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想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做?


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想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做?


图/网络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对这个调查结果你怎么看?

读书的好处,就不用我强调了,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奔驰女车主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提了醒:

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因为它不仅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护城河,还可以转变为赚钱能力。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很流行的自媒体写作吧,多少普通人靠一个公众号养活自己甚至一个公司,而这不就是读书带给普通人的红利吗?

虽然读书真的很重要,但从人均读4本书这个数据来看,中国人读书真的太少了,你是不是离开校园后再也没拿起一本纸质书呢?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们现在所有的信息来源都是来自网络,但这种快餐式阅读并不会使人真正受益。

它只会把我们的知识变得碎片化,把我们的注意力变得难以集中,更可怕的是把我们的脑袋变得不会思考。

北大教授陈平原所说:“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你很久没有读书了,而且你没有什么负罪感的话,那么说明你已经堕落了。
读书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世界,你还在追求个人的板块,你还有不满足,还在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杨澜还有一句经典不衰的话:

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
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可以带给生命无限可能,读书,可以赋予我们对生活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任由命运宰割。

书本给人的滋养就像食物一样,虽然你看不见摸不到,但,她会彻底融入你的骨血之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让你更好地体验生命的旅程。

那么,想要读书,应该如何轻松培养阅读习惯呢?

1.明确读书的目的

在展开读书计划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读书的动机是什么。

只有你明确了读书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才能驱动自己去完成这件事情。否则的话你就很容易虎头蛇尾。

毕竟,比起刷抖音玩游戏,看书这件事真是太无聊了。

所以当你要开始读书的时候,你就要不断去问自己,你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想要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之余培养一下爱好,还是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又或者想要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赚钱的技能。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你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

这样有利于引导你去做这件事情,从而战胜骨子里的惰性。


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想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做?


2.陪孩子读书

很多父母自己不爱读书,还经常打骂孩子不爱学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越爱读书的父母,越容易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

孩子不爱读书,很大可能问题都是出在父母身上,你自己都不曾读书,哪来资格要求孩子热爱学习呢?

在写作圈里,很多作者自己就是一个读书控。

家里的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图书馆了,而她们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开始喜欢上阅读,并且从小就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有一天,一个朋友跟我要书单,我当时意外极了,虽然他也算一个高知分子,但毕业多年早就告别了读书的习惯。

他告诉我,之所以想要读书,是因为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教育讲座。

讲座上,教授告诉他,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影响,你希望他未来做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听完讲座回来,他马上去网上买了一大堆书来看,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孩子,希望他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热爱读书,内心丰富的人。

刚开始我以为他只是三分钟热度,毕竟玩了这么多年,要改变不容易啊。

半年后,他告诉我,开始是为了孩子读书,现在是为了自己读书,因为他坚持了下来之后,发现自己真的改变了很多,尤其是精神世界充实了很多。

对于父母来说,最大的动力莫过于孩子。

为了孩子读书,也可以极大地鼓舞我们去读书,这会让我们的读书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你没那么容易放弃。

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想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做?


3.从自己喜欢的书看起

校园时代可能是我们看书最多的一个阶段了。

那时候我们读书都是属于自由阅读阶段,不带太多的功利性,都是从满足自己的喜好开始的。

而我们现在也可以保持这种阅读的初心,仅仅是为了看到我们喜欢的文字,不掺杂任何目的。

很喜欢林清玄笔下像清水一样舒服流畅的文字,就一直找他的散文集来看。但是有一些外国著作我实在看不下去,也就不强迫自己看了。

所以我现在看的书,大部分还是以自己喜欢的书为主,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读书清单。

我们不一定要去看一些人人说好的书籍,或者一定是要盘踞在畅销榜前三名的读物,只要你喜欢的能够带给你正能量的书,就可以成为我们的阅读选择。

作家严歌苓出身在书香门第,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丰富的阅读积累也为她后来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她在采访中谈及小时候的阅读,她把这段经历称之为自由阅读。

先从自己喜欢的书看起,养成自由阅读的习惯,之后再来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想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做?


4.在固定的时间看书

全职写作后,我基本上就是没有午休时间了,这段时间我一般都是边喝茶边看书,因为这个时间段是比较困的。

如果让我马上工作的话,我没办法完全投入,这个时候呢,我选择去看一些书来缓冲一下,让自己调节一下。所以一般中午我都是在看书。

那我觉得这个时间段是比较好的,因为中午家人都休息了,又没什么客人来。

这个时间段来看书的话会比较安静,比较容易投入。

而且看完书了之后呢,又可以为下午的写作提供养分。

阅读也是有时区的,每个人的时区都不一样,有些人他喜欢早上读书,有些人喜欢中午读书,自然也就有人喜欢晚上读书。

比如以自律出名的女星韩雪,多年来一直坚持在睡前阅读两小时。

无论你选择什么时间读书,最主要的还是养成固定阅读的习惯,让阅读变成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人均读4本纸质书:想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应该怎么做?


5.靠写作倒逼阅读

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不读书呢?因为他的生活里面完全不需要用到书本的知识。

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加上读书比较枯燥,很多人根本就不会选择主动看书。

如果你的生活或者你的工作上面需要用到很多知识,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系统来保持一个职场竞争力的话。

就算没有人给你布置任务,你也会很主动的买书,因为这关系到你自己的生存。

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用写作来倒逼自己输入。

那经常写作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们经常输出,但是没有及时的输入的话,我们的知识源泉就会渐渐干涸。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让自己一直有东西可以输出。

所以写作也是促使自己养成阅读习惯的一种手段,就像你需要花钱的时候,你就会更努力的去赚钱一样。

需求会激发我们内在的驱动力,让被动式读书变成一种主动性行为。

毛姆说,

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有了庇护所,苦闷受伤时才有治愈的地方,才有面对这慌乱世界时的强力后盾。

以上呢,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我们要怎么去培养读书的习惯呢?

1.明确读书的目的
2.陪孩子读书
3.从喜欢的书开始读起
4.在固定的时间看书
5.靠写作倒逼读书

作者: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策划,爆文作者,富书,樊登读书,卡娃微卡特约作者,青云计划得奖者,一对一写作培训师,专注分享写作变现和个人提升方法!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