經不成問題——但商戶類別依然是各行判斷MCC是否有效的依據。

有經營場所和營業執照的商家可以去銀行直接申請,交點押金審核證件之後,銀行就給裝了。個人要POS的話則必須找第三方支付公司的POS。按照常理,個人辦理POS也需要有營業執照和經營場所,但許多公司為了賺錢,在資料審核方面並沒有那麼嚴格。央行隔一段時間就會禁止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入新商戶,現在則更進一步,杜絕任何網上銷售的渠道。不過因為互聯網的存在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利益,要完全禁絕個人POS機在短期內看還是比較困難的。

有的大POS可以做到一機多戶,其實就是在一臺POS裡灌入多個商戶的接口,在刷卡的時候可以事先選擇。因為是灌入硬件的,央行不容易審查,所以這類POS才是許多luluji卡友的心頭肉。

2、網絡POS

這種POS出來一段時間以後就曇花一現,現在已經很少人說起了。它的原理是利用網上商城虛擬消費,生成支付訂單鏈接,通過信用卡網銀支付或者通過其它快捷支付方式,像支付寶一樣虛擬刷卡後錢到第三方平臺,然後結算到本人帳戶。有點是可以刷自己的卡,因為賬單隻顯示到第三方平臺,而且可以實時到賬,費率也不是很高;缺點是信用卡要開通網銀,不然通過快捷支付方式費率高,切支付額度有限制。對於廣大持卡人來說,因為網絡POS沒有積分,在“交易”過程沒有使用銀聯、髮卡行結算協議,刷卡後髮卡行、銀聯均沒有得到分潤。在這種情況下,髮卡行既要把信用卡和資金白白借給別人使用,又要承擔巨大的透支風險,切不能有效監督資金去向,因此也不會願意給客戶提額,甚至會將客戶視為高風險客戶採取措施。

3.手機POS

通常說的手機POS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手機上的支付程序,另一個是插在手機上的一個刷卡器。流程是這樣的,在手機支付程序中輸入刷卡金額,選擇支付種類(貸款、水電費、房租、餐費等多種選擇,現在由於央行風控和技術原因,許多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手機POS都採用隨機跳商戶的方式來避免監管),到賬方式(秒到還是提現),然後在刷卡器上刷卡,在手機上簽名確認完成支付流程。

這個時候錢先會流經第三方平臺的賬戶裡,如果你選擇的是秒到,或者註冊時默認選擇了秒到,平臺會直接扣去操作手續費和費率費用之後把剩下的錢打入你指定的銀行卡;如果你選擇的是提現,而且是第二天到賬,則可能免去操作手續費。這個操作手續費是一姐自己起的,學名叫什麼不知道,一般別人和你說費率是0.65+2的時候,就表示收的是兩部分費用。

手機POS同樣可以做到一機多戶,在刷卡前選擇,原理則是通過服務器調取相關信息,相對前面說的大POS而言,這種操作只要央行的人弄到一臺設備並且註冊了帳戶就能得到證據,所以這麼做的越來越少。大部分的都是隨機跳,目前這塊做得最好的是根據GPS跳本地的商戶,一天跳一戶。還有一些雖然也是跳,但會跳到臨近省份甚至全國亂跳,用這樣的移動POS一定要注意給出空餘時間,因為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瞬移”,頻繁刷卡容易被視為風險用戶,導致降額,封卡等等結果。

4.APP支付、二維碼、無卡POS

這些途徑在銀行費改的階段火過那麼幾個月,現在好像提到的不多了。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手機上的非卡交易機制,比如先進入銀行APP或支付平臺掃描二維碼、彈出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以及其它錢包類應用,同樣能跳碼,宣稱有更低費率。但是這裡面有的公司不安全。首先是開公司的成本比較低,不像那些有各種類型POS的,他們在硬件方面是需要投入的。一上來就說無卡的,投入小,撈一筆就走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切記要仔細篩選考量,對第三方的資質要反覆確認。向公號回覆“手刷”可以看到最新一次整理的第三方支付資質,同時大家也可以去人行官網去查看。

隨著相關部門對這塊的重視,刷卡方式和支付平臺的迭代會越來越激烈,最後剩下的必然是符合規範的類型。親身參與這個過程,其實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