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他是八國聯軍最膽寒之人,倒在衝鋒的路上,殉國時腹裂腸流

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無恥行徑。當時清帝國腐朽懦弱,為了挽救民族命運,全國各地多地義旗高舉,展開抗爭,這其中最為轟轟烈烈的當屬義和團運動。

壯哉!他是八國聯軍最膽寒之人,倒在衝鋒的路上,殉國時腹裂腸流

鑑於義和團運動對外部勢力造成的衝擊,為了鎮壓義和團,1900年4月6日英、法、德、美等國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令清廷短期內將義和團剿滅。到了5月,義和團非但沒被剿滅,反而聲勢大增,其大隊人馬開始進入京津兩地。

這令各國公使更為恐慌,不斷籌劃圍剿事宜,並開始以保護領事館和僑民為由請求其國內派兵入京。面對列強假借鎮壓義和團而兵發京師的陰謀,當時已60多歲的提督聶士成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對此,他曾多次提醒過榮祿,請其做足準備,以防聯軍趁機逼宮。

壯哉!他是八國聯軍最膽寒之人,倒在衝鋒的路上,殉國時腹裂腸流

從後續事態的發展來看,聶士成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6月16日,聯軍不宣而戰,隨後派兵佔領了大沽炮臺,並對京津虎視眈眈。

為了應對強敵,聶士成即赴天津指揮戰鬥,第二日凌晨,西摩爾聯軍沿北運河向天津進發,妄圖拿下天津。此時運河兩岸的聶部,步、馬、炮兵種已全部到位,軍隊士氣高漲,開始奮力截擊,一戰即造成西摩爾聯軍傷亡300多人。

壯哉!他是八國聯軍最膽寒之人,倒在衝鋒的路上,殉國時腹裂腸流

至25日凌晨,清軍援兵趕到天津,而聯軍殘部已逃入租界之內,清軍繼而展開了圍攻租界的戰鬥,並在東局子、海光寺、陳家溝一線,奮勇抗擊敵軍。

聶士成部的頑強抵抗造成聯軍很大傷亡,同時也沉重的打擊了聯軍的囂張氣焰。在聯軍看來,清兵雖然眾多,但是都是一些沒有戰鬥力的隊伍,唯一值得懼怕的只有聶士誠的軍隊。

6月28日,隨著援軍相繼抵達天津投入戰鬥,聶士成率部轉移陣地,奉命負責防禦南門、海光寺和八里臺一線。此時,經過數戰的聶部雖然也有較大傷亡,但是聶士成仍然鬥志昂揚,每戰必身先士卒。

壯哉!他是八國聯軍最膽寒之人,倒在衝鋒的路上,殉國時腹裂腸流

7月5日,聶士成指揮隊伍在海光寺南路修築炮臺,用重炮三面猛攻租界,日、英、法聯軍也利用炮火還擊,但仍無法壓住清軍炮火,不得已逃進跑馬場內躲避。聶士成不敢鬆懈,他乘勝追擊,派敢死隊百餘人乘船渡河突襲跑馬場,大敗敵軍。

7月7日,在清軍久攻不下之際情勢發生逆轉,隨著聯軍援軍13,000人進入租界,並在小營門架炮向北岸與城內開炮,清軍開始難以支撐。即使這樣,聶士成依然毫無畏懼,再一次親率士兵夜襲小營門,經過激戰,聶部最終佔領了小營門。

壯哉!他是八國聯軍最膽寒之人,倒在衝鋒的路上,殉國時腹裂腸流

7月9日,租界內的侵略軍分數路出擊圍攻聶部,造成清軍慘重傷亡,聶士成雖已身中數彈,卻仍率部勇猛衝鋒。此時聯軍開始用大炮轟擊衝鋒的部隊,清軍毫無準備,無處躲避,最後全軍竟無一生還,而聶士成也身中炮火,犧牲時已腹裂腸出,十分悲壯。

聶士成的犧牲不但使清軍失去了一位得力戰將,也使守城的清軍餘部士氣受挫,5天后,清軍難以再戰,天津陷落敵手。

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接收了天津,當他了解到聶士成壯烈犧牲的經過後,大受感染,當即上奏朝廷為其請功,並對聶士成給予極高評價,稱“武臣中實惟一人”。

壯哉!他是八國聯軍最膽寒之人,倒在衝鋒的路上,殉國時腹裂腸流

1902年3月,聶士成被清廷追贈太子太保,諡號忠節公,並在天津為其建立祠堂供後人瞻仰,又將南開和天津大學附近的八里臺橋改名為“聶公橋”,以紀念其犧牲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