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報:推進兜底保障精準高效 巢湖市打造“互聯網+社會救助”模式

今年以來,巢湖市探索以“互聯網+”為平臺,以互聯互通為目標,以數據對接為手段,打造“三網一體”新格局,實現信息共享無縫隙,增強社會救助實效性,推進兜底保障精準化。

“無紙化審批”提升救助服務水平

巢湖市建立鄉鎮(街道)直接受理和村居協助受理雙向渠道機制,利用鄉鎮(街道)社會救助受理服務中心,直接受理群眾救助申請。通過錄入家庭成員基本信息,使用高拍儀上傳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兩榜公示等材料,“一鍵”發起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等步驟,規範網上受理審核流程,建立低保對象電子檔案,大大提高了審核審批效率,讓困難群眾“少跑路、不跑路”。

同時,探索移動端代為申請、微信端自主申請等模式,實現困難群眾自主申請、實時查詢辦理流程,提高群眾辦事滿意度。目前,我市已完成212戶困難群眾低保網上無紙化審批辦理工作。

“大數據平臺”提高救助認定精準度

巢湖市利用“大數據”平臺,把好救助申請入口關,核對範圍已拓寬至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住房保障、困難職工幫扶等方面,實現社會救助對象認定精準化。

同時,該平臺實現與低保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簡化了核對流程,提高了核對效率。通過對房產、車輛、個稅、公積金等20類人員經濟狀況信息進行核查,做到低保救助“逢進必核”、在享對象“定期核查”,杜絕了“開豪車住豪宅”享受低保的現象。

截至目前,該平臺共開展申請救助家庭信息核對883批次,共計7416戶次24596人次,核出有預警信息的4860戶次,有助於實現精準識別、精準救助。

“綜合服務平臺”實現救助資源有效整合

巢湖市還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困難群眾數據庫,掌握需兜底保障貧困人口規模。應用貧困評估量化指標體系,依據貧困度量化排名以及平臺中的申請家庭救助歷史、家庭經濟狀況等相關信息,實現精準有效救助。整合“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業務系統,涉及民政、住建、教體、人社等多部門,涵蓋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救助等多項救助業務,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救助資源,發揮有效作用。目前,該平臺已整合救助困難群眾歷史數據29167人次。

“信息無縫共享”助力社會救助兜底保障

根據省、市關於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巢湖市積極完善低保與扶貧銜接信息共享機制,按月比對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更新完善社保兜底扶貧數據庫,掌握需兜底保障貧困人口規模。開展貧困人口排查工作,與醫改辦、殘聯等部門對接,重病、重殘貧困人口,及時把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及殘疾人兩項補貼等範圍。

目前,巢湖市農村低保對象2071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392人;特困供養人員509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583人,較好地發揮了兜底保障作用。(李婧 李後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