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推进兜底保障精准高效 巢湖市打造“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

今年以来,巢湖市探索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互联互通为目标,以数据对接为手段,打造“三网一体”新格局,实现信息共享无缝隙,增强社会救助实效性,推进兜底保障精准化。

“无纸化审批”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巢湖市建立乡镇(街道)直接受理和村居协助受理双向渠道机制,利用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受理服务中心,直接受理群众救助申请。通过录入家庭成员基本信息,使用高拍仪上传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两榜公示等材料,“一键”发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步骤,规范网上受理审核流程,建立低保对象电子档案,大大提高了审核审批效率,让困难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同时,探索移动端代为申请、微信端自主申请等模式,实现困难群众自主申请、实时查询办理流程,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目前,我市已完成212户困难群众低保网上无纸化审批办理工作。

“大数据平台”提高救助认定精准度

巢湖市利用“大数据”平台,把好救助申请入口关,核对范围已拓宽至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住房保障、困难职工帮扶等方面,实现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化。

同时,该平台实现与低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简化了核对流程,提高了核对效率。通过对房产、车辆、个税、公积金等20类人员经济状况信息进行核查,做到低保救助“逢进必核”、在享对象“定期核查”,杜绝了“开豪车住豪宅”享受低保的现象。

截至目前,该平台共开展申请救助家庭信息核对883批次,共计7416户次24596人次,核出有预警信息的4860户次,有助于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救助。

“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救助资源有效整合

巢湖市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库,掌握需兜底保障贫困人口规模。应用贫困评估量化指标体系,依据贫困度量化排名以及平台中的申请家庭救助历史、家庭经济状况等相关信息,实现精准有效救助。整合“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业务系统,涉及民政、住建、教体、人社等多部门,涵盖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等多项救助业务,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救助资源,发挥有效作用。目前,该平台已整合救助困难群众历史数据29167人次。

“信息无缝共享”助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根据省、市关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巢湖市积极完善低保与扶贫衔接信息共享机制,按月比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更新完善社保兜底扶贫数据库,掌握需兜底保障贫困人口规模。开展贫困人口排查工作,与医改办、残联等部门对接,重病、重残贫困人口,及时把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范围。

目前,巢湖市农村低保对象207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92人;特困供养人员50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83人,较好地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李婧 李后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