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為什麼是“800萬資金池”?

為什麼叫它“資金池”呢?

“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為什麼是“800萬資金池”?

1、“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為什麼是“資金池”?

我們先來弄清楚什麼是“資金池”。

資金池是經濟領域概念,咱也可以大白話叫它“現金總庫”。再生活化地說,就是把錢全部集中到一起,裝進一個超級大的池子裡,就像每個城市都有至少有一個超級大的居民用水蓄水池(水庫)一樣。

資金池的基本功能是什麼呢?六個字就可以概括:保持資金平衡。

比如保險領域,它的龐大資金池是為了保持“賠付資金流出”和“新保單資金流入”的平衡。銀行也有一個龐大資金池,它存在的意義當然是為了保持“貸款流出”與“存款流入”的穩定平衡。適合絕大多數工薪階層投資的指數基金也是一個資金池,使“申購流入”與“贖回流出”之間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同理,大學生生涯包括“待在宿舍裡打遊戲”為什麼是“資金池”呢?因為,大學四年是每一個年輕人從專業技能、智識累積到主動思考,再到“我的生命我做主”三階段共同的蓄積池,尤其對於中國式傳統教育體制下的、信息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所以真相是,“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迷茫”,這只是他們這個在特殊時代背景下長大的群體極其特殊的、相對被動的思考方式罷了。

“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為什麼是“800萬資金池”?

2、大學生們為什麼會無意識選擇“玩遊戲”這種見效甚慢的“被動思考”方式?

之所以大批量大學生用“玩遊戲”這種“看似很不友好”的特殊方式進行“收效甚慢”的、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能輕易覺察的“被動思考”,主要是由三個原因催生的:

一是“一夜暴富”,卻並不曾得到過與之相匹配的“財商教育”或“理財訓練”。

我國傳統教育體制與教學目標,大概率都可以歸作“學術教育”範疇,孩子們從幼兒園、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奔“學術精英”去的,從代數、幾何、物理、化學到許多諸如此類的科目,都是為“學術精英”們奠定基礎的。誠然,這些教育對孩子們各領域基礎知識拓展、眼光與格局拓展等方面功不可沒,但離真實的、現實的生活卻確實太遠太遠。

真實又現實的生活不能缺什麼?第一是主動思考,第二是財商教育。

只有懂得並能夠進行主動思考、深度思考的人,才能夠從容安排自己的時間和情緒、主動控制自己的生活與生命。當然,懂得主動思考的人們也很會攢錢,不會把一輩子的大好生命與時光浪費在某些完全沒必要、無所獲的事情上,比如“過分沉溺”於電子遊戲,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資於自己的智識增長,把自己打造成最有價值的、高流動性的資產,並充分享受時間複利、金錢復利帶給生命的一切美好。

然而,我們大學校園裡的年輕人,他們能怎麼辦呢?從小到大一切事兒都是被安排好了的,學習目標、生活目標、時間規劃、日常節奏……等等這一切,都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作用力下的緊張與緊湊。上大學了,突然間沒人管了,沒人管了就沒目標了——一個人突然間喪失了所有生活和生命目標,你要他怎麼辦呢?他又能怎麼辦呢?就像一隻羊,如果被繩子拴太久了,就算你把繩子解開,羊也會繞著繩子直徑那麼大點的小區域持續生活好久之後,才能在無知無覺“忘掉繩子”的情況下慢慢向遠處移動。《肖申克救贖》,大家都不陌生。如果把片子的大背景及前期大量鋪墊全部拋開,直接用一句話給一個不曾看過《肖申克救贖》的人講一個故事——“有個人坐監獄,坐著坐著人家把他放出來,他居然自殺了!”聽故事的人能給出什麼評價?慈悲點的會說:“坐傻了唄”;毒舌點的只會給兩個字:“有病!”

我們的大學生,他們突然間“一夜暴富”,就像從來沒有過財商教育、理財訓練的人突然間中了800萬或者突然間成了“拆二代”得到800萬一樣,他們必然是要混亂的呀!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突然全部都實現了:學習狀況、時間安排、生活節奏、生命體驗等等由全都由自己做主!選擇面太廣了,自由度太大了——選擇面太廣、自由度太大,這也是相當恐怖的一件事!從來不曾翻身當家做主人的人,突然間做了主人,那必然是要混亂一陣子的。

“天上掉下個800萬”,以前那些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必得要立刻地、馬上地實現!買最大的房子、購最貴的車子、吃最美的食物、追最美的女友,甚至賭最大手筆的錢等等,必然的結果是三下五除二把800萬揮霍一空不說,從前那些很勤儉、很節約的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也完全被破壞掉了——回不去了啊!明明負債累累卻還是要竭力保持大手大腳花錢的富豪習慣,以便能夠繼續是別人眼中的富豪,甚至於不知不覺中深陷於這種逐利而來的、明顯目的不純的崇拜與仰慕中不能自拔,債臺高築也在所不惜。

因為突然暴富而導致生活陷入混亂的人們比比皆是,就如同當今的大學生們,在傳統教育中、過往生命中習慣了被別人圈定、限定一切目標,突然間擁有了大把大把可以自己做主的時間、自己做主的自由……中彩票800萬或者拆遷得了800萬,這從天而降的鉅額財富突然間掉在懷裡,怎麼辦?“一夜暴富”而從不曾得到過與之相匹配的財商教育或理財訓練,你讓他們怎麼辦?他們又能怎麼辦?

“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為什麼是“800萬資金池”?

二是對“800萬資金池”處理的三種態度,體現了不同家庭教育背景。

對於懂得理財、受過專業理財訓練的人們而言,800萬的“第一桶金”足夠為將後生活帶來更多個800萬,可以更早地實現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和生命自由。但對從不曾受過這方面訓練的人,他們連“主動思考”都不會不懂不能,他們怎麼辦?處理“800萬資金池”的態度和方法,無非三種:

第一種,大手大腳把它花完,不但白白花完,而且把自己前半生的良好習慣全都破壞掉,再把後半生都給搭進去。對於年輕大學生而言,十二年嚴謹、嚴格的良好生活習慣被“選擇面太廣了、自由度太大了”的大學新生活給完全破壞掉了,原的自律、自強統統消失了。消失多久呢?一年?兩三年?還是一輩子?這是個嚴重問題。

第二種,讓800萬在資金池裡靜靜的躺著。自己呢?滿臉懵逼、一頭霧水卻強自鎮定,先找個駕輕就熟、完全不用腦子的事兒先幹著,比如打遊戲,且讓腦子放空著吧——是的,表面看來完全沉溺於遊戲,可實質上,潛意識卻總有那麼一點子清明在持續思考:未來要怎麼辦?時間要怎樣安排?生命要怎麼度過?諸如此類許多嚴肅的思考都是在打遊戲這個表面行為掩蓋下進行著的,甚至都不能夠被打遊戲的人自己所覺察。

第三種,“天上掉下個800萬?”不慌不忙,從容淡定,緊鑼密鼓思考、周密部署安排、立即著手投資,讓800萬中的每一塊錢都成為自己的“員工”,為自己掙來更多個800萬,甚至大學還沒有畢業就實現了財務自由。這種年輕人當然是最厲害的啦,他們憑什麼呢?他們從小得天獨厚,除了接受萬萬千千中小學生所接受的傳統式、圈定化學校教育之外,他還接受來自於家庭的、對生命足夠尊重的主動思考訓練、情商財商訓練、時間把控訓練以及“自己事自己做主”的種種綜合訓練。所以大學生活對他來說,根本就不需要什麼適應期。從小他就習慣了自己事情自己做主、自己時間自己安排、自己目標自己實現、自己生命自己負責!這樣的年輕人,他們註定了將來不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或者行業,必然是在金字塔尖兒活人的。

三是對“800萬資金池”處理的三種態度,指向了三種不同人生。

與之相應的,800萬資金池的動向、調配、安排及流出、流入的動態平衡把控等三種態度,明確指向了三種不同人生。

由習慣性被安排了一切的“被動執行者”,再到“我的生命我做主”的“主動思考者”這個過程,除少數得天獨厚的精英之外,絕大多數大學生的應對方式也間接註定了他們的生命狀態,據此也大致可以歸作三類:

第一類,極少數的年輕人,由“被動執行”到“主動做主”的過程,甚至得耗費掉大學期間整整4年時間。4年全部玩掉了,依舊茫無頭緒,茫無頭緒地一腳踏入社會、一腳踏入職場,然後在一天天的茫無頭緒中繼續,最終茫無頭緒耗費掉整個一生。

第二類,有些年輕人跨越的慢一些,整個大學期間至少需要耗掉2~3年時間,才能翻過這個坎兒。翻過這個生命中最要緊、最關鍵的坎兒之後,他們奮起直追,以“比我優秀的人比我還努力”激勵自己更努力,使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美好,他們終究是會實現“我的生命我做主”這個偉大目標的,與精英們的區別無非是實現時間的長與短罷了。

第三類,大一時候放縱過小半年或小半學期,但很快就能醒過神兒來。他們可以歸作少數精英們的類別,反應快、適應強、情商高——“天上掉下個800萬?”緊鑼密鼓思考,周密部署安排,立即著手投資!

“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為什麼是“800萬資金池”?

3、大學生涯這個“資金池”的功能是什麼?

回到前文最先的問題:大學生活包括“在宿舍玩遊戲”都可以看作是“資金池”,那麼這個資金池的功能是什麼?

一夜暴富式“天下掉下個800萬”,三類人的三種應對態度、三種教育背景,必然會導致與之相匹配的“大學生涯這個資金池”的三種不同功用:

第一種大學生涯?遊戲+睡覺+瘋玩!

大學生涯對此類人終極結局的功用是:跑不贏通脹、跑不贏無風險投資利得、跑不贏大盤!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至少佔三成,他們沉溺於“自認為的正確目標”中,長年累月做著正確的無效事兒,“正確著正確著”一輩子就正確完了,到頭來除了滿頭白髮,再就是緊緊巴巴每個月三兩千退休金,捉襟見肘活不下去了還要回頭找個看大門、老保安之類事兒,掙點零碎小錢貼補生活和吃藥。

第二種大學生涯?努力學習本專業技能!這類年輕人屬於勤奮有餘而主動思考意識相對欠缺的。

大學生涯對此類人終極結局的功用是:能夠跑贏通脹、但跑不贏無風險投資利得。我們身邊此類人,至少佔四成。人們習慣性稱他們為“中產階級”,有房有車有體面生活,以及相對從容且體面的晚年,但越成功越沒自己的時間,最近網上瘋傳的“996模式”是最典型寫照,沒自己時間看看春天美麗的花開,沒時間看自己孩子的球賽,沒時間陪心愛的人共進晚餐,忙著忙著,等有了時間有了錢,健康卻沒了、孩子長大了、愛人變心了(個別現象啊),或者愛人早已經習慣了不被陪伴的、一個人的日子了——這個有點慘,有你沒你一個樣兒……人家早已經習慣自己一個人很美好地生活著……淚奔一個,為天下所有有偶去一個人活的人們。

第三種大學生涯?從容、從嚴安排自己的所有時間,以“智+識”武裝自己。智=財商,識=專業技能1+專業技能2+……專業技能N。

大學生涯對此類人終極結局的功用是:能夠跑贏通脹、跑贏無風險投資利得、跑贏大盤或與大盤持平。他們呀,他們註定是人生的贏家,是主動進取、積極思考、智識包括財商、專業技能同步增長的跨界式精英。

“大學生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為什麼是“800萬資金池”?

4、大學生大學校園裡的4年時間要如何度過呢?

大學生大學校園裡的4年時間要如何度過呢?

首先需要以正觀念的是,打遊戲這件事本身沒有什麼對與錯。但是,沉迷於打遊戲時間的長與短,需要慎重以待。其跨度是一年呢?兩年呢?三年呢?四年呢?還是從此而一輩子呢?

老實話,如果在青春最盛開、生命最活躍的大學四年還沒有想明白,興許這輩子就真的不能夠想明白了——一腳踏入社會後,所有時間將被生存這件事強行瓜分,再想思考?怕是沒那時間、沒那精力、沒那機會了。生活及生命必然是要回到“幼兒園、學前班、小學中學”式那路被圈定、被限定的跑道上。區別不過是,義務教育階段是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愛護式安排”,大學畢業一腳踏入社會後,則是由生活簡單粗暴式“強行安排”。

所以吧,大學期間這個“資金池”裡突然擁有了“天下掉下的800萬”,這800萬要如何支配、如何安排,是很值得年輕人慎重思考、即刻決斷的大事件!

這世間最最最貴的,不是錢,是時間!

是健健康康時候可以自主安排、屬於自己的時間!

如同那800萬一樣,是要白白揮霍掉從而走上負債的一生呢?還是要從智識到技能的綜合性、創造性投資,讓“資金池”裡的800萬成為自己的“員工”,為自己掙來更多個800萬從而早早實現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和生命自由,迎接想想都覺得格外激動、格外美好的獨屬於自己的生活呢?

一杆稱,稱兩頭,大學校園就是那個定盤心。輕哪頭,重哪頭,選擇權和決斷權,在大學生自己手裡!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