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耿建新


杜甫詩云:“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土多。”的確,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濟南曾湧現出無數名人志士,其中有三位“鐵姓”名人頗值得一說,他們是鐵鉉、鐵保和鐵雲。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同鐵鉉是濟南名人,他曾“衛濟抗燕”,是大明王朝“靖難之變”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中的重要人物;鐵保也是濟南名人,曾任山東巡撫,還是著名的書法家,大明湖北岸鐵公祠景區面門側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正是他的墨寶。可這鐵云何許人也?想知道這鐵雲的故事嗎?那就讓我一一道來吧。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鐵弦曾任山東布政使,是明朝“靖難之變”事件中堅決反對朱棣稱帝的重要角色。眾所周知,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後不久便爆發了一場爭奪皇位的戰爭。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因不滿建文帝朱允文削藩,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聯合各藩王舉兵反抗朝廷。建文二年(1400年)的六月八日,燕王兵臨濟南城下,他先令人用箭將一封勸降書射進城內,守城的鐵鉉見信後立馬回信一封。朱棣打開,見是《周公輔成王論》一文。顯然,鐵鉉意欲勸告朱棣效法輔佐侄子周成王治理天下的周公,也能忠心輔佐侄子朱允炆一同治理國家。朱棣見勸降不成,便下令攻城。鐵鉉則號召將士,矢志固守,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將濟南城重重圍住。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陷入重圍的濟南終究是堅持不了太久的,為了濟南百姓的安危,鐵鉉決定以詐降之計來誘殺朱棣。於是他表面上率眾投降,卻派壯士在城門上暗置了千斤鐵閘。燕王不知是計,令將土們移營後退,自己則騎著高頭大馬,帶著數騎護衛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濟南城西門。剛進城門,預先置於西門拱上的鐵閘便轟然落下,砸到了朱棣的馬頭。知是中計的朱棣急忙換馬返回,才撿了一條性命。

鐵鉉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城池陷落,他本人也在不久後被朱棣的伏兵在淮南設計擒獲,並直接被押送到了京師,盛怒的朱棣下令將他凌遲處死。當了皇帝后,朱棣雖然痛恨鐵鉉設計埋伏,但對他的忠義氣節卻頗為讚賞。明神宗初年,萬曆皇帝下詔“祀建文朝盡節諸臣與鄉”,於是在各地修建了鐵鉉等7位建文忠臣的寺廟。南明弘光帝在位時,朱由菘追封鐵鉉為太保,諡忠襄。甚至到了清朝,高宗乾隆皇帝追溢他為“忠定”……可見鐵鉉的壯舉受到了後人充分的肯定。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如今在大明湖北岸的鐵公祠景區設有兩個景點:“鐵公祠”和“小滄浪亭”。前者紀念的正是鐵鉉寧死不屈、衛濟抗燕的歷史,而後者則講述了鐵保和詩人劉鳳誥即興詩讚揚泉城景色的故事。“鐵公祠”門前的抱柱上懸掛著清人尹正烺的聯:“湖尚稱明問燕子龍孫不堪回首,公真是鐵惟景忠方烈差許同心。”聯中說道:朱棣之後的十幾個龍子龍孫都沒有什麼好的結局,而鐵鉉的英名則將萬古長青。他不僅姓鐵,其氣節也同樣是錚錚鐵骨。人們曾對聯中的“景忠方烈"多有岐義,我認為它是指“靖難之役”中另外兩位剛烈之臣:耿景清和方孝孺。據歷史記載,兩人均反對朱棣稱帝,雖遭酷刑而依舊堅貞不屈,所以聯中感嘆唯有他們二人才和鐵鉉一樣是值得後人讚譽的忠烈之士。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在“小滄浪亭”發生的故事,其主人公是鐵保。他曾任山東巡撫,為官克盡職守,屢有政績。他不僅優於文學,而且更喜愛書法,這從他留給家人的一首詩中可以看出:“半生塗抹習難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兒孫搜畫篋,不留金幣但留書。”可見,鐵保雖久居高位,但他廉潔勤政,兩袖清風,留給子孫的不是金錢,唯有書法。

嘉慶九年(1804年)七月,朋友劉鳳誥在山東學政職上期滿離任,鐵保在大明湖小滄浪亭上為其設宴錢行。據說鐵保等人來到小滄浪亭,從亭中向南眺望,山城湖色、楊柳荷花盡收眼底。此時鐵保興致勃發,問劉大人,此情此景可有佳句描繪?劉鳳誥隨吟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書法一流的鐵保當即揮毫寫下此聯,日後這對聯曾刻木懸掛在“小滄浪亭”的楹柱上,同時也成了讚美泉城特色的名言佳句。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那麼鐵雲是何人物?其實就是劉鶚,鐵雲是他的字。劉鶚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時的高官和飽學之士,在此濃厚家學的薰陶下,鐵雲從小便學識過人,不僅才學出眾,還能過目不忘。但他長大之後,卻不喜歡八股文章,科舉也屢試不中。於是他棄官從商,熱衷實業,賣菸草,開煤礦,甚至懸壺行醫,研究古董,幹過不少行當。河南殷墟剛出土甲骨文時,他也曾站出來給予了高度評價,還撰寫了甲骨文收藏與研究的專著《鐵雲藏龜》,這是殷墟甲骨文歷史上的第一部著錄書。

說劉鶚是濟南名人,是因為他寫了章回體白話小說《老殘遊記》。他在書中用寫實的手法,生動描述了濟南清末時的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觀。在他筆下的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句話已然成為泉城一張靚麗的名片。但劉鶚的這部小說,實屬不經意之作。劉鶚有位好友叫連夢青,因牽扯一宗冤案從北京逃到了上海,不得已以賣文為生。劉鶚看到好朋友日子過得清苦,便於1903年“寫小說贈之”。連夢青遂將書稿投寄到了上海商務印書館,在《繡像小說》雜誌上連載,並與書館約定不可改動一字。後因編輯違約,該書連載中斷。1907年,連夢青將書稿又改投至《日日新聞》天津連載,連載時劉鶚用的筆名是“洪都百鍊生”,直到民國後,他的後人才公佈了作者的真實身份。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在這裡我把劉鶚作為鐵雲介紹還有另一層原因,那就是《老殘遊記》帶有很強的自傳性,而貫穿小說始終的主人公叫鐵英。鐵英,號補殘,別號老殘,其姓名和籍貫都暗合了作者自身,可以說號稱老殘的鐵英就是劉鶚本人之化身。這部小說正是劉鶚假借老殘之眼之口之想,反映了作者之所見所聞所思。小說因對濟南的寫景狀物生動真實,使讀者即使對號入座也往往不出左右、所以本書至今仍是外地人瞭解濟南的必讀書。《老殘遊記》在我國港澳臺地區影響廣泛,有些章節還編入了中學課本。我在接待港澳臺同胞時,很多人都說中學時讀過《老殘遊記》,從書裡知道了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景觀,知道了黑妞白妞的故事。可以說,鐵姓“老殘”已然成為濟南的形象代言人。

人物 | 濟南的三位“鐵姓”名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