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朝鮮族摔跤(國家級)


「吉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朝鮮族摔跤(國家級)


朝鮮族摔跤是中國朝鮮族代表性的傳統競技體育項目,是朝鮮族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朝鮮民族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古代,朝鮮族摔跤運動稱作“角力”、“高麗技”、“撩跤”、“腳戲”。公元前一世紀高句麗時期的角抵家玄室的古墓壁畫上就有摔跤的場面。在十八世紀的朝鮮學者抑得恭在《京都雜誌》中,就有對朝鮮族摔跤內勾、外勾、箍脖等動作的描述。高麗時期把摔跤冠軍稱為“力士”,大加褒獎,並從中挑選過往的護衛“甲士”。這一措施進一步推動了這一運動的普及和發展。

朝鮮族摔跤一般根據參賽人數先進行預賽選拔出八強或六強參加決賽,決賽的爭奪冠亞軍賽放在最後進行,是整場比賽的高潮部分。比賽結束,由裁判長宣佈比賽名次,並由當地政府官員親自將一頭膘肥體壯、披紅掛綵的大黃牛獎給優勝者。“英雄”騎在牛角繫著綵綢的黃牛在鑼鼓聲中繞場一週,向觀眾致意,家人和觀眾身著民族盛裝載歌載舞,鼓掌歡呼,熱鬧非凡。

朝鮮族摔跤真實地反映了朝鮮民族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樂觀精神,展現了朝鮮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景觀,特別是繫著綵綢的黃牛,不僅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更代表人們對吃苦耐勞、勤勞樸實的黃牛精神的嚮往。觀眾身著民族盛裝歡歌載舞、鼓掌歡呼、飲酒慶賀,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是朝鮮人民智慧的結晶、文化的集成,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吉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朝鮮族摔跤(國家級)



「吉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朝鮮族摔跤(國家級)



「吉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朝鮮族摔跤(國家級)



「吉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朝鮮族摔跤(國家級)



「吉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朝鮮族摔跤(國家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