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小夥2年無聲直播3000小時,贍養父親,供妹上學


廣西資源縣的曾慶勇,今年26歲,天生聾啞。接觸直播之前,他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在數以萬計的觀眾前成為屏幕主角,會受到關注,會有人願意跟他“說話”,會讓他有能力成為家裡的支柱,贍養父親,供妹妹上學。從始至今,他無聲地直播了3000小時。

阿勇家門口就是“資江河”,尤其在過去那些物資匱乏的年代,很多村民靠打魚補貼家用。自16歲起,“孤獨”的阿勇也以捕魚度日,練就了好水性。

2017年7月,阿勇從一名讀大學的朋友那裡,無意中接觸到了直播。在阿勇心裡,直播很新鮮、刺激,能讓他相對封閉的內心得到釋放,因為可以讓身處全國各地人瞭解他的生活,他也可以走進更多人的圈子。

阿勇雖聽不見,也講不出話,但極其聰明。2017年8月,他在騰訊NOW直播APP中,註冊了帳號:聾啞人阿勇。直播的主要內容就是他每天如何釣魚、收網,以及家鄉無限風光和豐富的夜生活等。

阿勇釣魚,不是傳統的撒網,或者在河裡放地籠,而是在一根線上捆上幾根釣勾,勾上有蚯蚓。中午時間,阿勇巧用一臺電動機,去地裡捕捉蚯蚓,通過電動機產生的震動,讓蚯蚓主動鑽出地面,他再將其裝入桶中,並把多餘的蚯蚓放到地裡供養。

阿勇將線頭捆在岸邊的樹枝上,達到固定之效。這樣的釣魚方式,與用釣杆同理。

放釣,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每天下午,阿勇要花2至3小時,將一條條小蚯蚓固定於魚釣上,再通過石頭沉於水下。放釣的每一秒,每一個過程,他都會向網友直播。在無聲的過程中,阿勇時而對鏡頭微笑,時而將魚盆遞到鏡頭前,與觀眾“互動”。

儘管阿勇的水性堪稱一流,但每次出發前,父母都還是有些擔心,畢竟阿勇是一名聾啞孩子。有空時,父親會來到河邊,一邊叮囑阿勇千萬小心,一邊看著阿勇遠去的背影。

下午放釣,上午收網。這是阿勇的規定運作。每天早上,他會早早起床,將一大摞盆子、剪刀、鉗子等物品放在竹排上,再趕去放釣的地方。收網時,他只要找到漂浮的空瓶,用力扯一下線繩,就知道是否釣到魚了。

可阿勇不會輕易這麼做。他事先會在直播屏幕前,做一個雙手合十的動作,祈禱能釣到魚。當真正釣上魚後,他總會“歡呼雀躍”,並將魚拿到手機前,給網友一睹風采,分享喜悅。

不過打魚本就具備一定的危險。一次,阿勇正在河中直播,突然一個水浪打來,他一個踉蹌,竹排失了重心,手機連同支架,一個翻滾,掉入湍急的河水中。緊接著,阿勇未脫衣褲,一頭扎進水中。幸運的是,手機竟然給他找到了。

一次驚魂,讓阿勇吸取了教訓。打那以後,他用繩子、馬丁和磚頭,將手機支架牢牢固定在竹排上。

晚上的直播,分兩大部分:家人的晚餐和性感的舞蹈。父母做菜時,他直播做農家菜的方法;親人團聚的喜悅;親朋好友來家做客時聊天的情景。晚餐過後,阿勇時而在直播前化妝,擺出各種搞笑的動作,時而又跳性感舞,甚至夾雜一些鋼管舞的內容。起初,很多人都不知道阿勇是真正的聾啞人,竟還有這樣的“絕活”。久而久之,無不感到由衷地欽佩,併成為忠實的粉絲。


曾憲松夫妻也是阿勇的忠實粉絲。只要有時間,尤其是晚上直播時,兩口子也會守住直播間或用手機看。記得阿勇第一次收到很多“小紅花”時,他高興地跳了起來。儘管父母不知道,這些小紅花到底代表著什麼,可看兒子如獲至寶的肢體語言,兩口子覺得兒子找到了開心的密鑰。

儘管阿勇有了賴以生存的“法寶”,但他畢竟是一級殘疾。父親曾憲松說,這麼多年,他和老伴不願外出打工,就是擔心阿勇不能自強,或者說有三長兩短。所以,夫妻倆一直在家門口的一家木材加工廠打工。

畢竟阿勇只讀了小學。在玩直播前,很多字不認識。為了與網友交流互動,阿勇主動向正在讀高中的妹妹學習漢字、拼音和打字。每次妹妹也是不厭其煩地教他。如今,阿勇的語句比以前更通順了,字也認得更多了。

在妹妹曾馨葵心中:阿勇是一個懂得照顧人的好哥哥。妹妹說,哥哥每次賣魚後,特別是“豐收”後,總會給她買好吃的,還會給家裡買米等。“哥哥不會講話,但他有這份心,我覺得他就是個好人。”

的確,阿勇打回來的魚,都想拿去鎮上的飯店去賣。因為是野生的河魚,當地可賣到約40元一斤。曾憲松說,他最多的一次可打魚將近100條,一般情況下可以打魚20多條,“還可以釣到鱉,那可是純野生的。”每次換錢後,阿勇想到了贍養父母,供妹妹上學。自己卻捨不得用,他一件衣服,往往要穿5年以上。


在他們村方圓十里,阿勇是第一個玩直播的。幸運的是,因為直播,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隔壁村的一個帥小夥,還特意來拜師學藝,也玩起了直播。有時,他的魚也不用拿去鎮上賣,有人會慕名來到家裡購買。

令夫妻倆欣慰的是,阿勇自從玩直播後,每天都很辛苦,但整個人變得開朗了很多,還交到了很多朋友,其中不少聾啞朋友,他們還相互交流手語。曾憲松說,他感覺自己心中的石頭放下了一半,另一半就是希望阿勇早日找到一個女朋友,組成一個家。

近兩年來,阿勇直播時長總共約3000小時,這是一個來自偏遠山村聾啞人追求夢想、積極向上的成長過程,因為他重新定義了人生追求的內在動力。曾憲松說,以前自卑且受人欺負的兒子,在直播間受到了他人的認可,覺得殘疾人也可以挺直腰桿在社會上行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