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第一"?

從煙雨江南到崢嶸蜀道,她開啟了中國電子信息高等教育的拓荒之旅,每當人們梳理中國民族電子工業的來龍去脈,都會將目光投向駐守祖國西南,被譽為"中國民族電子工業搖籃"和"我國電子類院校排頭兵"的

電子科技大學。63年建校歷史中,電子科大在一個又一個"國內第一"中砥礪前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一、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是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二、首創我國若干電子通信類專業

在1956年學校首批招生的四個專業中,"無線電零件及絕緣材料製造有線電通訊機制造兩個專業,在我國高等學校還是第一次設置。"

1956年,學校又在蘇聯專家的親自主持下,在"無線電工學"中設立了無線電測量專門化,1959年取消專業化,無線電測量專門化改為"無線電量測儀器設計與製造"專業,"這(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和成都無線電工業學校)就是我國開辦電子測量專業最早的兩所學校。"

2001年,隨著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被列為21世紀重點發展的技術與產業之一,電子科技大學敏銳地抓住時機,率先在國內開設了"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專業。

三、我國第一部十門全電子交換機

1958年9月,成電102教研組(市內通訊教研室)在陳湖教授的帶領下,成功試製出採用冷陰極管的國內第一部十門全電子自動電話交換機。該交換機能節省許多管子(冷陰極管),當用戶容量越大,則節省也越多,在當時國內零件生產能力很低的情況下,顯得非常重要。隨後,在1960年,102教研組又成功試製採用時間分隔方式的100門電子交換機,並在7月經上級同意將全套資料交給國營734廠(國營南京有線電廠)使用。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四、我國第一臺"載波話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數傳機"

上世紀70年代,電子科技大學李樂民院士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載波話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數傳機",提出了抗窄帶干擾新理論和技術,在光網絡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為多項工程研製了關鍵通信設備。

五、我國第一臺0600微型機系統

上世紀80年代,周明天教授攻克"六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研製出我國第一臺0600微型機系統——"紫金Ⅱ微型機系統"。該機既與蘋果機兼容,又有自己的技術創新點,在當時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六、我國第一臺仿人形聲控智能機器人

上世紀80年代,電子科技大學就開始了機器人的研發,三代"美女"機器人——"芙蓉小姐""天府姑娘""成蓉小姐"曾在我國機器人研發歷史上產生過較大影響。其中,"天府姑娘"是我國第一個用電腦控制行走的機器人,"成蓉小姐"是我國第一臺仿人形聲控智能機器人,標誌著我國智能機器人的研究進入了更高階段,曾被媒體廣為報道。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七、我國首個煤塵瓦斯爆炸試驗站遙控遙測系統

1982年5月,煤炭工業部在重慶召開我國第一個煤塵瓦斯爆炸試驗站的驗收鑑定會。專家們一致肯定近似於礦井實際規模的試驗巷道,以及自主研製的遙控遙測系統都具有我國獨自的特點。已經過多次實際爆炸檢驗,可投入實際應用。而這套遙控遙測系統正是由電子科技大學遙控遙測教研室自主研製成功的。

八、我國首臺載帶內引線焊接機和熱脈衝微帶焊接機

為提高我國集成電路及元器件軍用產品質量,國防科工委科技部於1981年9月下達給成電 "集成電路載帶內引線焊接機"的研製任務,四系405教研室成立了以王用道老師為負責人的研製組,開始了ZN40507-I型載帶內引線焊接機的研製工作。在該機的推廣應用中,研製組發現該機還適宜於微帶元件的焊接,又研製出熱脈衝微帶焊接機,經1985年電子工業部設計定型鑑定,命名為"ZN40507-Ⅱ型熱脈衝微帶焊接機"。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九、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高校

1997年,電子科技大學進入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名單

十、我國第一座綜合性電子科技類博物館

電子科技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綜合性電子科技類博物館,於2016年9月28日正式開館。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十一、國家第一批"雙一流"高校

2017年9月,電子科大進入國家第一批"雙一流"高校建設名單。

十二、發射全球首顆"一星雙核"AI衛星

2018年12月7日,由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中心與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研製的"TFSTAR號"衛星,搭載長征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升空併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這顆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參與設計開發的第二代星上AI平臺,是全球首顆"一星雙核"架構的AI商業衛星。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十三、國內首個AI衛星科研機構

2019年2月28日,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這是國內首個從事AI衛星研究的科研機構。

建校63年,電子科技大學到底創下多少

與時代潮流同頻共振,與社會發展同向前行。在建設一流學科、一流大學的"雙一流"新徵途上,電子科技大學必將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新篇章。

注:在電子科技大學建校63年來,創下的科研、教學"第一"還有很多,小編會不間斷更新哦~

關注"成電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