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和企业单位职工,抚恤金和丧葬费哪个多?怎样计算

对于一些老人,去世后被用于安置的费用叫做丧葬费。丧葬费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这明显是一种财产损失,对此种损失赔偿义务人应当进行赔偿。那么,2019年,各类人员去世后的抚恤金和丧葬费的标准是多少?

机关和企业单位职工,抚恤金和丧葬费哪个多?怎样计算

企业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

(1)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2)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3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200%发给。

国家机关人员死亡后丧葬费的补贴标准:

自2011年8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机关和企业单位职工,抚恤金和丧葬费哪个多?怎样计算


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计发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以依法从工伤保险基金中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供养亲属抚恤金是把逝者生前的工资按一定比例发放给由其扶养的直系无劳动能力的亲属。配偶40%,其他亲属30%,孤寡老人和孤儿40%。孩子应给到18周岁为止。

2019年公职类考试公告即将发布,为方便大家备考,为大家准备了部分知识点,祝大家备考顺利,成功上岸!

2019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填空--如何找准呼应点

在鸡西公务员考试当中,行测逻辑填空部分一直是大部分考生心中的痛点,很多考生该部分的正确率都在50%左右徘徊,甚至更低。那么问题关键出在什么地方呢?鸡西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指点。

其实对于逻辑填空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语境分析能力以及词语辨析能力。对于词语辨析能力,主要依靠大家平时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对于语境分析,大家要对语境进行理解,根据对所给文段的理解,找到与空缺处的呼应点,再加上对所给选项的辨析,从而选出选项。那么如何准确找到所给空缺处的呼应点呢?实际上,只要对文段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找呼应点不是很难,比如说给一个简单的语境:“他风流倜傥、______。”很明显,该空缺处的呼应点只能是风流倜傥,所以空缺处填一个能与风流倜傥形成并列关系的词即可,如英俊潇洒,才智过人等等。但是,如果将语境变为;“他风流倜傥、______。不仅受到很多女子的爱慕,而且在琴棋书画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那么这时候,从英俊潇洒和才智过人这两个词当中选择,就只能选择才智过人了,因为语境后面对空缺处进行了解释说明,这样,若只把空缺处前面的风流倜傥当成呼应点就过于狭隘了。下面中公教育辅导专家通过对一道例题的讲解来帮大家进一步认识该题型。

例: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也是世界上唯一会运用逻辑推理的生物。环环相扣,______的逻辑推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思考、研究和决策。在二战前著名的德国国会纵火案中,吉米特罗夫的无罪辩护,就是利用自己娴熟的法律知识和______的逻辑推理,驳倒了法西斯分子的诬陷栽赃,使法官不得不当庭宣判无罪释放。但错误的逻辑推理也常常可以使人陷入诡辩荒唐的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思维缜密 不容辩驳 泥潭

B.严丝合缝 毋庸置疑 泥沼

C.层层递进 不容置喙 泥塘

D.举一反三 无懈可击 泥淖

【中公解析】D。很多同学一上来就最先排除了我们的正确答案D选项,接着觉得A选项应该是跟逻辑有关系的,第二个空不容辩驳放进去感觉也合适,陷入泥塘也经常这样说,所以直接选了A选项。又或者排除了D选项以后,发现其他选项都差不多,选哪个呢,随便蒙一个。其实,这道题目并没有那么复杂,关键是能不能想到互解词的知识点:主体与其特性互解。首先,第一空,是用来形容逻辑推理的,那必然要符合逻辑推理的特性,我们来辨析一下四个选项:A.思维缜密,形容一个人思维很严谨,周密;B.严丝合缝,本意就是缝隙很严密的闭合;C.层层递进,是指一层一层的逐步加深或前进;D.举一反三,是说知道了一件事物,就能依据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物。我们发现A、D都是符合文意的,只能排除B和C。第二空,不容辩驳是说不容许有什么争辩的,强调的是对某事实的确定性,而非逻辑的严谨性,A不正确。无懈可击:懈,松懈,引申为漏洞,本意是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进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所以D是非常符合逻辑的特性的,前两个空都有利说明了D选项的正确性。第三空带入,泥淖,比喻艰难而不易拜托的困境,符合文意。因此锁定正确答案为D项。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我们做题都是要找准呼应点,并且注意所修饰的主体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