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女儿人上人,1个女儿上等人,1个儿子下等人,2个儿子不是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用户4932040501


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用三个字来说:钱害的。

为何这么说?我们来细细的分析一下。

首先说成长中的问题,大家都有一种意识,觉的女孩乖巧,男孩调皮,而且在人们的观念中也都有一种“女儿是小棉袄”的概念,如果有两个女儿的话,那就相当于有“两件小棉袄”了,而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问题、判逆问题都比女孩子相对的要难管一些。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男孩子操的心要比对女儿操的心要多的多,所要在男孩的身上有可能付出的精力就要多很多。

其次,说一下关于养老方面的问题。基于现在男女都平等的前提下,养老如果依靠子女进行养老的话,一般情况下女儿要比儿子好,因为女婿一般情况下不会跟岳父岳母起太大的争执,不会产生过多的矛盾。这处情况一般也是由男人的性格来决定的。但儿子就不一样了,娶了媳妇之后,有可能媳妇会同公公婆婆因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分歧,进而有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有这么一句话,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处理的关系。虽然说的有些绝对,不过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这种关系的难处。

而把两个儿子不是人这个观点,就绝对是钱害的了。因为,依照目前的社会状况,或是大家都认可的一种方式,女儿养大之后出嫁了,在女儿出嫁这方面不需要付了太多。但作为儿子来说,有一个儿子,儿子要娶妻,要买车,要买房,做为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自己本来的经济能力 有限,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父母亲来从经济方面支持。一个儿子妻媳妇的彩礼、买车、买房就有可能把老两口所积攒的积蓄花光。两个儿子都依靠父母的话,那么,父母可真的会头大。

虽然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一句调笑的话,但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一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包括子女的婚嫁、彩礼、房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实际的解决,那么,依目前的发展来看,这句本该做为调侃的话,会依然存在很长时间。

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关注,一起留言讨论。


龙语堂


我的理解,此话不正确!题主是用女儿和儿子来比较老人的幸福度!我认为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有孝顺的,和不孝顺的,这都与家风有关。

我有一个邻居,她是嫁到我村的媳妇,她的妈妈28岁就受寡,她只有4岁,妈妈怕改嫁女儿受委屈,一直没嫁,一个小脚女人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嫁人,当女儿生了小孩,由于和婆婆关系不好,妈妈卖了家产,来到女儿家,帮忙女儿带孩子,女儿生了三个孩子,妈妈都帮她带大,孩子带大,妈妈老了,没有用了,女儿把妈撵出来了,住在门外的草棚里,外人见着老人可憐,去劝说她,人家走后,她就去找妈妈算账,说妈妈败坏她的名声,有的人送个包子给老人吃,还得偷着,让她知道了,又找妈妈算账,每次,就几乎要打在身上,老人就这样在棚子里住了两年,后来外甥把姥姥接到他家,她又到儿子家吵,到处说她妈怎么怎么不讲理,她妈妈告诉邻居说,女儿之所以这样,就是她从小把她惯坏了,说就怨自己,如果嫁人了也不会这样!这倒是个女儿,妈妈也没成了人上人,只是现在是女权主义,女人当家,所以娘家妈吃香,男人掌权,公婆也同样不受欺负!无论男女,只要人品好,个人修养好,他们的父母都能成为人上人!


老李说事666


两个女儿人上人,一个女儿上等人,一个儿子下等人。两个儿子不是人,当我人到中年,体会到上面四句话的时候,也感受到我的父母养了三个儿子的艰辛与不是人的滋味,现在我母亲离我们远去七八年了,家里只有空巢的老父亲,是的人家说的好,养女儿是福,养儿子是个名,特别是养两个女儿的人家,女儿大了,以往我们结婚那个年代的农村说媒的人踏破门槛的都有,养儿子从来也体会不到其中滋味,谁都想过人上人和上等人的生活,可是我们养儿子没那个福分,不是说快活话,的确养女儿贴心小棉袄,也很照顾父母生活,相比之下比儿子关心的入微,我是农村人是有目共睹事实,现在轮到我们七零后,没有两胎政策,除非你与政策抗衡计划超生,但是现在的形势恋爱自由,男女平等,只要做了亲就换了心,相比之下养儿子比养女儿责任和义务稍微大点,心思重点很正常,只要孩子懂事,孝顺,做父母不管女儿还是儿子都开心


为爱追求34734544


这是老百姓当中流传的俗语,说的是儿女孝敬老人的问题。

说两个女儿人上人,是说女儿思想细致,对父母关心照顾得周到。如果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关心孝顺老人,你想不到的,另一个女儿肯定能想到,两个女儿共同关心照顾老人,老人生活会很幸福。这样,使老人和同令人相比,就觉得高人一等。我就是两个女儿,对我们老两口十分孝顺,每个周日都会回家陪我们在一起吃饭,经常打电话问候。衣服换季,争着给老人买衣服,一旦有什么困难,两个女儿争着为我们排忧解难。因此,两个女儿的老人真是幸福。

一个女儿上等人,是说一个女儿同样关心孝顺老人,老人也是很幸福,但没有两个女儿力量大。

一个儿子下等人,是说儿子儿媳都不孝顺老人,虽然也照顾老人的生活,但很不周到,没有女儿那样照顾老人好,老人在外自我感觉脸上无光,比不上人家,象个下等人似的。

两个儿子不是人,是说两个儿子儿媳都不关心照顾老人,老人生活十分困难,活得不象一般人那样有尊严,生活得简直不象正常的人的样子。

这是老百姓当中流传的俗语,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不能一概而论。现实生活中,儿子儿媳孝顺父母的,也不乏其人。


徐飞768


我觉得还是从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来说的

现实生活里,女儿会比儿子更细心一点、更贴心一点,拿我奶奶来说,今年80多岁。平常姑姑们都会很贴心的定期来帮奶奶洗澡,换洗衣服、收拾柜子,卖卖废品给奶奶的日常生活安排的妥妥帖帖,像我爸,大事还行,交交水电费什么的,但是像细枝末叶这种小事,关乎到日常起居的,一般男性都不会多操心。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要女儿,贴心小棉袄,老了能有个依靠。2个大小伙子有一点时间还想出去打打牌、喝喝酒的哪会那么暖心。

不过老话也不能是绝对,虽说女儿贴心,儿子粗心,但是只要教育好,一定都会是孝顺的子女,在我心里,一儿一女互补着最完美。

你们认为呢?


保险岛


压力肯定是有,但绝不是负担,我就是两个儿子,用我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从小就刻意教育他们养成不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但所有的应该花的绝不吝啬,这样不但能让他们有良好的教育,也有足够的自信,再之要教育他们有感恩之心,当然这个要自已做出榜样,孝敬父母,感激恩人。后来他们相继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真的,和我朋友的儿子相比,我用他月供一个人的生话费供着两个儿子,并且他们每年,父母,爷奶的生日都有礼物。现在大儿子明年毕业,已经应聘了几家有实力的上市公司,自己定好了毕业就可就业,前途一片光明。儿子自有儿子福,自已努力赚钱,剩下的交给天意。


懂你懂我194


两个女儿人上人,一个女儿上等人;一个儿子下等人,两个儿子不是人,是现实社会的的真实写照。既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低的提高,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之大。

这应该是近二三十年以来才流行起来的一句话,人们一见面就问,你有几个孩子,男孩女孩。一说我有一个女儿,对方马上就会说你真有福,如果说我有一个儿子,还没等对方奉承你,你自己就说了哎呀愁呀。散人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透露着人们的好多无奈。这是为什么呀?主要还是经济压力大造成的。

我国是一个父系社会,靠男孩来传宗接代光宗耀祖,都靠男孩来养老送终。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形容男人的词都用“大”字,大胖小子、大小伙子、大老爷们、男子汉大丈夫。


过去女人的社会地位低,形容女孩都用“小”字,小丫头、小姑娘、小媳妇,小老太太。主要从事家务活,经济上不独立,就是想孝敬父母,也做不了主。另外女孩子养大了是要嫁人的,结婚后就成了人家的人了,成了外人。还有养闺女是赔钱货的说法。


古代再穷再苦再累,家里人也能给孩子盖上几间房,盖不起砖的,盖土坯房,就是没有单独的房子,老子儿子三间屋子两头住的,也是常见的,那时也能把媳妇娶到家。

你看看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了,养不起了。从一生以来到结婚,那得多少钱。结婚娶媳妇,不仅城里要楼房,就是农村也要楼房,现在不问家里有几间房,有几处院,先问问买楼了没有。家里好好的房不住,必须要城里的房,没楼房就不结婚。楼也买了,婚也结了,自己也老了,也没有劳动能力了,人家小两口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压力也大。那还有能力管你,一个儿子凑合过吧,俩儿子岂不要了命。



现在,女孩子的社会地位也高了,也能出门挣钱了,经济上也能独立了,也当家做主了。又细心,又体贴,常言道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俩个女儿更好。时不时的回家看看,又是酒又是肉的,老头你就偷着乐吧。


枣庐散人


既然题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现在本人就来回答如下。

一、先来说说一个女儿上等人。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女儿的优越性和优越感,两个老人养一女,当然是绰绰有余了,而且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将女儿培养出来,不存在有任何负担过重的问题,甚至连房子都不用去考虑了。每天可以吃点香的,喝点辣的,穿点好的,而且有女儿和女婿细心照顾,样样就不用去操心了。至于自己老了之后,一个女儿将要承担养二个老人的义务,另外还有公爹公婆。到时可能会有点难上加难了,有能力养便罢,要是没有能力养的话,那怕是上等人,到时也只能是活受罪了。

所以一个女儿虽好,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甚至连个帮手都没有,难免左右难顾。况且女儿也会一天天变老,到时有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再来说说二个女儿人上人。

二个女儿的家庭父母所付出的代价,肯定要比一个女儿的多得多了,但长大以后会恰恰相反。二个女儿一起来赡养二位老人,其间的担子要轻松多了,而且共同把钱老人花,让老人过得确实开心,甚至二个女儿的彩礼钱,也足够老人来享用了。吃穿用住样样不愁,有欢笑,有甜蜜,有温暖,有关爱。过的开心,玩的开心,乐的开心。

所以二个女儿的家庭,父母是最享福的了。但也有例外的,甚至有的苦于黄莲,不能一概而论。

三、接着来说说一个儿子下等人。

家有一子好是好,父母照样有烦恼。儿孙子媳来围绕,一年四季在啃老。老人在抱怨,老人在叹息,甚至老了的时候无人问津。尤其是生病之时得不到相应的治疗,更是哭笑不得。每天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但也有把一个儿子培养成才,最后把老人接到城里去享清福的,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老人并没有什么福份可享,甚至最后无人照料而过早离世。

所以一个儿子也就成为了下等之人了。但也有孝心到位的,孝心到家的。但只是个别,而不是多数。

四、最后来说说二个儿子不是人。

儿多母苦,子多母累。只要是二个儿子的家庭,父母就别想清静下来了,甚至那儿都不能去,一天到晚不是洗衣做饭,便是照看孙儿孙女,或者专门去接送他她们上学等等。顾了这个,顾那个,等到后人长大了,自己也就一年不如一年了,甚至这样和那样的病,全都冒了出来。尤其是自己一生的义务,更要去提前完成。既要供二个儿子念书,还要供他们吃穿,同时长大后还得给他们娶媳妇,盖房子,买车子等等,那滋味简直不是人所过的日子了,更不谈老来会有人养老送终了,甚至二个儿子因为老人而经常扯皮,让老人两头受气生不如死,够可怜的了。

所以二个儿子不是人,更不谈三个或四至五个的了。

当然也有好的,照样把老人安排的井井有条,而让老人愉度晚年。但毕竟不多,少之又少。

总之无论是养儿也好,还是养女也罢,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既不要去沾沾自喜,也不要去灰心丧气,更不要去嘲笑那些个有女无儿的家庭,因为有女不为绝,照样有特色。

所以一儿一女一枝花,多儿多女是冤家,没儿没女活菩萨,看你如何理解它。

女儿也是人中人,女儿也是传后人。有了女儿有快乐,有了女儿有着落。

记住:儿女不在多与少,只要个个孝心好。女儿心思最周到,让你幸福享不了。

儿子固然好是好,传宗接代少不了。有了儿子莫轻狂,有了儿子莫张扬……。

但愿大家,都不要去重男轻女吧……。

这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才是正确的想法,这才是正确的看法。何乐而不为……。


山青水秀167193282


女儿和儿子,其实都一样,关键在于一个“孝”字。自古有云,百善孝为先。


老人们经常说,“男人的江山,女人的饭店”。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婚之后,我明白了。在农村,老辈们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改变。


难道有儿子,真的能防老吗?其实不然,在中国,儿子不孝,儿媳虐待老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在照顾老人这方面,女儿往往比儿子,做得更加细腻。而儿子,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在处理一些,重大事情上,比女儿要出色许多。

我认识两位老人,一个姓赵,一个性王。赵氏老人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己经结婚生子了,可随着儿子的长大,自己也老了。三个儿子,并没有尽到孝顺父母的义务,他们经常打骂老人,后来老人因太过伤心,在二儿子门前的树上,上吊自杀,这真是一场悲剧。




而这个王性老人,他有三个女儿。他在女儿小的时候,并没有产生重男轻女的思想,一心一意把三个女儿抚养成人。女儿们出嫁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父母,隔三差五的接自己的父母,到自己家住,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我认为,两个女儿人上人,一个女儿上等人。一个儿子下等人,两个儿子不是人。这句话,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要儿女孝训,生儿,生女,都一样。



情感与感悟


这篇文章说的一点不假,但是好的儿子有,好的儿媳妇少之又少,当大人做牛做马,节衣缩食养儿子,送上大学,学校毕业还资助发展。当儿子有钱了,媳妇像防贼一样防儿子,生怕给大人一点钱。这且不说,去儿子家4年,吃饭,繁有好吃的,媳妇放在桌上离大人一米有余远,怕大人吃,常年如此。可是媳妇的父母,未媳上门拿五,六个红苕,一大把生姜,五,六个梨子,且衣冠不整,结婚后,乌枪换炮,穿得十分华贵,长期大箱大箱寄往她父母,,,,。不说了,伤心,生儿子是个名。当然也有好儿媳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