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胡人推行漢化,為其後子孫創建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礎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非常動亂的時期,北方方的遊牧民族趁著西晉皇室內部爭鬥不止騎馬南下,並與中原漢人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衝突。在這場鬥爭中,北方生靈塗炭,胡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空間尖銳。在這亂世之中,各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殺伐,清除異族,大開殺戒。但是有一個民族的皇帝,則通過漢化的方式革新反而融入了中華文明的大家庭,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的遠見卓識不僅化解了鮮卑少數民族與漢人的仇怨,還開創了一個民族融合、民族發展的新時代,與此同時他的後代在他的基礎上也開創了中華文明的盛世時期——大唐帝國。

這個胡人推行漢化,為其後子孫創建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礎

拓跋宏推行漢化的第一步棋就是遷都洛陽。洛陽曾是漢朝舊都,擁有深厚的漢文化底蘊以及良好的地理環境,拓跋宏想利用遷都向天下昭告自己推行漢化的決心與意志。遷到洛陽,不僅漢人士族眾多。容易得到普遍的支持,革風易俗顯然要容易的多。

這個胡人推行漢化,為其後子孫創建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礎

第二個舉措第二步棋,則是禁用鮮卑語,推行漢語漢字。魏太和十九年 (535 年),拓跋宏下以後在朝堂之上不許說鮮卑語,改為說漢語。推行漢化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漢語,推行漢語加強了溝通,矛盾自然就小了。除此之外,拓跋宏還嚴令想要入朝做官的人必須會漢語,大大提升了鮮卑貴族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這個胡人推行漢化,為其後子孫創建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礎

第三部棋第則是禁穿胡服,改穿漢服。拓跋宏明令鮮卑大小人等依照漢人習慣穿漢服。為了推行漢服,拓跋宏帶頭將自己的禮服換成了漢服中的袞冕。對於不聽號令者進行懲罰。

第四步棋,也是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改鮮卑複姓,使用漢姓。拓跋姓改為了元姓,後世一些鮮卑姓氏,如長孫、叔孫、等都是經過漢化處理的姓氏,真正的鮮卑姓氏在拓跋宏的改革之後逐漸銷聲匿跡。

在拓跋宏的政令下,不出幾代的時間,鮮卑人就已完全與漢人融為了一體,無論是文化還是血統都與漢人已經別無二致。北方也由此迎來了一段繁華的時期。拓跋宏去世後,這些政令繼續發揮作用,鮮卑的文化與漢文化高度交融,漢文化在保留自身核心的前提下融入了鮮卑文化。而鮮卑族的血脈也與漢人相融,並由此誕生了新漢族,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屬於開創中華帝國盛世的李唐王朝,使得中華民族大融合實現了一統。

這個胡人推行漢化,為其後子孫創建的隋唐盛世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