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達萊衝刺江西首家科創板 應收賬款超7億或受制於PPP模式瓶頸

科创板|金达莱冲刺江西首家科创板   应收账款超7亿或受制于PPP模式瓶颈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微 北京報道

4月15日晚,金達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獲上交所正式受理。作為新三板轉板企業,金達萊是目前科創板申請獲受理企業中首家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企業,有望成為江西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招股書顯示,金達萊本次計劃在科創板上市的發行規模不超過6900萬股,擬融資金額10.09億元。擬投向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運營中心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其他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

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近75%

早在2014年6月5日,金達萊就掛牌新三板(830777),2017年10月開始接受招商證券的上市輔導,宣佈擬衝刺A股。不過,隨著科創板到來,金達萊今年3月4日宣佈衝擊科創板,並獲得江西證監局的輔導。

截至3月4日收盤,金達萊報收19.18元/股,總市值至39.7億元。自2019年初以來,金達萊的股價累計漲幅超85%,相關參股企業駱駝股份(601311)連續收穫漲停。

金達萊成立於2004年,註冊資金2.07億元,是一家專業從事水環境治理先進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的綜合服務商。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依託自主研發的FMBR技術及JDL技術,為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等各類型客戶提供標準化水汙染治理裝備、水環境解決方案以及投資與運營服務。據公司官網介紹,金達萊旗下擁有20餘家分、子公司,已經形成了全球性的營銷網絡。

招股書批露:2018年財報顯示,金達萊實現營業收入7.14億元,同比增長 47.56%;實現淨利潤2.33億元,同比增長59.27%。

金達萊方面表示,公司業績較大提升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報告期內國家對水環境治理領域的重視度及要求不斷提高,公司產品及服務契合需求,宏觀環境及市場前景良好;另一方面公司加大業務推廣及承接力度,不斷優化區域合作,部分項目陸續實施完成,帶來了公司業績的大幅度增長。

近幾年來,金達萊的業績一直呈現著上漲態勢。其財報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4.84億元和7.14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4372.10萬元、1.03億元和2.36億元。近三年的歸母公司淨利複合增長率近75.05%。同時,金達萊毛利率2016年至2018年均超過60%,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該數字高於同行業水平。

2018年,金達萊在回覆監管部門關於毛利率上升的問詢時表示,這是因為公司核心產品技術水平含量較高,競爭力較強,市場需求度高,具備較強議價能力。此外,公司成套設備的銷售具有高附加值,毛利率也相對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報告期內,2016年-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81%、6.81%、7.4%。金達萊表示,在汙水處理與資源化領域擁有89項國內外授權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共61項,FMBR技術獲得授權專利44項(包括歐美等國家發明專利24項)。如果公司不能繼續維持技術優勢或者控制成本能力下降,那麼主營產品的利潤空間也很難保證。

金達萊在市值、營業收入及淨利潤上,均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中提到的財務標準。另外,根據上交所最新披露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保薦機構應當重點推薦環保領域企業。這對金達萊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

江西”映山紅計劃”

事實上,金達萊的上市受到江西政府的關注,自江西實施本地公司上市的“映山紅計劃”以來,金達萊一直承擔著衝刺江西首個科創板上市企業的重要使命。

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網顯示,2月19日上午,江西省召開了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推進會,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毛偉明強調要搶抓機遇,加強調度,確保科創板開板有江西企業的身影。在該次推進會上,江西省各有關部門、設區市和券商謀劃“一對一”推動方案,重點是會同招商證券做好金達萊的推進工作,確保其成為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

目前,在十大股東中,金達萊董事長兼總經理廖志民持股61.23%,為控股股東;第二大股東為上市公司駱駝股份,持股比例為6.25%。其餘股東均為自然人,其中周濤持股4.46%,與廖志民為夫妻關係,構成一致行動人。

公開資料顯示:1980年,江西學子廖志民終於考入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卻被調劑到了並不喜歡的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後,廖志民並未直接從事環保行業,而是先進入華東交通大學當了三年人民教師。1992年,廖志民選擇南下,入職深圳金達公司,供職環保工程部;僅僅一年後便下海創業。2004年,廖志民在江西成立子公司,隨後投入3000萬元在江西金達萊建立研發中心,自主研發了FMBR廢水處理技術:利用一些特殊的複合微生物菌群把汙水中的有機物進行高效分解。這項技術成功實現了有機汙泥近零排放、汙水氣化除磷和同步脫氮等方面的技術突破。

招股書顯示:2018年金達萊營業收入主要包括水環境整體解決方案、水汙染治理裝備、水汙染治理項目運營,其中佔比分比為11%、78%、9%。

在水汙染項目運營服務收取汙水處理費方面,公司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採用BOT、BOO等模式,承擔汙水處理項目的投資、建設、經營與維護等,這實際上就是所謂的PPP模式。

2016年,隨著我國PPP模式的大力推廣,金達萊開始配合政策成立6家PPP公司,承接汙水治理項目,金達萊多次公告中標各地PPP項目。不過,2018年,PPP市場風雲劇變,不少PPP環保類公司因為PPP項目週期長、存貨無法按時結算和部分應收賬款無法回收等而折戟。

金達萊2018年報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應收賬款賬面餘額為 7.39億元,壞賬準備金額為 1.23億元。招股書同時提醒:公司應收賬款存回收風險,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公司收收賬款淨額分別為4.2億、5.1億、6.1億,佔當期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9.45%、37.02%和36.33%,佔比較高且賬齡較長。

對於應收賬款較大的原因,金達萊解釋稱:水環境整體解決方案業務一般採用按工程進度分階段收款,而水汙染治理項目合同則一般採用按月或按季收取等模式。

在水汙染治理項目方面,招股書提示:公司通過BOT等市場參與方式獲取多個由地方政府授予的汙水處理項目,若該等地方政府所在地經濟發展速度不及預期,或政府財政收支狀況、債務狀況出現較大不利變化,特許經營項目可能存在政府延遲付款或調整水價等風險,另外,汙水處理運營項目公司存在土地使用風險、以及汙水處理服務費價格調整受限的風險,這對公司經營帶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不過好在相比於其他環保類公司,金達萊的主營業務中,PPP模式仍是少數。金達萊稱,主要業務類型中環保裝備生產及銷售佔比較高,而可比上市公司中環保公司多為工程業務、投資運營服務為主的公司,在收入結構和運營模式上存在不同,因而毛利率存在差異。由於公司專注於汙水處理核心環節,極少參與土建、綜合環境治理等,公司的毛利率高於可比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