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特别在意孩子在学校里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吗?

行者26048122


我家孩子四年级,我不在意每次考试的分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老师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新老师,没有任何带班经验,考试成绩基本不真实。大多时候是找个孩子批,有时候是先把答案说一遍再考,有的时候答案直接写黑板上,所以我根本不在意分数。孩子得了100分我会鼓励赞扬,没考100分告诉他下次努力,分数只是检验你哪个知识没有掌握,回家好好复习一下把不会的弄明白就可以了。

现在有的家长特别在意分数,我觉得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我自己也有强迫症,但不是在分数上。我觉得不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如果每次他都100分,习惯了,以后得不到100分他会崩溃,他接受不了那样的自己。而且我们大人回忆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是每次都考的特别好么?工作了是每一件事都做到非常完美么?如果是,那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太累了。考试只是检验一个阶段学习的掌握情况,发现没有掌握好的地方,多练习,弄懂它,下次不再犯错就可以了。我希望我的孩子首先是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其次是快乐,然后才是学习。


夏小沫summer


看完这个问题,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的整个学生生涯,不算大学,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远离父母身边了,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父母几乎没有主动问询过我的考试成绩,排名,无论是平时的小测验或者是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他们获知我成绩的渠道主要靠家长会,别人父母的八卦,还有就是我有时候的主动说起。即便知道了结果,无论好坏,进退,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饭桌上说上两句,好的,表扬一下,不好了,下次努力,如此而已。

在我记忆中,我妈有两次提及过别人家的孩子,一次是小学的时候,说到一个同年级的特别出色的男生,开玩笑地问我什么时候能超过他,变成男生里的第一?后来超过了,并且无论大小考和最后的高考都是男生里的第一,但是我妈似乎早就忘记这事了,再未提及;再有就是高中的时候,我几乎每半个学期就会超过前面的一个女生,我妈又跳了出来,开玩笑地说:你看那个谁,人家从来没有考过第二(这个妹纸大部分时间都是第一,最后高考也是第一),我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也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啊!打那以后我妈就再没提过了,不过这次我食言了,最后高考的时候我考到了第二。

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我的父母一定是非常不合格的,似乎他们从未关心过我的学习,没有打骂,也没有什么鼓励,从来不去给我定下什么目标,也不去关心我的具体排名,所以更不会去在意别人家孩子的排名。平时我时间怎么安排,他们也从来不过问,比如高三的时候,我依旧保持着放学回家看动画片,然后出去打篮球到八点的习惯,如果是在夏天,我妈也会保持着等我打球归来,带我去路边撸串喝啤酒的习惯,我敢说即便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和高三学生的家长,我们绝对也是另类的存在。但是,看完动画片,打完球,撸完串,喝完酒,回家冲个澡,大概从10点到凌晨1点,时候我固定的学习时间,因为我觉得那个时段效率最高,而我父母也从来不会因为睡眠时间之类的问题干涉我,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时候,那是我的事情,他们从不过问。

现在看来,这样的家庭氛围大概是我成绩一直不错,而且一直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似乎我从小就把学习这件事情归属到了自己的名下,过程,方法,结果,都是我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人严格地管理,没有人因为阶段性的成绩而大喜大悲,反而让我觉得很舒服,但不会松懈,因为始终认为学习这是我自己的事儿,而且我也想把它做好,而且我也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好这件事,这种自由的管理反而催生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得益于这种管理能力,我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去约束自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要说我的父母不在意我的学习成绩,那肯定是假的,只不过我觉得相比一次两次考试的分数,他们更看重的是趋势,是我自己是否有继续提升的意愿和行动,如果有,那么他们就不必去干涉,因为他们信任我,而这种信任让彼此收益。

很多家长提问怎么能让孩子主动学习,我觉得在要求孩子转变之前,我们先要转变,如果一切的计划,目标,方法都是我们制定并强加给孩子的,如果我们总是因为眼前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总是把他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内在的动力。如果想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那你首先就要把学习这件事交给他们,并信任他们,过程中可以引导,建议,但不要粗暴地干涉和奖惩。


爱陪娃的熊叔


作为家长,我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我认为,分数表明了孩子最近阶段学习情况。如果分数太低,说明这个知识点孩子没学懂。没有学懂,弄懂了补起来就好。

不为分数责备孩子,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才能在孩子遇到学习问题时,第一个知道。


我家囡囡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没考及格,回家直接说,妈妈,我数学测验没及格。我回答,拿来我看看,哪里没学会。囡囡说,没有!就是计算太多,粗心算错了很多。再要求她出示卷子,她始终不肯,说处处是叉,有什么好看的!我有点担心,但没有强迫囡囡。过了多久,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有一天囡囡放学回家,递给我一张90多分的试卷。再询问上次考砸的原因,还是回答,计算失误,不是不懂。

后来,我带每一届毕业班,都告诫学生们,每一次的考试都只是检查你的薄弱点。不要在意分数。每次考试下来,检查自己的错题,理解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一个一个的巩固。距离中考高考的时间越近,考试成绩才越接近你的最终成绩。以此,来缓解学生们内心的焦虑,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自有他成长的动力。每一个都有想生活得更好的愿望。老师家长不必用你庞大的身躯挺立到孩子面前,挥舞着你的大手发泄你的不满。


需知,每一次你对孩子的不满都是在索求。孩子考试没有达到你的要求, 孩子分数背后涉及到的一些东西没有了,诸如面子荣誉金钱……当孩子长大成人,他也会索求,也要求所有人满足他。于是,悲剧开始了……


教育之象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说说我的体验吧。

我至今还记得小学老师经常说的话:“分数是小命根,一分压千人”。那时候,成绩很重要,名次更重要,学校根据成绩排名,通过成绩判断谁是好学生,差学生。

当我的大女儿五岁时,我带着她来到美国与先生团聚,孩子读了一年幼儿园,基本消除语言障碍,六岁时,她上学了。

作为家长,我非常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像国内的很多妈妈一样,在上学前就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知识,可是,让我失望的是这里的学校很少考试,也不排榜,偶尔考试也看不到分数,只知道女儿的各科成绩都是A,这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想根据分数与孩子较劲也没有机会。平时,我经常带女儿去图书馆借书,学习音乐和体育。直到女儿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派一名老师每周下午给她专门辅导一次数学,我才知道,孩子的数学成绩非常好,经过老师辅导后,要参加地区的数学竞赛。

后来,我也当上了老师,才弄明白这里成绩的意义,学生和家长看到的考试成绩分A、B、C、D四种,但是在老师的手中还有一份更详细的成绩单,老师对孩子们的成绩是十分清楚的。按成绩分等有一定的好处,如果孩子错了一两道题目,在成绩上是体现不出来的,家长也没机会罚孩子重写了。

有的家长说,那孩子在国外的学习一定很轻松了。其实不然,如果你想孩子好好学习,考取名校并不容易,除了学习,我的女儿在高三时还要参加很多活动,去医院做义工,忙的不可开交。有一次,她对我说:“我真是太羡慕在中国的学生了,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


远方老师在美国


听说每个对育儿有要求的家长都关注了格格巫育儿日记。

女儿四年级了,我不是特别在意孩子在班上的每一次成绩,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不苛求孩子每一次都是满分或者第一名。

孩子的成绩,一直在班上虽然不是最突出的,每次满分,第一的情况并不多,但是很稳定,每学期在某一方面都有小进步。同样,你也可以为孩子提取出每一学期进步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孩子的进步。

并没有要求她一定要考满分。那些经常得满分或者第一名的孩子,都是比较细心的孩子。我家孩子粗心一点,前几年考试满分的情况的确也并不多,这学期开始多一些了,数学和英语经常满分。这也是属于她的小确幸。

一直处于进步的状态当中,这种感觉比较好。不是第一,就感觉永远有潜力,有进步空间。也不怕人家超过自己,如果是第一名,被大家盯着,注定要被超越的,为了保住第一名,心会很累。

2.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本质是上课不听讲或者没听懂,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培养孩子爱上学习和良好的专注力。

培养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班上成绩不好的几个孩子,有些家里是找不到一本书的,间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专注力也会很不错,上课听讲认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试自然就不会差。

3.成绩不理想时,本着帮助的态度,而不是指责,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点。

如果孩子偶尔考的不好,就帮着一起总结一下,你知道以后要注意什么方面了吗?考的好不好,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尽量让孩子知道,错误和失败是被允许的,这样能让她不那么纠结于考试结果,把注意力转到关注于学习过程之中。不断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成绩不提高都不可能。

我也知道,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更愿意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尽全力,但是结果怎么样顺其自然。你觉得呢?

觉得好的话,请为格格巫育儿日记点个赞。

【格格巫育儿日记:育儿自媒体,育儿达人,专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青云计划获奖者】

格格巫育儿


孩子的在学校的成绩固然重要,可是太过在意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本意,我们是教育孩子变成一个考试机器呢?还是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能自力更生,勇敢面对社会的人呢?

我们家老大已经小学四年级了,从孩子上学开始,我们就从来没要求孩子考试一定要考100分,每次考试前,我会跟孩子说,考试的时候要认真一点,把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发挥出来即可。

孩子虽然每次考试都考的不错,但是,有时候会有个别题目因为马虎考不了100分,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有时候孩子也懊恼。我们会告诉孩子,认真总结考试出错的原因,争取下次考试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出错。

平时的作业也是一样,每次题目出错,要找到错误的原因,及时的纠正。功夫花在平时,而不是考前临时抱佛脚。平时作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出错就不用学习了,孩子都是在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关键是要找出来错误的原因,争取下次不要再犯错。如果因为孩子做错了一个题目,就罚孩子10道,甚至50道,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势必会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算孩子做完了被罚的10道或者50道题,掌握了这个题目,孩子也会因为内心的痛苦,对学习产生抵抗的情绪。

只要孩子平时做好了各种细节,考试的时候就一定不会考的太差,后面要帮助孩子的就是考试的时候的一些技巧,考试毕竟只是衡量孩子做题的水平,并不能代表全部,家长切勿太过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心理和能力的成长。


欢迎访问我的头条号“睿爸快乐育儿”,浏览更多育儿知识。睿爸和睿妈是一对真诚的爸爸妈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双学位,我们育有两子,一个10岁,一个3岁,老大学业优异,我们以亲身经历分享育儿经验。所有回答全部保证原创,欢迎分享、收藏、评论、关注。


睿爸快乐育儿


您好,我是翼翔老师,也是一个父亲。

现在的教育,造成了家长们的普遍焦虑,除了家长自身对孩子的高期望外,也跟老师平时给的一些压力有关。

似乎大家流传着一个说法:小学低年级95以下属于不及格。这种说法绝对是不科学的,人为的制造恐慌。

成绩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就像是体温计。你是关注一个人的健康,还是盯着体温计天天在那调体温?

孩子的学习,其实关键在于状态。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我们教育的关键,其实在于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拥有改善自身的潜力!

为了一两分,对孩子进行惩罚式的累积作业,我不知道最终教育成功的家长到底有多少。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是只算到高考,也是十几年的时间。这么多年,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的状态,我不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坚持多久!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完备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出现一些小失误其实也是被允许的。

如果一味的简单重复式的惩罚式的练习,可能可以收到效果,但是失去的更多。你得到了那一两分,但是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与其天天盯着那些一两分的分数,不如让孩子去尝试接触更多有挑战性的任务。

语文,可以阅读有深度的文章吗?能写出有条理的长文吗?有时间,不如多读书,多写作。

数学,多去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吧,尝试着接触新的概念,做一些有意思的思维题。甚至只是自己尝试去读一读课外读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看一个学生是不是尖子生,成绩是表象,真正需要注意的是:

1、孩子的独立性

这个学生有独立完成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吗?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低年级通过各种方式,想尽办法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2、孩子的精神品质

孩子喜欢学习吗,她觉得学习有成就感吗?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好学,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怕失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很多父母的做法却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怎么就是做不到,为什么会的还是错?

这些做法都是在损害孩子对于学习的感觉。

3、足够的智力支持

大部分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是不够的,混乱的。智力的开发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可惜的是,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探索,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是在简单的重复。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平时练习的时候,一个自己的想法,比正确答案更重要。

欢迎说出你的想法,互相交流!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是初中数学老师,班主任,我来回到你的这个问题。没有家长不在意自己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每个家长肯定都特别在意自己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

其实,你讲得也非常好,你在问题里就已经把所有的观点都已经表明了。这种填鸭,发泄式的学习方法对孩子来说不更是一种负担,他能学的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算学得很牛,考试满分,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生活能力而言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像你说到的这位妈妈,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家里错一道题,就罚10道题,再错,再累积,罚的孩子在家里哇哇哇直哭,罚的半夜不睡头都抬不起,眼皮都睁不开了,还在那里折腾。

我们不讲考了高分有没有用。我们只讲,用这种方式胁迫孩子写作业,孩子的成绩能提升的可能性几乎为0。

孩子每天惶惶恐恐,紧张兮兮,妈呀,又要挨惩罚了,我的天。

当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快乐学习,也是不对。说学习是快乐的,这是现在某些打着快乐学习的旗号喊出来的。这话完全是错的。任何学习都是需要刻苦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轻松得来的。但是也不是接受这种惩罚,胁迫,压迫手段,这样真的就是一种摧残。

那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怎么平衡孩子的健康成和和考试分数的矛盾呢?

第一、分数固然重要,选择的升学压力这么大,凭分数论成败。但是,如果家长太纠结孩子的满分情结,从小一小二开始,必须孩子满分。也许在你的威严之下,可以得到满分。但是如果孩子再大一点,到了初中,成绩一落千丈的可能性极高。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拖延,能主动,懂得刻苦钻研学习,懂得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第三,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赞美和鼓励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和兴趣所在,适当引导和拨正。孩子要严厉管教,不能放任自流,但是如果过于惩罚和胁迫,会适得其反。


方老师数学课堂


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我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但,我不会把孩子每一次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原因有三点:

1、我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孩子学习好,我高兴,但,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德行,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懒惰成性,这样的孩子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

2、正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我十分关注他的考试成绩。

孩子考得好,我高兴,如果偶尔一次,成绩不理想,我不会对孩子发牢骚,更不会拳打脚踢。不会罚孩子写10遍,20遍,甚至50遍。我会帮助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看看孩子那部分内容没学好,然后,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我的耐人辅导下,协助孩子把丢落的知识尽快补上来,争取不让孩子掉队。

3、成功的教育不能只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快乐成长尤为重要!

有多少家长死盯着孩子的分数,一次没考好,又讽刺又挖苦,弄得孩子眼泪汪汪,苦不堪言。

有多少家长因为看重分数,为孩子择名校,结果在紧张的学习大环境下,孩子因为不适应学习环境而焦虑,有的孩子因焦虑过度而生病。患精神分裂症的孩子大有人在,跳楼自杀的孩子也早有耳闻。家长的唯成绩论,把孩子折磨的没有了快乐。

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位家长,我希望孩子成绩好,但我不把每一次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我希望我的孩子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临溪抚琴


分数能说明什么?两点最主要,学习态度和学习进度。如果分数不高是因为计算之类的低级错误,那基本就是学习习惯不好,或者是练习不够,要及时纠正。如果是有不会的知识点,那就要及时扫盲,不能等到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之后再做,累积到一起解决更麻烦。

分数是压力也是动力,不能为了他的心情就不管未来的危机,中国的选拔制度是淘汰制,就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去适应和成长,中考是淘汰率最高的考试,等孩子高中再觉醒,已经晚了,因为他连高中的门都进不去,更不要说大学的门了。

孩子要有乐观的心态对看待差距,也要有拼劲把差距给找回来,不是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都是一起学习的,在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讲课,这能有差距,就是自己的问题。成长过程避免不了竞争,所以不要回避,保护孩子是可以一起努力,但不是算了,我们不比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来是不行的。

我家的老大是个善良温顺的孩子,就是速度慢,还偏科,语文和英语好,数学一直不好,我们为了他的数学,一起上辅导班,一起做题目,为了怎么都上不去,我和我老公都泄气过,甚至哭过,觉得我们拼尽全力,可还是见不到成效为什么?怀疑过,自责过,但还是陪着儿子一起,鼓励他也鼓励自己,一点点分析原因,陪他做题,这学期数学成绩明显上升了,他也开始有了一点点自信,这才是家长该做的和付出的,肯定他的优点,又直面他的缺点,语文好,我们表扬,数学不好,我们补。

静待花开的前提是要精心培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