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中小企业的未来,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陈贵:中小企业的未来,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陈 贵 中管院创新所所长、北京码头智库创始人

今年7月,中办和国办发布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此后个别地方和部门由于对改革方案的理解不够准确,在社保征缴方面出现了一些极端做法。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本来就不强,一些急于求成的做法可能将中小微企业置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9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按照“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已定部署,在机构改革中确保社保费现有征收政策稳定,有关部门要加强督查,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违反规定的要坚决纠正,坚决查处征管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要抓紧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方案,与征收体制改革同步实施。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中小企业发展好,中国的就业大局就有保证,中国经济的基础就稳固。中小企业的未来,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小企业是就业稳定器

中国超大的人口基数和绝对数量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决定了就业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几亿家庭的生存和生活靠就业,消化产能、拉动消费靠就业,教育医疗发展靠就业,就业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就业关系到扩大消费,保就业才能实现全面小康,没了就业收入翻番就无从谈起。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保增长、稳增长,原因就在于,保增长才能保就业,稳增长才能稳就业。假如经济不增长,每年几百万新增大学毕业生怎么安排,每年一千多万新增劳动力怎么解决?

陈贵:中小企业的未来,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小微企业深入经济发展的第一线,直面就业问题,每年解决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就是支持几亿户家庭的生存和生活,就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功德无量。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经说过:“建一座工厂就是盖一座圣殿,在工厂干活就是在那里做礼拜。”有了工作,有了收入,人心才安定,未来才有希望。

中小企业需要制度关怀

当下税收、社保征管体制的改革,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非常必要的一个步骤,是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我们的政府和国家更好的提升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但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包括“合理避税”、“社保少交”等形成日久,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同时需要一些配套制度跟进,切实减轻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一些灰色成本。一旦政策实施“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极易造成大面积误伤,最终伤害的还是我国经济。

另一方面,要真正把减费减税落到实处。按照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总税率”指标来衡量我国企业所承担的税负,2013年至2016年我国企业总税率分别为68.7%、68.5%、67.8%、68%,不仅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泰国和南非,仅略低于巴西。虽说这一指标是一家之言,但我国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税负较高已成为业界共识,一些中小制造企业日子更是艰难。

陈贵:中小企业的未来,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好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行动,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并要求抓紧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方案。期待,建成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对中小实体经济多一些关怀,政府不该吝啬,政府不能吝啬。期待,公平正义的法制营商环境,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政府减税快一点,政府减费多一点。

中小企业需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当下国内外经济环境有了新的变化,“赚钱”变得没那么容易,以往赚快钱、赚容易钱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中小企业需要切实提升“内功”,要聚焦主业,提升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建立核心竞争力。这既是经济大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靠政策、靠关系、靠贷款、靠大水漫灌的外溢效应才能存活的企业,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将心思专注于某一领域做专做精。而事实上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了很多细分行业成长的机会,老干妈、公牛插座、海天酱油等一大批企业和品牌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在一个领域,最后成长为行业巨头。在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还有很多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他们的产值从几亿到几十亿不等,但已经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陈贵:中小企业的未来,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财富,也是这些企业成功的源泉。期待,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发扬优秀企业家的精神,发扬工匠精神,沉下来,专下去,将精力投在产品上,投在更好为消费者服务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给中小企业美好未来,中小企业努力创造美好未来,就是为了中国经济的未来。给中小实体经济美好的未来,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