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4月1日,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8876.26亿元,同比增长3.46%,归母净利润360.09亿元,同比增长4.65%,扣非归母净利润324.09亿元,同比下降1.54%;基本每股收益3.082元公司拟10派12.6元。

客车市场低迷,货车市场超预期

2018年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了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全年国内市场销售整车2808.06万辆,同比下降2.76%;其中,乘用车销售2370.98万辆,同比下降4.08%,汽车消费升级的趋势仍在延续但势头有所受阻,同时新能源汽车成为车市最大的增长亮点;商用车销售437.08万辆,同比增长5.05%,虽然客车市场总体低迷,但货车市场受基建投资、物流、国三及以下排放车辆更新等需求的带动,增长超出预期。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汽车行业增速从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方面看:1.商用车占总汽车销量比重较低,部分年份有负增长的情况,周期性更强,这是因为商用车之中货车的销售和经济环境、基建房地产的发展速度呈正相关,基建工程发展快的时候,对货车的需求旺盛。

2.乘用车的增速,由2005年到2010年的高速增长,到2010年后的中低速增长,整体看增速逐渐放缓,部分年份由于政策刺激,透支了消费需求,导致当年增速较高;但政策刺激作用递减,从2009和2010年30%以上的增速,到2013和2016年仅10%以上的增速。

2019年1-2月份汽车销量依旧呈下跌趋势,但是降幅有所减缓。从销量来看,2019年2月我国汽车生产140.98万辆,环比下降40.39%,同比下降17.35%;销售148.16万辆,环比下降37.41%,同比下降13.74%。2019年1-2月,我国汽车累计产量为377.65万辆,累计销量为385.1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05%和14.92%。2019年1-2月,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77.65万辆和385.1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05%和14.92%。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从细分上来看,2019年1-2月,我国乘用车增速依旧2018年的下降趋势,并未有太大的好转。2月乘用车产量为114.03万辆,环比下降42.85%,同比下降20.77%;销售121.95万辆,环比下降39.66%,同比下降17.35%。1-2月,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13.69万辆和324.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79和17.51%。

山西证券认为,2019年2月汽车销量整体趋弱,主要是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因此各整车厂仍然延续1月降库存的基调。

经营业绩史上最好,扣非净利出现下滑

面对车市寒冬,上汽集团整车销售实现逆势走强,经营业绩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从公司汽车销售看:2018年公司实现整车销售705.2万辆,同比增长1.8%,高出总体市场增速5.6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销售616.2万辆,同比下降0.4%,商用车销售88.9万辆,同比增长19.8%(不含微车的一般商用车同比增长22.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4.1%,同比大幅提升1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在国内市场的领先优势。

1978年,上汽销量突破1万辆。1993年,上海桑塔纳轿车创造中国第一个轿车年产10万辆记录,开始取得中国轿车市场领先优势。2018年,整车销量达705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4.1%。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虽然2018年公司汽车销量市占率有所提升,但集团旗下三个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均表现乏力,全年销量分别为206.5万辆、197万辆以及207.2万辆,前者同比仅增长0.1%,后两者分别下滑1.5%和3.65%。在上汽集团的销量中,上述三家合资公司合计达到610.67万台,占全年总销量的86.6%。

可见,汽车行业寒冬对上汽集团的汽车销售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另外,从财报看: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021.94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09亿元,同比增长4.65%,主要业绩指标增速高于销量增速。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但是如果扣除当期的政府补贴,以及计入当期收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上汽集团2018年扣非后的净利润仅为324.09亿元,同比2017年下降了1.54%。这是上汽集团自整体上市后,首次出现利润下降的情况。

此外,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3月收购华域视觉50%股权,该子公司贡献净利润5.05亿,倘若扣除这5.05亿的净利润,上汽的扣非净利润下滑程度会更大些。

从年报看,引起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竞争加速,导致企业整车毛利率下降;另外一个原因为2018年公司研发支出大幅提升,2018年研发费用达到159.22亿元,同比增长4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79%。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如何看待上汽集团的涨跌周期?

汽车股,一直被看做周期股,上汽集团也不例外,即使过去十几年企业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市占率不断提高,但是从其股价走势看,上汽的上涨和下跌周期的界限较为明显。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过去十几年里,上汽的归母净利润翻了将近二十倍,但是其PE基本保持在十倍以内,极少数年份里突破十倍以上,而其PE突破十倍以上的情况,也正对应了其上涨的周期。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从2005年到2007年上汽集团涨了10倍,其原因主要是估值的上涨(PE从7倍左右上涨到60倍),对应事件是上汽整车业务上市。

2006年开始中国汽车销量增速重回20%以上,而在此之前的2005年汽车销量有增速下滑的情况,2005年2月销量增速同比为负,之后类似的情况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才发生;

2005年3月4月增速同比不到10%,2004年销量增速15.5%,2005年增速13.5%,这两年也远低于2002和2003年30%以上的增速,市场认为汽车行业成长空间不大,已经到了周期顶峰,所以按周期股看待,估值给的很低,但2006和2007年全国汽车销量20%以上增速,打消市场的疑虑,并重新以成长股的估值看待汽车行业。

2009年到2010年涨了5倍,主要是08年金融危机后刺激内需的政策,导致2009和2010两年汽车销量大增。从而导致上汽连续两年快速增长,驱动股价上涨,这段时间市场担忧汽车行业遭受金融危机打击,是否存在破产可能,上汽的PB跌破1。

然而汽车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和银行类似,很难破产。

汽车行业寒冬,上汽集团十年来扣非归母净利首次下滑

2014年到2018年上汽集团又上涨了3倍,经历了一次从经济周期底部向上的过程,2014到2018年,上汽的PE估值从最底部的6左右上涨到目前10左右,年净利润增速逐渐趋于稳定,结合目前汽车销售增速逐步放缓的前景,这段上涨主要是估值回归正常、逐步变成价值股的过程。

我是大富翁,喜欢我的分析,帮忙点个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