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跨界融合跑贏行業“馬拉松”

“光伏+”模式打開跨產業融合發展新途徑,通過探索沙光、漁光等建設高附加值項目,提升項目生態效益


“光伏+”跨界融合跑贏行業“馬拉松”


4月11日,以“引領能源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圖為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蔡剛致辭。

張小寶 攝


“光伏+”跨界融合跑贏行業“馬拉松”


日前,以“激情杭馬 魅力光伏+”為主題的首屆光伏馬拉松賽在杭州錢塘江畔開跑。

張小寶 攝


光伏行業的發展猶如一場“馬拉松”,要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更快地走向“高質量發展”,需要在技術、模式的創新上有更多突破,其中,以“光伏+”探索多樣化的發展模式,成為行業跑好“馬拉松”的一條被普遍認可的路徑。

4月11日,以“引領能源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國家能源局,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浙江省發改委,江蘇省能源局,上海市、天津市等地方政府的官員學者以及400餘位企業代表,圍繞“‘光伏+’如何助力行業跑好馬拉松”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蔡剛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光伏行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也對“光伏+”模式的創新性提出了更多要求,“光伏+”模式打開了跨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途徑,通過探索沙光、漁光等建設高附加值的項目,提升了項目的生態效益。

多樣模式助力光伏“跑馬”


蔡剛表示,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背景下,對眾多行業都提出了新能源改造的要求,給“光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技術的進步也為“光伏+”發展帶來突破性革命,使得光伏全產業鏈更加智能、高效、經濟和環保。記者瞭解到,作為光伏跨界融合的路徑,“光伏+”當前呈現的主要模式包括“與多種能源綜合利用”“與各行業結合開發”以及“與社會發展模式變革結合”。

與多種能源綜合利用是指光伏參與“多能互補”,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在主旨發言中指出,利用太陽能和風電、水電在日內和季節間變化的互補性,以及水電、火電、光熱電站的調節能力,對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光伏與各行業結合開發,有著更為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在易躍春看來,將農業、治沙、漁業、旅遊等和光伏應用結合,實現上可發電、下可沙漠化治理、種植、養魚以及與生態旅遊相結合等的綜合開發模式,不僅可以一地多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經濟產值,還可以提升低碳能源比重,對於提高當地非化石能源比重和汙染防治也具有重要意義。對此,蔡剛表示,“在未來幾年,我們可以預見光伏產業有望成為農、林、牧、漁、扶貧,以及智能城市、新農村建設等形成跨界合作和生態聯動的中堅力量。”

據瞭解,在土地資源緊張的東部地區,採用“農光一體”“漁光一體”,可有效解決光伏電站建設的選址問題。據江蘇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唐學文介紹,由於江蘇省人口眾多,光伏項目用地等問題是制約該省光電發展的瓶頸之一,在當前集中式光伏電站受限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漁光互補”模式,成為江蘇省光伏發電的必然選擇。

光伏與社會發展模式變革結合,主要體現在光伏與電力體制改革、互聯網的融合。早在2017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就開始鼓勵光伏發電就近開發利用,擴大電力市場交易,同時明確清潔能源優先。易躍春表示,光伏+電力體制改革,有望在市場需求側也形成促進改革的強大動力;而光伏與互聯網和大數據結合,則可以促進能源行業和信息行業的跨界融合,實現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協同運行,提高全社會生產效率。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表示,未來在技術持續創新、光伏系統成本不斷下降的趨勢下,適用於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業務模式與選型方案將逐步趨向多樣化,光伏應用也將進入到活躍的以提效降本、實現平價為目標的發展新階段。

產業扶貧勇擔社會責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精準發力、務求實效。當前,我國正處於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而光伏與扶貧的結合,將是實現行業發展和精準脫貧“雙贏”的一項創舉。

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國光伏扶貧電站裝機規模已達1363萬千瓦,累計幫扶貧困戶224萬戶。據易躍春介紹,利用光伏發電項目投資槓桿作用,綜合發揮促進我國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擴大光伏發電市場、促進貧困人口穩收增收的多重作用,在“十三五”期間有望實現280萬貧困戶脫貧。

據記者瞭解,河北省張家口市經過多年的探索,以“光伏+”助力精準脫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獲得了顯著的成效。截至2018年年底,張家口11個貧困縣已累計建成併網光伏扶貧電站123.7萬千瓦,能夠帶動88,8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光伏扶貧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到了該市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39%。“光伏扶貧電站在張家口不僅守護著碧水藍天,成為清潔能源應用的示範,更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河北省張家口市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劉峰如是說。

根據劉峰的介紹,圍繞光伏扶貧的“選址問題”,張家口市因地制宜探索了農光互補、牧光互補、林光互補等建設模式,達到了充分發揮土地綜合效益的目的。其中,張家口蔚縣香島光伏生態農業示範園採用了農光互補模式,在農業大棚上搭建光伏板,並對鹽鹼地進行改良,種植綠色果蔬,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同時通過租賃土地、提供就業崗位等充分實現農民增收,最大程度發揮惠農作用。

由於光伏電站在生態治理中扮演的獨特角色,一些項目在助力扶貧的同時,也肩負了清潔能源供應、荒漠治理等多重社會責任,其中,正泰新能源參與的庫布齊沙漠項目正是集多重社會功能於一體的典型案例。

據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裁陸川介紹,該項目租用農牧民未利用荒沙地建設,綠化固沙工程共完成1500畝,治沙綠化效果顯著。同時,項目從建設到運營先後參與建設勞務人員3000餘名,幫扶貧困人口800餘戶,經濟支持3000餘萬元,此外給周邊建築材料企業帶來近億元的經營收入,電站的後續種植和養殖將繼續帶動周邊致富。

“光伏+儲能”創新前景可期


“光伏+”的不斷探索,是光伏企業不斷追求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的一個縮影。劉譯陽指出,“當前的發展環境對於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既有非常嚴峻的挑戰,也存在著一定的發展機遇,而能否抓住機遇,關鍵在於技術與應用創新;能否在挑戰中取勝,關鍵在於平價或低價業務模式創新。”

劉譯陽進一步表示,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各家企業技術水平的大幅提升以及競爭的加劇,光伏應用創新中差異化發展的特點正在凸顯,雖然“光伏+儲能”應用項目以技術示範和模式驗證為主,但仍達到了近260MW裝機規模。隨著新能源企業對儲能的理解和認識逐步加深,“光伏+儲能”的多元化應用將會快速發展。

談到“光伏+儲能”的重要性,廣東省水利電力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機電分院副總工程師吳新平表示,光伏作為新能源,宜作為電網系統的基荷工作,但是光伏出力的隨機波動性,對電網供電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電網留出一定的備用容量來吸納這種不穩定出力。

對此,吳新平介紹了海水抽水蓄能的模式,他表示,將海水抽水蓄能與光伏系統結合,可通過自動頻率控制來提高電網頻率調節精度,擁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寬的調節範圍,同時可以解決大規模新能源併網帶來的頻率不穩定問題。

對於“光伏+儲能”的應用前景,易躍春也非常樂觀。他指出,“光伏+儲能”可平緩光伏發電短期波動,起到削峰填谷作用,使太陽能發電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此外,他還表示,光伏與智能微電網的融合,可利用光伏發電普適性以及與負荷曲線較好匹配的特性,推動智能微電網的成本降低和高效利用。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吳 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