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自由採食會降低養殖收益嗎?

豬病課堂


小時候家裡也養過幾年豬,規模不大,那時都是一天按幾個時間點來餵豬的,喂的時候豬會一起蜂擁而上,搶食 互咬經常發生,時間長了同一欄豬的體重會發生非常大的差異,搶食少的明顯瘦,搶食多的卻異常肥胖,這時人們為了避免發生體重差異太大就養成了讓豬自由採食的方式。那麼這種當時真的有效管用嗎,真的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嗎,接下來我來談談。

同一欄豬的體重為什麼不同

傳統定時餵豬的時候豬會搶食咬架,有的豬會搶不上食,時間長了體重就會比別的豬少,給人的感覺就是因為搶不上食營養上不來才瘦的,只要能夠吃得飽體重就會上來,就能多賣錢,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個別豬自由採食的試點我們能夠了解到豬體重的差異還是存在的,瘦豬一天的吃食量和定時餵養沒有太大變化,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有的豬本身就不能吃,不愛吃,所以個別體重小的豬是自身問題,是不可調控的。

自由採食也是有缺點的

自由採食類似於少吃多餐,餓了就吃,每次吃的也不多,相對於暴飲暴食來說血糖是平穩的,不利於增加體重。而且在吃的時候也缺少食慾,只有在飢餓和搶食的時候才會激發豬本身的飲食量,會為了多吃一口食而不擇‘’嘴‘’段不能吃的豬這時也會上去搶食,讓不明白原因的主人看到了吃不到這一幕,就產生了讓豬自由採食的想法。


很多時候改變傳統方法會讓一些人感到這是一次新的嘗試,新的方向,會得到意想不到結果,但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因為很多人都忽略了技術的層面,技術是新方法的基石,只有在技術上有了新的突破才會有質的飛躍。


A遼寧葫蘆島


國外保育豬是直接上乾料、自由採食,而國內多數人用的是溼拌料、分餐制。這兩種方式其實各有優劣:

乾料+自由採食:人輕鬆、效率高;但不容易發現小豬異常。

溼拌料+分餐制:人很累、飼料易發酵;但飼料浪費少、容易鑑別異常豬。

歐洲採用乾料加自由採食是因為豬舍的保溫做的非常好,特別關注豬的福利,產房轉保育過程中溫度也非常重視,因此仔豬不容易因為溫度變化出現不適。反觀國內:棟舍保溫做得差、產房轉保育操作比較粗暴,斷奶時一般不會進行主動淘汰,質量參差不齊,小豬間的健康度離散度大,疾病容易相互傳播。

因此可以採用折中的辦法:健康的豬放在一欄,用自由採食加乾料。殘弱豬放病豬欄,溼拌料加分餐制。

國外保育豬分兩個階段飼養:保育前期和後期。喂料模式常用的有“十四原則”。

"十四原則"針對的是保育前期豬,這裡的"十四"等於斷奶仔豬重量加上保育前期料料量。如果斷奶仔豬重為7kg,那麼一期料使用7kg;同理,斷奶重為8kg,一期料則為6kg。這樣做是基於飼料報酬、小豬生理發育、單位造肉成本等因素綜合平衡而來。因此,自由採食不會降低收益。

根據豬的採食情況,前期料快完的前3天可以逐步添加後期料再裡面,例如:第一天20%前期料,80%後期料;第二天40%前期料,60%後期料;第三天60%前期料,40%後期料。根據飼料的適口情況,可以對過渡時間自由減少、延長。


豬知事


不會降低收益,豬餓了就吃就長得快,大大縮短飼養週期,可以提前一個月左右出欄


鄉野彬哥


自由採食,豬可以縮短出欄時間;時間短了,收益肯定好了!

但是,養戶縮短養豬時間,豬肉肯定不好吃!肉質出水,肉質不夠鮮紅!


岑延峰3339


作為自由採食,不會降低養殖收益。自由採食會增加豬的生長速度。縮短豬的出欄時間。念當說會增加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