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牙膏的蘋果,再不努力或將難有明天

“穩了,我們十月十六日倫敦見!”。

這是當時在iPhone XS發佈會結束幾分鐘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微博上寫下的話。而當時對新款iPhone表達了不屑之情的,事實上不止有餘承東,還有小米智能手機、聯想常程等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參與者。

是真失望也好,還是碰瓷蹭熱度也罷。但不容否認的一點是:價格不斷創新高但創新卻不斷擠牙膏採的iPhone新品,的確是越來越難以讓人能有過往那種iPhone產品一經推出就想著更新換代的興趣了,特別是在國產在今年來齊放大招,開啟創新加速度的現實下,蘋果給人的不思進取的感覺就愈發明顯,甚至不由得開始讓人擔心,面對創新齊發力並且開始深入全球擴張的國產品牌們,在外觀和創新上愈發沒有新意的蘋果,再不努力是否還有明天?

iPhone新品升級力度難令人滿意

時至今日,回看iPhone新品,依舊難以讓人在這款最高配產品售價逾萬元的iPhone新品上,找到一個能令我們感知明顯、印象深刻、優點突出的主打功能或者說創新點。有的只是稍好一點的續航能力表現、更具可玩性一點的相機功能、在安卓陣營早已司空見慣的雙卡雙待以及按部就班的處理器性能提升和屏幕尺寸的進一步加大。即使今年是蘋果產品升級週期中隸屬小年,指望其帶來革命性創新自然不現實,但這樣的弱創新還是難以讓人滿意。

擠牙膏的蘋果,再不努力或將難有明天

誠如36Kr在文章中所言:“過去,即便小升級,iPhone也總能帶來令人激動的新功能,比如Siri、指紋識別、3D touch等,而在今年,除了例行升級之外,沒有任何重要的更新。”

而這種沒有任何重要更新但最高售價卻飆升至近13000元的iPhone,也開始讓許多果粉們都變得興趣瞭然,對於是否要升級換新猶豫徘徊,諸如和菜頭、三表等人。三表此前甚至在《一個果粉對新 iPhone 的自白》這篇文章中如此說到:“如果今年還更新iPhone,那就是在一個創新至上的時代對“零創新”產品投贊成票的蠢蛋,是一個缺乏自控力,連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都會買的中年人,是一個愛慕虛榮、爭強好勝的心理重症患者,甚至是一個等不及別人送就花錢買的冤大頭。”

由此可見今年的iPhone新品在功能升級上,是多麼的難以令人滿意。而這種現實,使得即使依舊擁有大批忠實粉絲和潛在換機用戶保底其銷量成績的蘋果,但長此以往也必然不會是好事兒。特別是在國產智能手機外在設計與內在功能均進入創新高峰期的現實下,這種反差對比對蘋果造成的傷害可能將會更為強烈。

國產智能手機在今年進入創新高峰期

與蘋果擠牙膏、提售價截然相反的是,那個曾經跟隨蘋果腳步乃至像素級模仿蘋果的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們,今年以來在智能手機的內外創新上卻頻頻出彩,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開啟跳躍式進化,開始嘗試在全面屏和人工智能時代從內到外的跳出蘋果定製的智能手機規範。

國產智能手機在工業設計上開始跳出蘋果規範

毋庸諱言,在幾年前,蘋果是幾乎所有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學習模仿的對象,乃至是在小米MIX開啟全面屏潮流之後,在一段時間內,國產在整體上設計上依舊是隨著了iPhone X的了劉海屏幕設計策略,使得魅族在魅族16系列的發佈會上還專門放出了兩張圖,開啟了嘲諷模式。

但令人意外的是,國產智能手機跟隨iPhone X劉海屏設計的時間是極為短暫的,事實上從今年三月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國產智能手機在工業設計或者說追求更高屏佔比的道路上,已經實現了從劉海屏到水滴屏幕再到隱藏式劉海屏幕的三次自我進化。

梳理一下時間線,能夠發現:

自今年三月份以來,國產主流廠商OPPO、vivo、華為、小米在智能手機的設計上開始採用劉海屏幕設計來增加智能手機屏佔比,姑且可以視作是跟隨了一下蘋果,但從時間來說也是分外短暫。僅在六月份,國產就迎來外觀設計跳出蘋果框架的大潮——vivo和OPPO就相繼推出了vivo NEX和OPPO Find X兩款旗艦產品,分別用升降式攝像頭(vivo NEX)和雙軌潛望結構(OPPO Find X)解決了影響打造真正全面屏的前置攝像頭等傳感器,開始開啟引領智能手機廠商進一步提升全面屏、探索真全面屏時代的新路徑,成為了至少是未來一年主流的屏佔比提升前進方向。

擠牙膏的蘋果,再不努力或將難有明天

當下,在OPPO、vivo開闢的這條升降式結構隱藏攝像頭的道路上,已有榮耀Magic 2、小米、聯想、堅果等廠商紛紛跟進,諸如榮耀在Magic 2和小米新品,將採用更為節省成本的手動滑屏來代替電動馬達驅動的機械結構實現攝像頭隱藏模塊,羅永浩在此前也表示接下來堅果新品不出意外也將採用升降式攝像頭的解決方案。

隱藏式結構的全面屏探索可以說是基於國產高端智能手機設計而言。在國產中端智能手機的設計語言上,我們同樣看到隨著OPPO R17、vivo X23、榮耀8X、華為等產品的相繼發佈,也將快速的從劉海設計進化到水滴設計,促進屏佔比的進一步提升。

在國產外觀工業設計進步如此迅速的現實下,新款iPhone設計的一成不變,的確使其在屏佔比的進化大潮中幾乎直接落後了別人兩代產品。而在外觀工業設計已成為影響用戶消費抉擇重要權重的現實下,蘋果這種一模用三年的設計更迭週期,或將是其很難說服在當下對外觀變化要求更為急迫的消費者,這從過往幾年iPhone因為工業設計而備受吐槽乃至影響了產品銷量的現實,我們就可見一斑。

國產智能手機在內在也能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點

事實上,國產智能手機今年來快速進化的不止有跳出蘋果工業設計規範的外在,也更有能夠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長板的內在創新點。

諸如在用戶極為高頻使用的拍照這一塊上,華為在P20 Pro上帶來了當下幾乎強無敵的三攝像頭,OPPO在R17 Pro上使用了可變光圈、TOF 3D 立體攝像頭,vivo在X23上帶來了125°的超大廣角攝像頭,並且他們都在利用AI攝影的智慧拍照加持,進行多場景識別,讓用戶在各種場景下應付自如,令人耳目一新。而即將到來的華為Mate 20系列,可能還會將拍照功能更進一步。

擠牙膏的蘋果,再不努力或將難有明天

再如在續航充電上,事實上國產早已經走上了快充道路,18W、20W起步在當下已幾成標配,在國產旗艦機型上,許多廠商更是帶來了突破40W的超級快充速度。諸如榮耀在Magic 2上採用40W超級快充,OPPO Find X蘭博基尼版更是採用了功率接近50W的Super Vooc超級快充。但蘋果時至今日,在最高售價近13000元的iPhone XS Max上,隨機附贈的依舊是祖傳的5V/1A充電頭,在令人懷疑其誠意的同時也不得不讚揚其“勇氣”。

又如在生物識別方式上,雖然蘋果有Face ID,但國產已經跟了上來,諸如OPPO Find X和小米8探索版等等,並且更需要注意的是,相對於3D結構光,事實上國產在生物識別技術的跟進上,似乎是更為青睞利於打造真正全面屏產品的屏下指紋識技術。自vivo在X21上首次採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以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已經進化到了第四代,在識別速度上已經非常快速,成為了越來越多按照智能手機廠商的首選,諸如vivo、OPPO、小米、華為。

如此種種,都使得iPhone新品的內在更新讓人覺得缺乏興奮點,有些太過於按部就班。雖然憑藉iOS系統的護城河,在系統綜合體驗上iPhone還是有著相對優勢。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隨著用戶在當下越來越朝著“喜好哪些擁有獨特長板的產品,而對體驗均衡的水桶型機型逐漸產生審美疲勞”的方向發展,iPhone缺乏長板乃至在某些關鍵體驗上還落後於國產的均衡論,恐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發的行不通,成為用戶心中又一個不思進取的對象。

國產開啟創新高峰,蘋果再不努力可能會真的很危險

對於蘋果而言,iPhone在當下以及可見的未來幾年,可能都會是其營收的絕對支柱。如此現實使得iPhone的產品表現更不容有失。但若是未來幾年蘋果在iPhone在升級力度上還是向今年這般擠牙膏,或者說跟不上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們今年這種快速進化的節奏,那也的確讓人擔心它的明天。

若是這一假設成真,對於蘋果而言,其將喪失的不只是中國市場這一城一地,甚至有可能是全球市場的大潰敗。

如我們所見,在蘋果營收組成中第二重要的中國市場,其當下市場份額事實上已經縮小到了10%以下。諸如IDC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12.5%,市場份額也只有了6.7%,可以說今年蘋果推出的三款新iPhone如果不能打動用戶,在未來一年,蘋果在中國市場又將危矣。

擠牙膏的蘋果,再不努力或將難有明天

放在過往,可能蘋果還能有全球市場保底。但在當下以及未來幾年,隨著國產智能手機價格進一步向中高端市場提升以及因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紅利挖掘殆盡而集體走向海外追尋新增速動力,那麼蘋果的全球市場份額就或將危險了。

當下,我們看到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國產主流廠商們,在國內市場從原來的一窮二白做到了合計佔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的成績,展現出了超強的份額吞噬力。而隨著國產智能手機創新的進一步加強配合當下國產們就以開啟的開啟國際化戰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國產廠商們也必然會更多的將觸手伸向發達國家市場、高端市場,與在當下霸佔高端市場的蘋果展開正面競爭。

當下,我們就已能看到華為P系列、Mate系列在歐洲市場斬獲頗豐,OPPO也將Find X等產品推進了歐洲市場,如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可以說,隨著國產智能手機在海外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留給蘋果的好日子可能真的不多了。

在此,送給蘋果一句話:創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國產已走過跟隨期轉而擁有獨立思維,進入創新高峰期的現實下,稍有不慎的自我感覺良好就可能會喪失明天;而要保持用戶對iPhone的熱愛,不能擠牙膏,而是需要拿出能真正匹配iPhone高昂售價的真正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