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開封紅洋樓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開封紅洋樓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企圖以水代兵,利用黃河之水阻止侵犯徐州的日軍繼續向西進犯,炸開了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結果,不但沒能阻止日軍進攻,反而使黃河水衝出故道,造成歷史上震驚中外的花園口事件。解放戰爭中,蔣介石再次假借“改道歸故”之名,企圖水淹解放區。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為了揭露、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周恩來於1946年7月19日由上海乘坐專機飛抵開封,與國民黨談判。下榻於距離開封隴海鐵路不遠的紅洋樓東樓,即現在的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

紅洋樓,見證了國共“黃河歸故”談判的激烈場面,記錄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朱光彩,河南淅川人,水利專家,早年進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德文科學習 ,後分別畢業於同濟大學、德國德累斯頓高等工業學校(今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 ,其後主持完成黃河花園口堵口工程 。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朱光彩

河師大兼職教授、開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郭力先生說:在《河南民國日報》1932年1月21日第5版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省振會,前以河南水災奇重,曾經呈請國民政府救濟水災委員會,以工代振,修復伊洛沙洪穎諸河堤,當蒙派員失地測勘最近復委派該會工程師朱君光彩來省辦理伊洛二河工振事宜。茲朱君已於前日蒞省,與建設廳振務會,公路局,測量局各方面接洽,調用技術人員,及保護工作人員等項,刻已就緒,日內即出發伊洛沿河測量,預計一月內計可□事,朱君系河南淅川人,曾畢業於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及上海同濟大學,後官費留德,在德國德來士登大學(今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工木科學業,得特許工程師學位。學識經驗,俱稱宏富,將來辦理成績,必甚優良亦。"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以上文章中提到留德學生朱光彩,被國民政府派往河南去辦理伊洛二河工振事宜,實際上是張鈁先生推薦之。1932年1月張鈁時任河南省民政廳廳長兼河南省振務會主席一職,為了救助河南災民做了大量工作,呈請國民政府救濟水災委員會派有學識水平的朱光彩赴豫參加工振,得到同意,朱光彩很好完成任務。在臺灣《中原文獻》(張伯英先生百齡誕辰紀念專刊第18卷第1期第31頁,由臺灣中原文獻社編印,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三十日出版)刊登朱光彩的一篇題為"簡陳老鄉長張大先生伯英幾件事"的文章。在該文中特別提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光彩完成學業,因長江大水災,迅速回國,約在雙十節前到汴。"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林友龍、朱光彩考察江漢堤工

民國35年(1946年) 7月30日,黃河花園口堵口工程因橋樁被衝,汛前合龍計劃失敗,兼局長趙守鈺引咎辭職。8月11日,由朱光彩接任局長(《黃河志·卷一·黃河大事記》)。自1946年1月14日,國民黨代表來解放區,至1947年5月17日國民黨驅逐中共駐黃委會代表,在這一年五個月的時間內,雖經過多次會談和簽署協議而未果,事實證明國民黨當局是毫無誠意的。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珍貴史料《黃河花園口合龍紀念冊》

黃河歸故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要修築堤防,整修壩埽,遷移河床居民等,都需要時間,其中任何一項都不是短短几個月可以完成的。但國民黨於1946年汛前完成花園口堵口的計劃卻是早已預定了的。1946年3月1日,國民黨不通知解放區即私自開工堵口;4月28日,國民黨國防部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親赴工地督促施工;《南京協議》簽定後3天,花園口即開始拋石,並積極準備開挖引河,拆除汴新鐵路、公路,進行合攏放水。6月29日,由於黃河水突然上漲,堵口工程橋樁被破壞,合攏工程才不得不推遲到汛後進行。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珍貴史料《黃河花園口合龍紀念冊》

蔣介石為了發動對解放區的進攻,擬用黃河為防線,阻擋劉、鄧大軍於黃河以北,因此堵復花園口更加迫不及待。蔣介石不顧歷次協議的約束,接連下達了“寧停軍運,不停河運”、“限期完成,不成則殺”的嚴令。國民黨軍政要員薛篤弼、陳誠、顧祝同等,紛紛前往花園口工地督導。最後悍然於1947年3月15日堵住了花園口口門,使黃河水流入瞭解放區故道。據當時不完全統計,僅冀魯豫解放區沿河10個縣的灘區,被淹村莊即達237個,淹沒耕地27萬餘畝,致使廣大人民群眾陷入無家可歸的悲慘境地。至此,國民黨當局借引黃歸故之名,行挑動內戰、反共、反人民之實的假面具,終於被其一手製造的一場慘劇徹底揭穿了。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珍貴史料《黃河花園口合龍紀念冊》

從1946年初到1947年夏,我黨同國民黨當局進行的這場黃河歸故鬥爭,推遲了堵口,贏得了下游故道的復堤時間,保衛了黃河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從而粉碎了蔣介石集團企圖水淹解放區的陰謀。


汴梁說史|國共“黃河歸故”談判舊址開封紅洋樓背後的身影


珍貴史料《黃河花園口合龍紀念冊》

《鄭州晚報》2005年1月6日曾刊登《花園口掘口遺址立兩座碑讀碑文更明史愛國》一文,文中提到:"西亭碑文上有"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字介石)手書的"濟國安瀾",代表"行政院"題寫的"安瀾有慶",及"民國水利部長"薛篤弼寫的"花園口合龍紀念碑"文和"復堵局局長"朱光彩撰寫的"花園口工程紀實" 。據黃河博物館官網,現陳列於黃河博物館「千秋治河」展區 的《花園口堵口紀念冊》記錄黃河花園口堵口工程計劃概要、施工經過、工料款項、工作人員名錄、大事記等,扉頁有花園口工程堵復局局長朱光彩的親筆簽名 。

供稿:宏承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