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華為:向無人區要未來


近日,關於華為向蘋果出售5G芯片一事頻頻登陸各大頭條,任正非和餘承東的接連表態,更引起了業界對這一事件的好奇。

在今天開幕的華為第16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CV智識瞭解到,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又對這則熱點事件給出了最新回應。他說”華為的芯片戰略沒有改變。過去,華為的芯片戰略是既要自主可控,又要開放合作。在激動人心的5G時代,華為不希望蘋果這樣的公司缺席。“

兩年前,華為提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願景,而如今”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已然成為了未來無數可能中的一個定數。在本次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和華為董事徐文偉分別發表了華為關於構建智能世界的思考和關乎未來的創新2.0戰略。

華為如何構建萬物互聯智能世界

5G

”談到萬物互聯首先便是連接,而當下談到的連接是繞不開5G的,5G的發展速度遠比想象的來得快得多。“胡厚崑表示。

華為能夠有這種判斷主要是基於5G與4G時代標準凍結後一年進展情況的對比。

據瞭解,在4G標準凍結後一年,市面上沒有4G手機芯片和4G手機,全球就只有一張4G網絡和僅僅400個4G基站。

而在5G時代,人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速度的變化。現在5G標準還沒有完全凍結,但是已經有了四家5G芯片的提供商,全球已經開始部署了40張5G的商用網絡和10萬個5G基站。

最為明顯的差別是,現在已經有了40多款5G手機,這是歷史上首次實現終端和網絡的同步。

此外,作為5G終端先行軍和創新者,華為在今年發佈了首部摺疊屏手機,胡厚崑認為,摺疊大屏手機加上5G網絡,將是殺手級應用,在遊戲和在線學習中顛覆應用,預計到年底將會看到更多令人激動的內容。

“以這樣的速度,我們有信心行業能夠比過去更快提升用戶數量。在3G時代行業達到5億用戶用了10年時間,4G時代用了5年,我們預計5G只需要3年時間。”胡厚崑強調,“華為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會有650萬5G基站,5G用戶將達到28億,覆蓋全球58%的人口。

5G真的有必要嗎?4G已經很快了!

面對這樣的質疑,胡厚崑進一步指出,”5G不僅是更快的4G,更是一場真正的產業革命。在這場變革中,連接將成為平臺而不是管道,所有的應用都能連接,所有的業務都能上雲。5G正在改變世界。”

隨後他分享了一個體育賽事直播的例子,在以前的體育直播賽事中,現場視頻直播團隊需要通過光纖將內容回傳給後方視頻製作的團隊,而在5G網絡下,使用手機便能夠實現快速的視頻回傳,同時拍攝者可以隨便移動找到最佳拍攝位置,發現更好的內容,提供更多浸入式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認為在5G時代,AR和VR有望擺脫熱度忽高忽低的尷尬境地,迎來真正的爆發。

當下AR/VR真正被採用還有三大障礙,即計算能力不夠,頭戴設備很重,用戶體驗不舒服。但在5G時代,所有這些障礙都將突破,比如頭戴設備能夠做的更輕,用戶體驗舒適無眩暈。

“有了這些創新,我們相信VR/AR今年將會成為5G網絡引爆點。到2025年,世界將有3.4億VR/AR用戶,9%企業在行業應用中使用AR/VR。”

AI和雲

除了連接中擔當大任的5G網絡,華為還將推動AI和雲的廣泛應用。

數據顯示,2025年所有公司都會上雲,97%大企業都會使用AI,77%雲上應用都支持AI。

華為認為, AI的廣泛使用正在加速企業上雲,雲的競爭就是AI的競爭, 憑藉華為在AI領域的戰略投入,有信心在雲的新賽道上取得領先。

而華為AI戰略非常清晰,胡厚崑說“我們識別出兩大挑戰,一是算力非常昂貴;二是應用開發,需要特殊工具和專業技能。

對此,華為從芯片開始,發佈了一系列AI芯片,幫助獲得更強算力,讓成本更低,讓AI更可用,用得起。同時,華為還發布了應用開發平臺,客戶可以很容易在平臺上開發AI應用,通過華為雲將服務提供給客戶。

有了AI使得華為雲與眾不同。華為云為不同行業提供AI服務,比如製造、運輸、醫療。CV智識獲悉,在深圳,華為和深圳政府合作利用AI技術提高了交通燈效率,使得交通燈等待時間減少了17.7%,改善了交通堵塞的情況。

在消費端,消費者越來越多的使用智能終端,應用越來越多,體驗趨於碎片化,數字化體驗不盡人意,華為將為用戶構建全場景智慧化的無縫體驗,讓服務找人更精準、讓人找服務更便捷。

華為進入創新2.0時代

“既然已經處於迷航中,那,我們就自己開始領航!”

在此次大會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宣佈了一個重磅消息——華為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

何為創新2.0時代?

創新2.0是基於對未來智能社會的假設和願景,打破制約ICT發展的理論和基礎技術瓶頸,是實現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也是實現發明和創造的創新。

徐文偉談到,在過去三十年,華為產品領先的根因,在於基於客戶需求的工程和技術創新,而面向未來,華為將基於願景和客戶需求雙輪驅動的創新,加大基礎技術研究和理論研究投入,實現技術領先的創新戰略。

眾所周知,信息產業超過50年的高速發展,理論界和產業界都開始遇到了發展瓶頸。如今的ICT產業發展需要新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的發明。

在理論瓶頸方面,現在的創新主要是把幾十年前的理論成果,通過技術和工程來實現,

然而5G時代,幾乎達到了香農定律的極限。

與此同時,在工程極限方面,摩爾定律正在失效。以前(CPU)性能每年提升1.5倍,現在卻只能達到1.1倍了。

早在2017年任正非就提出,華為當前的創新,還處於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的工程層面,面向未來,華為感到迷茫,處於迷航中。

所以為適應時代要求,華為將從創新1.0向創新2.0邁進。也就是從基於客戶需求的工程創新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創新 。

而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源頭之一是學術界,工業界提出的挑戰和向大學進行研究的投資是助推器。

同時,理論突破和技術發明的不確定性非常高,這種不確定性的性質就決定了華為創新2.0的思想理念必須是“開放式創新、包容式發展”的,應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學術界,工業界聯合推動。

具體來看,推動華為創新2.0戰略的落地舉措主要以大學合作、技術投資為主。

徐文偉介紹稱,”首先華為方面將成立戰略研究院,戰略研究院主要負責5年以上的前沿技術的研究,通過每年3億美金投入大學,支持學術界開展基礎科學、基礎技術等的創新研究。“

其中,華為將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投入:

  • 基礎科學研究:華為將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推動基礎理論的突破;
  • 基礎技術研究:華為有著豐富的行業應用場景、針對工業界面臨的工程技術問題和世界級難題(如香農定律極限、內存牆、摩爾定律失效等),大學和華為發揮各自優勢,推動基礎技術的突破,並加速高校研究成果跨越創新死亡谷;
  • 技術創新:針對當前工程和技術的難點,共同進行研究;

另外,徐文偉還透露,華為戰略研究院還將圍繞信息的全流程,研究和發掘未來的技術,從信息的產生、存儲、計算、傳送、呈現,一直到信息的消費。

比如顯示領域的光場顯示,計算領域的類腦計算、DNA存儲、光計算、傳送領域的可見光等,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領域的超材料、原子製造等。從而真正地突破摩爾定律和香濃定理的問題。

寫在最後

在大會主題演講的群訪環節,胡厚崑分享了幾點有趣的內容。

首先他談到了過去三年,運營商對5G看法發生了幾次有意思的變化。

三年前,大部分運營商談5G並沒有清晰的概念,但是都有一個模糊的願景,就是帶來很多行業應用的空間。

兩年前跟運營商談5G,運營商變得很迷茫,因為雖然知道5G能夠支持自動駕駛,智能製造,但卻始終找不到商業價值,這是迷茫期。

而在去年下半年,華為明顯感覺到行業對於5G的認識變得更為清晰和現實,此時大家不用著急想它的商業價值,因為從整個產業的成熟度,不管是芯片,網絡和終端上,5G都達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5G手機上市之後,對於5G產業帶來更大的信息。

當被問及華為2018年運營商業務營收下降的問題時,華為認為在當前的情況下,5G的投資不是盲目的投資,而是圍繞商業模式而進行的投資,更為靈活。

所以,胡厚崑樂觀表示,現在華為已經簽訂了40個5G合同,今年運營商業務應該能夠實現增長,甚至有望獲得兩位數增長。

CV智識觀察到,從2018年到現在,華為的話題一直不斷,這其中有正面的,比如手機終端銷量達到全球第一,當然也有負面的,比如政治形勢的網絡安全。那麼華為認為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呢?

胡厚崑談到,從運營企業的角度來說,需要對內部和外部實行不同的風險管理策略,同時華為對風險管理是系統的。

雖然華為只有30年曆史,但是管理企業猶如衝浪,在運營過程中需要及時處理這些起起伏伏。

應對新的挑戰,華為內部來講是研究未來5-10年的技術方向和落地應用,把創新能力從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提升到理論的創新。

當然外部挑戰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但華為並不認為網絡安全是政治上的挑戰,也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的挑戰,而是技術上的挑戰。

對於做好自己的工作,積極參與全球網絡安全工作的推進者。

CV智識認為,不管是華為在5G,AI,雲上的探索還是這次提出的創新2.0,我們都可以看到歷經30年發展後的一個積極求變的華為,而這種變不僅是華為公司自身發展的,更多的是帶給產業和社會的。

這正如胡厚崑演講中的最後一頁PPT上所寫:”技術一小步,改變一大步“。(文/張雪 編輯/張麗娟 來源/投中網旗下CV智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