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古西域要道「阳关」为何衰落?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句谚语,用来表示你我再也互不相干,各自做各自的事,互相不要干扰对方。那么,「阳关道」指的是什么?在哪里?

西出阳关无故人,古西域要道「阳关」为何衰落?

阳关遗址

据了解,「阳关」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因其处于玉门关之南,而称之为阳关。它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西出阳关无故人,古西域要道「阳关」为何衰落?

汉西域诸国图,大家能否找到「阳关」?

阳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出玉门关者为北道,出阳关者为南道。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

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西出阳关无故人,古西域要道「阳关」为何衰落?

敦煌阳关烽燧遗址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我们至今也能从尚存的宽约36丈的阳关大道可知,当年这里如何车水马龙,丝绸之路如何繁荣昌盛。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咏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古人远赴边疆,出了阳关后,便身处陌生之地。这首诗出名到有唐人为它谱曲传唱,曲号〈阳关三迭〉,所以,南道的阳关名声也不比李白所咏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北道逊色。到了宋朝时,阳关大多数时间都不在版图内,据指,当时也有不少诗人、词人,都会用〈阳关三迭〉来缅怀一番。

西出阳关无故人,古西域要道「阳关」为何衰落?

《四库全书·御选唐诗》王维

阳关在宋元时期就开始逐渐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西域混乱,丝绸之路断绝,再加上蒙元不重视贸易,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阳关道」这条古代经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也慢慢变为泛指宽阔的长路,比喻光明的前途,不再代表当初的阳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