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僅2.7年,小微金融只有這麼做才安全

小微企業平均“壽命”僅2.7年,小微金融只有這麼做才安全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全球範圍內存在的問題。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共12次提到“小微企業”,其中6次是關於”融資難”。目前,發展普惠金融、紓困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成為中央、各級機構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

4月13日,在一本財經主辦的“第三屆金融科技風控大會”上,百融金服副總裁兼普惠金融部總經理蒲克強表示,運用新科技和風控方式助力小微金融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

當前,業界普遍的共識是,小微金融市場潛力可觀,但管理風險的壓力也很大。蒲克強指出,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貢獻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發明專利和80%的城鎮就業崗位,在市場主體中佔比超過90%。但另一方面,我國小微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2.7年,其中存活10年以上的不到2%。

持同樣看法的還有小贏科技CRO李侃,他認為,小微企業的市場十分廣闊,大有可為。

李侃分析指出兩點原因,一是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大,據針對發展中國家小微企業金融的調查顯示,目前小微企業金融的資金缺口是5.2萬億美元。

二是越小規模的企業越是難得到融資。銀行對小微企業的定義是“三個三”:利潤三百萬以下,僱員三百人以下,經營時間三年以下。但金融科技真正的目標客戶遠不是這麼大規模,更多的小微企業是僅有一到兩位、甚至沒有僱員,剛剛起步或者只是有起步想法的企業。

目前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很明確。小微企業的融資主要來自於民間借貸、熟人借貸和房產抵押。其中,民間借貸的利率非常高;熟人借貸是賣面子的事情;房產抵押要經過房地產評估和很多流程。顯然,這三種方式都沒有給小微企業帶來持續發展的促進機制。

那麼,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和隨之而來的風險,金融科技該如何助力小微企業貸實現大數據風控,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呢?

蒲克強表示,構建產業供應鏈生態圈至關重要。一方面,傳統“1+N”模式不斷在創新。傳統供應鏈金融中,主要是圍繞大型核心企業,而“互聯網+”時代則將“核心企業”重新定義,例如產業互聯網平臺將成為新的“核心企業”。對這些新“核心企業”的鏈屬中小企業的風控,將不再僅僅依賴於“核心企業”的信用,產業互聯網平臺將在有效獲取交易數據等多維數據基礎上,刻畫中小企業主體信用疊加交易信用。

另一方面, 傳統”1+N”模式供應鏈金融,只覆蓋上一層經銷商、下一層採購商。而核心企業的供應鏈上下游涉及眾多層級,長尾端(多級)中小企業存在信息不對稱、貿易真實性難核驗等問題,無法被納入銀行服務範疇。

蒲克強表示,“我們要拋開以前的模式,不能從基於一個傳統核心企業的生態‘鏈’思路去做,需要建立基於產業互聯網平臺的生態圈。”蒲克強稱,打造生態圈就會打造出多層級的供應鏈金融信息,通過生態圈的建立,上下游會有多層級的經銷商和供應商被納入進來,同時也會有多個“核心企業”進入到這個生態圈。通過跨層級的供應鏈運營場景,掌握多層次上下游企業協同運營和服務,從而實現金融服務的多級穿透。

李侃則認為,要針對小微企業進行扶持,首先要做好定位。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夠做進小微企業,是因為在這麼小的規模情況下,通過大數據和各種技術,依然能夠承受住這些風險。

其次,過去三年間,中國的經濟、技術和數據的騰飛給風控行業帶來了優勢:數字化、差異化、自動化、精細化的風險管控能力。如果對互聯網經濟的數字化帶來的數據進行精加工,會使風控多一門利器,業務減少一些風險。但萬一沒有了這些數據,企業又該如何更精準地把握用戶呢?

這就需要把數據看得更深,李侃坦言,挖掘簡單的數據背後的信息是每一個風控人員和數據人員須具備的能力。比如用電數據,是不是高峰期用的電?用電量如果在減少,具體是如何減少的?

最後,李侃強調,服務好小微企業不是依賴所謂簡單的技術,而是要依賴於一個團體、一個系統。在做任何業務的時候,僅僅擁有數據和分析方法遠遠不夠,擁有一個好團隊、用文化在公司形成緊密的執行力,才能把業務做好。

對於經濟下行期,銀行業如何做好小微金融,蒲克強提出三個需要考慮的主要方面。

第一是行業。全球風險管理機構Coface最新調查顯示,汽車和運輸行業的信用期限最長,其次是建築和能源。因此,這幾類行業的風控需更加審慎。另外,經濟下行可優先考慮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弱週期行業。比如快消、醫藥、三農、紡織品等行業,不易受市場環境的影響。

第二是主體信用與交易信用相疊加。蒲克強表示,金融機構判斷企業的風險通常看資產負債表、盈利表和現金流。後來金融機構也看企業的水錶、電錶、煤氣表。而基於產業鏈場景的經營數據,如訂單、運單、倉單和應收賬款的動態匹配及交叉核驗,可以更全面瞭解企業的經營、信用狀況,有效把控風險。

第三是全息解讀小微企業“C(企業主)+B(企業)”的風險畫像。小微企業具備企業和企業主雙重屬性,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和海量數據,將企業主的信用評估與企業實體的信息結合進行信用評估。企業數據包括工商、司法、稅務、社保、水電、專利數據等多維數據源,個人數據包括社交、媒體閱讀等數據。

顯然,運用新科技和風控方式助力小微金融,將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百融金服等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平臺,將架起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與個人)供需雙方的橋樑,通過構建產業供應鏈生態圈,科技助力小微金融,扶持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