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在前一阵的热播剧《知否》中,齐国府的小公爷齐衡到贡院考试,拿着明兰送给他的护膝,思念明兰,念了一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他的本意是想赞叹明兰人品高洁出众,殊不知却成了预示着两人感情不得善终的“谶诗”。其实他所吟诵的诗句是汉代才女卓文君写给变心后的丈夫司马相如的诀别诗,并非什么缠绵悱恻的情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才女卓文君和才子司马相如流传千古的婚恋史。

一、一场轰动全城的宴会

公元前143年的一个春天,恰好良辰吉日,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府邸前车马盈门,比往常更加热闹。这次来赴宴的宾客格外兴奋,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憧憬。

来卓府前,他们就听说这次宴请的贵宾是连县令都要礼敬三分的文学名家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少年时既爱好读书,又擅长击剑,尤其是写得一首好赋。文帝年间,他以貲选之途进入长安为官,后来又到梁王那儿做官去了。现在司马相如到了临邛,人们想到能够在宴会上见到他,如何不高兴。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焦恩俊版司马相如

宴席快要开始了,司马相如还没有来,县令王吉又亲自去邀请。拗不过县令及卓家的盛情,司马相如也到卓家赴宴,人人都为他的风采所折服。宴会过半,县令王吉又请司马相如弹琴以助雅兴。

司马相如接过琴后,娴熟地弹奏一曲琴歌《凤求凰》,其辞云: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

一曲唱罢,众人更是惊叹,又添了几分拜服之情,卓府的宴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凤求凰》

二、富豪女儿私奔了

次日上午,一条卓王孙的爱女文君与司马相如昨夜私奔的消息就传遍了临邛的大街小巷,卓王孙在府中暴跳如雷。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朴诗妍版卓文君

原来是卓文君知道父亲要宴请才子司马相如,便与侍女在宴厅后观看。卓文君对相如一见倾心,尤其听到他弹奏的曲子《凤求凰》后,心中的爱慕之情更盛。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派人大胆地向文君的侍女转达对文君的仰慕之情,文君听说之后,便不管不顾地连夜和相如私奔了。

昨日参见宴会的人听说此事后,赶忙到卓府来劝慰卓王孙,卓王孙心中恼怒,说道:“女儿行事如此不检点,我不忍心杀她,可是我不会给她一分钱。”后来,又有人多次劝说,卓王孙仍然不听,不肯松口。

司马相如与文君到成都老家后,二人总算安下心了。这儿只有一处年久失修的老屋,家徒四壁。文君自己还带着一些首饰,她觉得日子总归是要好起来的。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凤求凰》剧照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让卓文君发愁了。原来司马相如家世不错,在长安做官时,俸禄微薄,到梁国时,家道中落,父母也去世了,司马相如除了读书作文外,更无他长。就是现在他也是不顾生计,整日吟诵诗文,弹琴自娱。

过了不到半年,眼看着手中的钱越来越少,二人都快要坐吃山空了,卓文君便和司马相如回临邛了,说哪怕找人借钱也比现在要好。到临邛后,两人倒也没有真的找人借钱,反而是把车骑卖了,开了一家小酒馆。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是穿着酒保的衣服,和店里伙计一起干活。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当垆卖酒

卓家女儿和夫君在临邛开酒馆的消息像风一样很快人尽皆知了,大家都争着到酒馆喝酒,一睹夫妻二人的风采,生意反而不错。卓王孙知道后,深以为耻,气得大病一场,不出门了。

这时又有人来劝卓王孙了,大意是说,你总共两女一男,又不缺少钱财,现在文君和相如之事木已成舟。相如只是临时落魄,才华却出众,以后肯定能出人头地。再说他又是县令的贵客,这样折辱他怕是要带来什么后患。

卓王孙思虑再三,叫儿子去把原来属于文君的嫁妆钱财百万,家僮百人,以及其他的衣服、被褥、器具等都送过去。卓文君见到父亲给的钱财后,也不想在临邛久留了,就回到成都了。

三、闻君有两意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起回成都后,利用妻子的嫁妆,置办了不少房屋、田产,两人重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或许是司马相如时来运转。远在长安的汉武帝读到他写的一篇《子虚赋》,称赞有加,叹息不能和作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正在身边侍奉的狗监杨得意是司马相如的同乡,趁机推荐了他。汉武帝大喜,立刻将司马相如招到长安。到长安后,司马相如又写了一篇天子游猎赋,赋文写成上奏后,武帝龙颜大悦,任命他做了郎官,随侍左右。卓文君还呆在成都,并没有跟随到长安。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新编川剧《卓文君》

过了几年,司马相如以天子之使臣、中郎将的身份回到蜀郡。今时不同往日,蜀郡太守及以下官员全都到郊外迎接,县令亲自背负弓弩在前引路,蜀郡之人全都引以为豪。卓王孙也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带着牛酒到司马相如的门下,又分给女儿卓文君大笔财产,使之与儿子等同。

司马相如出使的工作完成很出色,回长安之时,将妻子文君带回。相如此时在朝中颇受天子重视,仕途顺遂。春风得意之际,逐渐忘怀了与妻子当年的患难之情,而且妻子又已年老,他打算纳一茂陵女子为妾,便给妻子写了一封“无亿”的数字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见信后,知道丈夫已变心,她也不哭不闹,就给司马相如回信,全文如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诗中丝毫不见弃妇的哀怨,反而有一股决绝之情。司马相如既惊叹于妻子的才华,又回想起了夫妻患难与共的恩爱之情,便打消了纳妾的念头,此后便一直与妻子相伴,终老长安。

文史君说: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风流韵事经后世的渲染,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据说以之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就近百种,相关诗歌更是不计其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批评司马相如的声音似乎很多,甚至鄙视他的人品,主要集中在“买官”“窃妻”“窃财”三方面。平心而论,说司马相如“买官”并不准确。他在景帝时期虽然以貲选的途径进入仕途,却是国家政策允许的,其他“以貲为郎”的人在文景时期也不少,比如张释之,因而“买官”问题是不存在的。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窃财”之说先见于蜀地大文豪扬雄《解嘲》一文,其云:“司马长卿窃字于卓氏。”“窃妻”则见于刘勰《文心雕龙》,颜之推、苏轼等人所持观点也与之类似。事实上,如果仔细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尤其是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的交往、到卓王孙家做客这部分,会发现其中的表演性质太浓厚了,似乎是有意为之。而司马迁与司马相如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对相如之事的了解相对可靠。他明确说县令王吉对司马相如是“缪为恭敬”,也就是假装的,二人是在造声势。再者说,司马相如是以家贫的原因去的临邛,而卓文君则是临邛首富的女儿,又精通音律,假如不是王吉将此事告知司马相如,二人策划一场“表演秀”,否则司马相如怎么可能偏要在宴会上“琴挑”卓文君,而且又特意打点侍女,转告爱慕之情,说他“窃妻”似乎也不为过。

《白头吟》:一首诀别诗,说尽了连才女都逃不过的围城魔咒

这出《凤求凰》,总有刻意安排的感觉

司马相如与文君到临邛后,两人一贫如洗,假如他无“窃财”之念,又怎会不虑及生计,反而继续过着清苦的生活,以至于文君不堪忍受,提出到老家借贷的建议,他也听从了。或许对他来说,文君是富家女儿,过不惯苦日子,早晚会提出回娘家的。而对卓王孙来说,女儿可以再嫁,而私奔实在不光明。回临邛开酒馆,又让卓家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卓王孙“不得已”分给了文君一笔嫁妆。

假如在司马相如身上真的发生了预备纳茂陵女子为妾之事,考虑到汉代的相关法律,妇女离婚时可以自由处置个人财产,那么司马相如后来打消不再纳妾的念头是想到了当年的患难与共又有几分可信呢?而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又该怎样理解呢?

参考文献:

伏俊琏:《司马相如“买官”“窃色”“窃财”辨正》,《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苏涵:《母题的流变与模式的衍展———司马相如卓文君戏曲考论》,《中华戏曲》2000年。

尚永亮、王承丹:《盛世文豪:司马相如传》,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