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了宁王8万兵马,答应与其平分天下,最后履行承诺了吗?

杨寿强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怀有帝王之心的人会与别人平分天下。朱棣所谓平分天下的承诺如果真的履行,只有可能是宁王催命符。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的江山。当时由于朱元璋的分封政策,每一个藩王都掌握了很大的军事指挥权,尤其是镇守北疆的九位塞王,他们因为有抵抗蒙古入侵的责任,所以护卫甲士众多。

朱允炆继位后,感觉这些叔王伯父的势力对中央产生了影响,所以开始着手削藩事宜。朱允炆的第一打击对象就是朱棣的同母弟弟朱橚,这件事让朱棣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公元1399年,朱允炆在继位一年的时间内削了五位亲王,各地藩王也因此与朝廷走向了对立面,甚至双方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

当时各地藩王中以朱棣实力最强,所以朱棣也就成为了各地藩王之首,七月,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从北平起兵。刚刚起兵的时候,朱棣仅仅拥有数万兵马,在实力上与控制全国的建文帝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于是朱棣将目光投到了十七弟宁王朱权的身上。

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13岁时便被封为了宁王,就藩于大宁,因为封地处于长城喜峰口外,所以朱权掌甲兵8万,拥有6000辆战车,所属朵颜三卫的骑兵也非常骁勇善战。



当时朱棣想拉拢朱权,朱允炆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朱允炆为了避免朱权倒向朱棣,下诏让朱权进京。朱权看到朝廷削藩的态度,所以早已经心生不满,对朱允炆的命令置之不理。

朱允炆看到朱权不理会自己的命令,做出了一个很幼稚的命令,直接下令将削掉了朱权的三护卫。这件事等于直接将朱权推到了朱棣的战车上。朱棣看到这里,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准备劝说朱权和自己一起造反。




朱棣来到大宁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请求弟弟收留自己,朱权当时心一软就让朱棣进了城。

朱棣进城之后,让自己的手下收买朵颜三卫的高级将领,串通好之后,朱棣向朱权辞行。朱权看到这尊“菩萨”要走了,所以主动出城相送,结果刚一出城便被埋伏在周边的士兵擒获,看到自己朵颜三卫的士兵一动不动,朱权也放弃了挣扎,跟着朱棣到了北平。

到达北平后,朱棣为了将朱权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软磨硬泡,并且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明史》

既来之,则安之。看到朱棣对自己的态度还不错,朱权也尽职尽责的为朱棣草拟檄文,策划军事战略。




转眼间靖难之役结束,朱棣一路攻入了南京,并且在南京称帝。这时候按说朱棣该兑现承诺了吧,但朱棣此时好像得了健忘症,对“中分天下”的承诺只字不提。

朱权这个时候也看清楚了情况,知道大权在握的朱棣根本不会兑现承诺,于是向朱棣讨要一块富庶的封地。

朱权:“四哥,你把苏州给我吧。”

朱棣:“那可不行呀,苏州可是京畿重地,不能分封的。”

朱权:“那这样吧,我不要苏州了,我要钱塘。”

朱棣:“钱塘也不行呀,当初老爹朱元璋许诺封给老五,结果因为这一地区对国家财政太重要而放弃了。后来建文帝把这一地区分封给了他的弟弟,也没有落得一个好结果,所以也不行。”

朱权:“你就说吧,你到底打算把哪儿封给我?”

朱棣:“这样吧,你看看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几个地方,大好河山任你挑。”

朱权当时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心想这几块地盘都是偏僻之地,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大宁呢,最终经过抗争被分封到了南昌。




当然,朱权在南昌的日子也不好过。

首先,朱棣对朱权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只允许朱权住在布政司的官邸,不允许改建或者加盖王宫。

其次,朱棣派遣了很多人秘密监视朱权的一举一动,生怕朱权做出出格的事情。后来还有人密告朱权暗施巫蛊之术,并且诽谤他人。朱棣派人秘密查探,结果并没有发现证据。但这件事之后,朱权变得战战兢兢,开始夹着尾巴做人,整天韬光养晦的过着类似软禁的生活。


我是越关


没有!当明成祖朱棣身处绝境,确实需要宁王8万兵马(尤其是朵颜三卫)的时候,朱棣可能真的是想要和宁王朱权平分天下,并许诺“事成中分天下”,因为这是形势所逼,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但是当朱棣真正夺得天下以后,他是不可能履行诺言的,因为这不是财富,也不是什么物件,而是天下和皇权啊!怎么可能和别人平分?

自古以来,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父子兄弟相残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为这个太具有诱惑力了。

建文帝时期,朱允炆刚登基不久就想要削藩,他怕叔叔和兄弟们造反,怕自己的帝位受到威胁。

朱棣也是如此,他是通过靖难(其实也是造反)夺得了皇位,当然也怕其他藩王也仿效自己,所以朱棣也是极力主张和施行削藩。

这时候别说朱棣履行承诺和宁王平分天下,不削掉宁王的藩,不杀他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有了天下,有了权力,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时候的兄弟和承诺又算的了什么?

朱棣靖难成功夺得天下后,他早就把当初对宁王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并开始好好“安置”宁王。宁王也不傻,他是断然不敢在朱棣面前提当初的承诺,因为他还想多活几年。

于是宁王向朱棣请求交出兵权,也不去北方了,只想到苏州安享晚年。朱棣可没那么好说话,你想去苏州就去苏州吗?不行!

宁王又说,那我去钱塘吧,朱棣也不答应,直接把宁王安排到了南昌,还亲自写诗给他送行。

宁王在南昌很快就被告发,说他用巫术害人,还诽谤他人,朱棣派人秘密严查此事,但由于没有真凭实据,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宁王从此更加小心谨慎,并全心投入到文学、戏剧和道教中,并在这些领域有不俗的造诣,最终宁王在忧郁和担惊受怕中死去。

说起来宁王也算是朱元璋几个儿子中比较厉害的一个角色,以谋略见长,而且也很有野心,但是被强行发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当然很不高兴。为了活命,性格强硬的宁王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是他心中抵抗的情绪一直在膨胀,并将它延续给了子孙后代。


醉爱谈历史


1399年7月,垂涎帝位的朱棣打着“清军侧,靖国难”的旗号,发起了靖难之役。

虽说朱棣身边有神机妙算的姚广孝,但以他的实力和建文帝朱允汶的几十万大军相比,那实在是兵微将寡,很难有胜算。

所以建文帝开始只派了大将耿炳文率13万大军北伐,企图将朱棣扼杀在北平境内,不曾想耿炳文出师不利,大败而归。

建文帝认识到叔叔朱棣的厉害后,又派李景隆率50万大军攻打朱棣。朱棣得知消息后,却把城中兵力全部抽走,只命世子朱高炽率少量兵力坚守城内,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棣剧照)

原来,朱棣深知兵力悬殊没有胜算,带着兵马直奔大宁了。

朱棣率兵驻扎在大宁城外,然后单枪匹马地进城去会17弟朱权去了。

都火烧眉毛了,朱棣为何还有闲心走亲访友呢?

原来,朱权虽说年轻,但很有谋略,当年和朱棣多次奉朱元璋之命攻打蒙古,他兄弟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数次立功,因此时人评价“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也正是因朱棣和朱权表现出色,朱元璋在给众皇子分封藩地时,将朱棣放在北平,把朱权放在地处喜峰口外的大宁。

由于朱权的藩地尤为重要,所以朱元璋还让他统八万甲兵,战车六千,其中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是朱权统领下的一只精锐骑兵。

朱棣风风火火带兵赶往大宁,想的就是要把朱权的重兵搞到手,增加自己的实力。

朱棣进城见了朱权,兄弟二人抱头痛哭。朱权哭的是由于他不肯听从建文帝调遣,才被削了三护卫;朱棣说他哭的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造反。

(朱权剧照)

这一番哭把二人的感情拉近了许多,朱棣一再恳请朱权代他向建文帝求情,希望建文帝能宽恕他的罪行,同时又向朱权痛诉了建文帝对他的不公。

朱权信以为真,毕竟他才遭受了建文帝不公的待遇。所以,朱权很快就替朱棣写了一份谢罪表,让手下快马加鞭送到南京都城去。

事情办妥后,朱权尽地主之谊,又留朱棣在城中多住了几日,每天带他吃香喝辣,游山逛水,兄弟二人别提多亲热了。

住了好几日后,朱棣提出辞行。朱权眼见挽留不住,于是在郊外设宴饯行。不曾想就在二人惜惜相别时,朱棣的伏兵却把朱权团团围住了,紧接着的一幕让朱权大吃一惊,原来朵颜三卫奇兵和甲兵将士都站到了朱棣一边。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朱棣住在宁王府的这几天里,朱棣的手下带着重金暗中收买了众将士。

朱权就这样被朱棣绑架回了北平。朱棣不光绑架了朱权,为了要挟他,还把他的王妃世子都打包带回了北平。

兵权被夺的朱权被朱棣软禁在北平,也是相当无语。朱棣为了安慰他,便拍着他的肩膀许诺:“事成之后,你我平分天下。”

经过四年苦战,朱棣凭着朱权的八万甲兵和勇猛的朵颜三卫骑兵夺得了皇位。

(靖难之役)

然而,朱棣却闭口不提当年对朱权许下的承诺。

朱权深知平分天下是痴人说梦,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希望能改封南方的封地,比如富庶的苏州或者商贾云集的钱塘,但都被朱棣找理由拒绝了。

朱权傻眼了。最后,他才被封到南昌,并命他以布政司为他的王邸。朱权还能说什么呢,打起包袱带着家眷便往南昌去吧。

朱权心想,若不是他八万大军,朱棣怎么可能成功,现在既然功成名就,虽说不给半壁江山,也不给江南富庶之地,那至少会有不少赏赐吧。

然而,在他离开南京时,朱棣却压根没有赏赐给他,只是写了一首诗作为送别之情。

不仅如此,朱权到了南昌后,朱棣还派了不少人监视他。

朱权知道朱棣多疑,于是少与官员往来,成天吟诗作赋,终成一代大儒。

(参考史料:《明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从古至今,纵观历朝历代,政权跌宕起伏,其中有很多篡权夺位或者意图反叛的人,一部分都是自己图谋不轨,一部分是功高震主被逼起义,这些人大多都没能善终,并且被后世人所不耻,但是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则不同于其他人,他是被逼篡权,但是大明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格局焕然一新,民生富庶,被称为“永乐盛世”。

那么,明成祖朱棣是如何夺权成功的呢?

小哥详细介绍。



明成祖朱棣简介。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兄弟几个的出生不同于大部分人家,因为朱元璋忙于军务,因此在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因战事紧急,都没有陪伴在老婆身边。朱元璋后来夺得天下的时候,朱棣已经七岁了,朱元璋稳定了各方面局势,才给朱棣起了名字。

朱棣在十岁的时候,被分封为燕王。在他十七岁的时候,朱元璋分封藩王,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去各封地为大明镇守四方,因朱元璋出生穷苦人家,因此在这之前,朱元璋先命令朱棣兄弟回凤阳老家历练一番。

朱棣二十一岁的时候,赴任北平,任燕王,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 乃儿不花,并曾生擒 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建文帝朱允炆削蕃。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为人忠厚,对弟弟们非常友爱,在诸王中威信最高。工作能力也非常强,朱元璋非常喜欢,并且遵循传统,立为世子(朱元璋为吴王的时候)。朱标行事勤勤勉勉,颇有朱元璋风采,但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视察陕西回来之后,不幸染了风寒,因病去世。

朱元璋非常痛心,最后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

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朱元璋次子:朱樉)、晋(朱元璋三子:朱棢)、燕(朱元璋四子:朱棣)、宁(朱元璋十七子:朱权)诸王势力最强。

朱元璋有二十五个儿子,全部封王。

朱元璋见孙子朱允炆年幼,怕自己过世后朝廷元老谋乱,因此在晚年将开国功臣明将全部诛杀,教给朱允炆一个没有外部威胁的政权。但是诸封王势大,朱允炆心里有点害怕,因此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削蕃。

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

在依次剥夺了诸王的爵位后,剩下令朱允炆最为忌惮的燕王朱棣,为了拿下朱棣,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 都督宋忠、徐凯、 耿瓛屯兵 开平、临清、 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但是张信为朱棣旧部,曾经跟随朱棣多年,在对抗蒙古的大小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交情,所以他通风报信,把这件事直接密报给了朱棣,朱棣知道侄子朱允炆是要置自己于死地,因此不再犹豫,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抗朱允炆。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七月(公元1399年),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以装疯麻痹二人),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 齐泰、 黄子澄,为国“ 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朱棣此刻手里根本就没什么兵马,因为自己的军队已经被朱允炆派谢贵、宋忠、徐凯、 耿瓛等人给分化了,分化的名义就是为防止蒙古入侵,在边境增加了几个防守据点,但是兵不足,得分燕王的兵出来。同时,连燕王府邸的护卫队都给调走了,可见朱允炆要把朱棣彻底拿下的决心。

当时朱棣的封地在北方边境,拥兵十万,主要抵御强大的蒙古入侵,明朝“天子守国门”,这个守的位置就是北平,因为出北平过山海关,外面就是蒙古铁骑了,朱允炆将朱棣的兵马全部调走,而朱棣也表示服从,可见他本身也是不愿意造反的。

朱棣一路南下,因为很多守将都是自己曾经的下属,同时朱棣作为现存皇族辈分地位最高的人,威信自然很大,因此有好多城池的守将直接就开城门投降了。

朱棣军先后下 通州、 蓟州、 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先锋抵 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 真定(今河北 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 北平。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 大宁,执 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 兵部尚书齐泰、 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 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

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 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 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 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 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

宁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当时因为封地较小,并且没有兵权,同时为人低调,性格温和,因此朱允炆在削蕃的时候,都没怎么在意这位皇叔。

燕王朱棣起兵的时候,毕竟兵力有限,况且朱允炆是正统,也有很多人对朱允炆忠心耿耿,因此前期朱棣作战的时候,除了自己以前的下属外,面对那些和自己没什么交集的将领,战况都比较惨烈,所以他的兵马非常紧张。

后来,他看十七弟朱权手里的雇佣军不错,因为这些雇佣军都是蒙古人,给钱就不要命的主,因此他怂恿朱权和自己联手,并且许诺“将来得了天下,咱俩一人一半”。

结果朱棣最后得天下后,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绝口不提当初允诺朱权平分天下的事,他也非常清楚很多人不服自己,因此他大开杀戒,把那些对自己不敬,不服从自己的人全部杀掉,曾经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创造一个安全的政权环境,诛杀大臣的时候“诛九族”,但是朱棣更狠,谁反对他,他“诛十族”,最终朱权也没敢再提这件事。

最后朱棣对朱权怎么封赏的呢?

宁王还是宁王,但是封地从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换到了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当时朱权二十五岁。

宁王朱权前期的封地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朱元璋封的内蒙古赤峰市地区,一部分是随朱棣起兵过程中,朱棣划分给他的河北地区,但是朱棣稳定政权后,全部收回。宁王朱权到江西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因此寄情于山水,潜心修道,拜道教第43代天师张旭初为师,研习道法,大修道观,主导编撰的道教名典《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被收藏入《续道藏》系列,朱权一生有百余种著作,其中道教著作占了三分之一,成为为道教非常著名的人物。

朱棣虽然没有履行承诺,并且后来更是大幅度削减了朱权的实力,一说是朱权居功自大,惹恼了朱棣,一种说法是朱棣食言?所以后来到朱棣后代朱厚照(明武宗)时期,朱权的后代朱宸濠(宁王)造反,可谓是一饮一啄。


古梁镛


宁王朱权原本被封在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麾下有甲兵8万,所属朵颜三卫骑兵也都骁勇善战,燕王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后,惦记上了朱权的武装,便借机用兄弟之情麻痹朱权然后绑架了他,进而掌握了大宁的军事力量,朱棣对朱权软硬兼施,于是许诺:『事成,当中分天下』。

朱棣当然没有履行和朱权平分天下的承诺,对老四来说,天下又不是披萨饼,这辈子都不可能分给别人的。

事实上,不但没有履行这个承诺,当朱权提出要求改封到比较富饶的苏州、杭州(钱塘)时,朱棣直接就以苏州属于畿内杭州之前的藩王都没有持续为理由拒绝了,摆明了就是不打算让朱权获得财赋丰足的核心政治区域,朱棣给了朱权建昌、荆州、重庆、东昌4个地方选择,朱权哪个也不愿意去,最后不情不愿地被封在了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

朱权是个聪明人,因此他不可能是因为真的相信朱棣会和他平分天下才为靖难军出谋划策草拟檄文的,只能说,虽然朱权一开始是被朱棣绑架,但在利益上感情上他和朱棣更接近而与建文帝更疏远。

而从朱棣的角度,之所以会做平分天下的承诺,也不是为了忽悠朱权,而是断了他反悔投向建文帝一方的后路,毕竟,都已经到商量如何具体分赃的阶段了,没人会相信朱权最初是不得已才参与的。


谈古论金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称建文帝,他即位不久,即开始对他的叔叔们进行削藩行动,朱权宁王位置被削。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棣曾与诸将商议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同时,建文帝害怕朱权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被削三护卫。当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吴高退兵,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诚恳相待,全无防备之心。北平精税部队则埋伏城外,官兵也渐渐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守军。朱棣这才告辞离去,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伏兵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守将朱鉴抵挡不住,力战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随入松亭关,回到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成功夺了皇位后,把被朱允炆砍掉官职的藩王恢复名誉,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旧日的封号。可对于在靖难之初曾经许诺,答应与他“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权,朱棣却耍起了“准流氓”的成分,要赖账,因为就他的性格,肯定是一山不容二虎,而朱权天真地认为,他靖难之役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和自己的八万铁骑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以功臣的样子准备和朱棣平起平坐,至少整个副皇上,九千岁什么干干的时候,朱棣眼神中有了杀气。最后分配了个江西南昌给他,并且做了件一劳永逸的事:全部夺了朱权的兵权。这件事虽然做得很龌龊,可从冠冕堂皇的角度上讲,朱棣还是有话说的。宁王靖难功劳太大,费心太多,早应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何必操心那么多杂事。不但剥夺他的权利,还要堵住你的嘴。罢了你的兵权,还让你说不出什么来。让你享受荣华富贵,有什么错?可朱权心里能不窝囊吗?

也难怪人家朱棣会这么做,朱权出生于1378年,当时26岁。而朱棣已经是44岁的人了。对于这个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亲王,朱棣不防行吗。

朱权虽然感到很无奈,可他也知道,从他朱棣的眼中露出的杀气他就看出,这是四哥保留了他的性命,索性卖个顺水人情,老老实实地活着吧。从此朱权开始潜心研究道教。 他的府中,成了学术研讨会集聚地。而且,与他来往的,多是文人雅士,他开始在戏曲、游娱、著述、释道、茶艺等方面发展。 而且这个宁王颇有个性,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建了坟墓。


落日斜阳下的朱权墓,一如既往的沉默,就象任何朝代的起起落落一样,而这里有所变化的是一条擦身而过的高速公路正紧锣密鼓地修建当中,施工队的驻扎、土方车和搅拌机的轰鸣打破了这里的寂静,甚至通往朱权墓的土路也因为施工车辆要经过而草草铺上了一层稍微坚固一些的混凝土渣。想平分天下,当皇上,却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旷野上永远落幕,这就是宁王朱权。


Miss精彩视频


这件事不知道是该说朱棣不守信用,还是宁王太傻,结局不言而喻,朱棣当然不会给他分一半的天下,自古以来似乎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已经拿到手的天下分出去一半,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朱棣给宁王画了一个大饼,现在的很多公司都喜欢给员工画大饼。

燕王朱棣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造反最成功的一个人,同时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众所周知朱元璋称帝之后给二十五个子孙都分为了藩王,这些人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并没什么,可是当朱元璋死后,这些藩王则是其继承人的大麻烦,朱允炆登基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迅速削藩。

可惜朱允炆这件事办的太急,朱棣直接起兵造反,实际上朱棣起兵初期是绝对不可能斗过朱允炆的,奈何朱允炆太过仁慈,别的不说双方的士兵数量悬殊很大,只要朱允炆狠下心来,朱棣是绝无可能成功的。朱棣自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在造反的途中也在想尽办法招兵买马,其中便有宁王的部队。

朱棣答应宁王得到天下之后与其平分天下,宁王也答应了朱棣,当然这个过程中,朱棣也是使用了不少手段,在朱棣征战的过程中,宁王其实一直是二把手,等到朱棣登基之后,他对曾经的承诺是闭口不提,宁王也不傻,于是主动要求给自己一些封地。

有趣的是朱棣却都不同意,最终将他分去了南昌,到南昌之后,朱棣还没给他专门修王府,而是把之前的布政司改为王府,实在是憋屈。后来的宁王整日被朱棣的人监视,幸运的是宁王最终还是得以善终。看来画饼可不是现代才有的,古人才是玩的最明白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其实我想说,平不平分天下,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谁听说过大明朝有和朱棣并立的第二个皇上?

事实上,朱棣从自己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江山后,根本没打算也不可能和自己的弟弟——宁王朱权平分天下。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怎么想的啊?当初朱棣兵力不够向朱权求援,又巧用计谋将朱权挟持到北京,说要平分天下不过是忽悠而已,不然,朱权的八万大军怎么会甘心俯首听命于朱棣。

后来朱棣称帝后,把朱权封到了南昌,命他住在布政司,不准重修宫邸,好在朱权此人很是聪明,韬光养晦,懂得进退,所以朱棣一朝,他安然度过。

朱棣死后,其长子朱高炽继位,这就是明仁宗,朱权春心欲动,给侄子上书说南昌不是他的封国,明仁宗也没客气,直接回信诘问:“叔父从先皇那里受封已达二十余年了,不是封国,那又是什么呢?"

至此,朱权心中仅存的那一点点对哥哥平分江山承诺的希望完全破灭,实际上,他是上了朱棣的当,但话说回来,当初他是被胁迫到北京去的,这个当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

最终一句话,平分江山这样的美事任何时候都不应抱有幻想!


红枫文史娱


明初朱元璋分封十五子辽王朱植和十七子宁王朱权于辽东地区,并赋予二人重兵,就是为了防备辽东地区的蒙古人和女真人。

尤其对宁王朱权寄以厚望,让其“带甲兵八万,革车六千,拥有战斗力最强的蒙古朵颜、泰宁、福余三护卫”,宁王朱权成为实力最强的塞王。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亲往大宁卫,用诡计劫持了宁王,夺取了宁王的兵马,实力大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登上皇位,当初对宁王许下的二人平分天下的承诺当然不可能兑现了。

为了防范各地亲王效仿自己造反,朱棣削除了亲王的军权护卫,将辽王朱植和宁王朱权迁徙安置到内地,宁王朱权被安置到江西南昌。

被剥夺了军队的朱权自然也难有什么非份之想,只能安心做一个闲散王爷,朱权才华横溢,是有杰出成就的文学家、戏曲家、音乐家。

宁王爵位传承到第四代朱宸濠时己经是明武宗正德年间,朱宸濠野心勃勃起兵造反,朱宸濠的智囊军师李士实、刘养正是江湖骗子的水准,纠集的十万人马是乌合之众,很快被王守仁、武文定等人平定。朱宸濠被俘虏到北京处死,朱宸濠的兄弟儿子全部被处死,朝廷废除了宁王爵位,朱宸濠之后再无宁王。

但是宁王府繁衍派生出临川、宜春、新昌、信丰等八个郡王府,这八个郡王府并未参加朱宸濠叛乱,所以并未被朝廷消除,而是照样享受朝廷的俸禄直到明末,这就是宁藩八大支系。

其中的戈阳郡王府传承到明朝末年,出了一个中国书画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就是八大山人朱耷。


西贼闻之心胆摇


说没有也没有说有也有!说没有是因为宁王活着的时候就没有放他回封地,一直把他软禁在京中,说有则是因为整个大明王朝,只有宁王一个世袭爵位。子孙能够继续封王的也只有他了。

朱棣夺了宁王兵马不还主要是害怕宁王像自己一样造反起兵。北方健骑太彪悍,南军根本挡不住。所以,朱棣不敢放宁王回封地。但是他本人又不想被人说食言。所以,他就在自己的龙椅旁边再摆一块椅子给宁王朱权坐。意思就是兄弟两一同坐皇位。然后,宁王就坐了两三天,吓得赶紧请辞,以不成体统拒辞。主要是怕掉脑袋。

不过,朱棣虽然没有达成自己的许诺平分天下,但是对宁王的爵位则是大大的封。基本上就是类似清朝铁帽子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