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的“宦官之祸”:一次事变诛杀过半朝臣,皇帝还蒙在鼓里

唐朝是继东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唐朝宦官专权擅政,始于中唐 “安史之乱”。唐玄宗出逃期间,宦官李辅国拥立太子李亨即位,因拥立之功,唐肃宗军政大事“一以委之”,长安光复后,又让李辅国掌管禁军,为唐朝后期宦官权势日盛、把持军政大权,随意废立君主甚至弑君埋下了伏笔。

唐朝最惨烈的一次“宦祸”,发生在公元835年唐文宗李昂在位期间。此前,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权宦王守澄为争夺拥立之功,杀掉刘克明后立文宗李昂为帝。文宗即位后,王守澄因功“为骠骑大将军,充右军中尉”(《旧唐书·宦官》),权势更大。

骇人听闻的“宦官之祸”:一次事变诛杀过半朝臣,皇帝还蒙在鼓里

王守澄

文宗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史载其恭俭儒雅、不好女色、勤勉听政、革除奢靡之风,致力于复兴唐朝。“及即位,锐意于治。”(《新唐书》),特别是对德宗以来宦官欺上罔下、恣意横行、甚至随意弑君废立的行为深恶痛绝,就决心削弱宦官势力,夺回政权。

王守澄看出了文宗的心思,就趁文宗生病期间,给文宗推荐了一个名叫郑注的医生,并将自己的亲信李训推荐给文宗讲解经学,借机监视文宗的举动。郑注进宫后,文宗身体大为好转,加上又天天和郑注、李训在一起,就越来越宠信二人,郑注、李训知道文宗不满宦官专权、想夺回权力的意图后,就私下和文宗密谋,决定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借力打力,以毒攻毒,让宦官互相残杀,借机全部铲除宦官势力。

于是,文宗下诏提拔李训为兵部郎中、翰林学士,郑注为右神策军判官,又任命对王守澄心怀不满的宦官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解王守澄一派的权力。不久,又提拔王守澄为左右神策军观窗容使,明升暗降,剥夺了王守澄的实权。有了神策军作后盾,835年10月,文宗又在郑、李二人的建议下,令宦官李好古带着毒酒前往王守澄住宅,赐其自尽,对外宣称王守澄暴病而亡,并秘不发丧。

骇人听闻的“宦官之祸”:一次事变诛杀过半朝臣,皇帝还蒙在鼓里

唐文宗

除掉王守澄后,文宗底气大增,和郑、李二人商定,一鼓作气,借为王守澄下葬之机,组织中尉以下宦官全部参加葬礼,在葬礼上将宦官势力全部清除。计划制定的很周密:先任命郑注到凤翔任节度使,私下挑选几百名亲兵,以护卫葬礼之名,怀揣利斧,伺机诛杀宦官。在朝内,又任命平时比较信任的户部尚书王璠为太原节度使、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让他们各组织数百名亲兵协助诛除宦官。

按理说,这次部署算是很周密了。但计划不如变化,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郑注前脚刚走,他的队友、刚升为宰相的李训就打开了自己的小算盘:葬礼上诛除宦官,功劳岂不成了郑注一人的?还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在京城将宦官一举全歼,届时,谁能与我争功?

于是,李训偷偷拉拢宰相舒元舆和王璠、郭行余、韩约、罗立言、李孝本等亲信朝臣,一番密谋,私下决定先在京城除掉宦官,再伺机连郑注一块除掉。这一计划非但其他官员一概不知,连文宗都被蒙在鼓里,于是一场惊心动魄、临时撤换导演的“除宦”大戏即将开场上演。

骇人听闻的“宦官之祸”:一次事变诛杀过半朝臣,皇帝还蒙在鼓里

权宦仇士良

公元835年11月21日早朝,百官列定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首先上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夜里降下了甘露,这是祥瑞的征兆啊!”李训不失时机地建议:“天降祥瑞,又近在咫尺,请陛下亲往观之。”于是,文宗率百官退朝,移至含元殿,命李训等官员先去察看。李训和官员们回来后报告说,不太像是真正的甘露,先不要诏告天下。文宗觉得奇怪,于是又令宦官仇士良、鱼弘志带领众宦官再去详看。

这边厢,等众宦官出去后,李训急忙下令,让郭行余、王璠去传令早已在门外待命的亲兵,带领他们冲进左金吾后院诛杀宦官,结果,王璠吓得两腿发软,不敢行动,只有郭行余率领几百亲兵赶来。

那边厢,仇士良等宦官来到左金吾后院时,只见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直冒冷汗,一幅惊慌失措的样子,正疑惑间,风吹帐幔,露出了后面埋伏的士兵衣角,还隐隐听到兵器作响的声音,暗叫一声“不好!”,慌忙退回含元殿,一连对皇帝大喊“有兵变”,一边趁乱将文宗拉进轿子,往外急奔,李训紧紧抓住轿子不放,追来的亲兵侍卫砍杀了十几个宦官,殿内乱成一团,文宗也吓得大声斥责李训,宦官郗志荣乘机将李训打倒在地,宦官将文宗抢出后关闭了大门。

骇人听闻的“宦官之祸”:一次事变诛杀过半朝臣,皇帝还蒙在鼓里

唐朝都城长安

上朝的百官不明真相,都惊慌四散。李训见皇帝被宦官劫持,知道大事不好,就换了件衣服骑马而逃。宦官挟持文宗退入内殿后,立即派遣神策军反功,见人即杀,死者朝臣官员六七百人。接着又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一千多人。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等四宰相及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郑注等参与谋事者先后皆被捕杀,并被族诛。第二天,宦官带领禁军还在全城进行大搜捕,烧杀劫掠,血溅长安,惨不忍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经过“甘露之变”,朝列几乎为之一空,史载“公卿半空”。第三天,文宗上朝,看到朝臣稀稀拉拉,一个宰相都没有,连班列都站不整齐,只好临时任命郑覃、李石为相,但此时大权已完全被仇士良掌控,文宗对此一筹莫展,自此疏于政事,饮酒求醉,到后来干脆不见朝臣,公元840年积郁病亡,时年31岁。

骇人听闻的“宦官之祸”:一次事变诛杀过半朝臣,皇帝还蒙在鼓里

文宗李昂爱击马球

宦官本来是宫廷奴仆,皇室家奴,历史上宦官专权虽不乏先例,但多是挟天子之威,专权乱政。而唐朝宦官为祸,则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废立君主、弑帝诛王成了家常便饭。这一局面从中唐开始,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宦祸”最为严重的朝代,实不为过。

(参考资料;《新唐书·宦者传下》《旧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