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轮胎的解惑

轮胎的使用更换周期是如何规定的?

磨损极限到达或者使用满6年时间,先到为准。

轮胎是汽车中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件,车辆驱动,制动,转向都来源于轮胎的抓地力。轮胎一旦失效,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操控性都无从施展,纵然车辆有良好的性能也不能充分的发挥。有一种说法就是“换4条轮胎,就相当于换了一部车”。换轮胎就是最简单而显著的改装方式之一。

2.13 轮胎的解惑

每条轮胎都有一个磨损极限标记,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当轮胎的磨损到达极限以后,轮胎的抓地性,排水性,静音性都会大大降低,尤其是抓地力的改变,极大的影响着整车的安全性。

2.13 轮胎的解惑

磨损极限标记

轮胎的材料主要是橡胶,经不起时间的折腾,它终究会老化。除了像用车频率较高的出租车或者公务车,一般的车辆6年都开不到轮胎磨损的极限位置。当轮胎使用满6年以后,通常可以看到轮胎表面的微小裂纹,这就是老化的迹象。因此即使轮胎的磨损不大,未到磨损极限,也应该加以更换。

2.13 轮胎的解惑

轮胎老化的迹象

更换轮胎为什么要做动平衡?

有经验的老司机都知道,如果轮胎的动平衡不好,当汽车高速行驶,时速一百二三的时候,方向盘会抖动,去做一下动平衡,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在这里我们也科普一下什么是动平衡。先从静平衡说起吧。

有动平衡肯定就有静平衡,当然就有静不平衡。比较书面化的解释是物体的旋转中心跟质量中心不在同一个轴线上。以自行车为例,平衡的自行车轮质量中心和旋转中心都在车轴上。随便转动一下车轮,车轮静止停下的位置是随机的,不会停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如果我把车轮钢圈吸上一块磁铁,再一次转动车轮,每次车轮停下的位置总是磁铁竖直向下的位置。加了一块磁铁在自行车的钢圈上,这就造成了钢圈的静不平衡。加磁铁之前,轮圈的质量中心和旋转中心都在轴线上。加了磁铁以后,轮圈的质量中心向下移动了,偏离旋转中心,轮圈就变得静不平衡了。

2.13 轮胎的解惑

如果轮圈的静平衡都无法满足,动平衡当然就更加无法满足了。

那什么又是动不平衡呢?物体静止的时候保持平衡,当旋转起来就不平衡,表现出振动或者跳动。

把轮胎的全部质量简化到三个平面上,里外两个面(A、B)和中间一个面(O),轮胎转动起来,就是三个有质量的圆盘面的旋转。如果里外两个圆盘面质量不均等,必然会引起不平衡,表现出振动。这种振动通过车轮传递给转向系统,最后人通过方向盘感知。

2.13 轮胎的解惑

见过维修技师们在做动轮胎平衡的场面,大家应该有所体会,车轮上的平衡块都是加在轮毂内侧或者外侧,没有加在轮毂中间的情况。在轮胎平衡性受到破坏,都需要重新匹配轮胎和轮毂,做动平衡,比如补轮胎、换轮胎等。

正确的动平衡如何操作?

先给大家看一个反面教材。

2.13 轮胎的解惑

这是我的一个车轮,换了新轮胎,当时装这个轮胎的时候我没有仔细监督。旁边的技师对同伴说了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轮胎动平衡做不好,放后轮去吧”。我就奇怪了,轮胎是新的,轮毂也没有磕碰过,怎么动平衡就做不过了。

新轮胎出厂的时候,都会有两个标记点。一个黄点,一个红点。黄点代表,轮胎质量最轻的点,红点代表轮胎最重的点。虽然轮胎虽然看上是个规则的回转体,并不意味着它就平衡,所以厂家标记了两个点供安装参考。轮毂其实也不平衡,有气门嘴的地方成了最重的点。如果轮胎与轮毂需要比较好的平衡,会选择轮胎最轻的点与轮毂最重的点匹配,也就是轮胎上的黄点应该和轮毂的气门嘴相对齐,这样至少能较好的保证轮胎的静平衡。

2.13 轮胎的解惑

我们再看回上面那个图,由于技师的随意安装,轮胎的最重的点红点跟气门嘴位置比较靠近。这就造成了气门嘴一侧的轮胎静质量比较大。就像上面那个自行车轮胎被人为加了一块磁铁一样。为了平衡这个质量,因此在它的对面打了很多的平衡块,一层不够就叠两层,以保证静平衡。轮胎重点与轮毂重点,这么多平衡块,以及轮胎旋转起来,等价的三个质量圆盘面却不一定平衡。这就是虽然满足了静平衡,但不一定能够满足动平衡。所以也就有了技师刚才的那句话,“这个车轮动平衡做不过”,被装到了后轮。

2.13 轮胎的解惑

我留下了这张照片,让技师重新做了动平衡。当然是没什么问题,也没了叠了又叠的一大坨平衡块,动平衡也能很好的调整。

动平衡不过的轮胎放在后面就没事了吗?

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手法。动平衡不好的车轮,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仍然会产生过多的振动,不会因为把它放在后面,这些振动就平白无故的消失,他们只是被悬架和车架化解了,没有通过转向系统传递到方向盘,被人手感知罢了。但是这些多余的振动仍然有害无益,加速轮毂轴承,减震器,以及悬架橡胶连接件的老化,因此不应该忽视。

到此,关于轮胎的介绍告一段落,总结一下要点。

轮胎的更换周期:磨损极限到达或者使用满6年时间。

换轮胎需要做动平衡,4个轮子都需要做。

轮胎的安装,轮胎的轻质点应该跟轮毂的重质点相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