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樅陽大缸窯發現古窯址

2019年4月11日上午,樅陽縣小缸窯社區大缸窯居民75歲的退休老工人梁付勝,在一居民建房時發現有古隧道窯輪廓顯現。

大缸窯——古老的地名與村落,歷史悠久。有史料記載,早在宋朝未年即八百年前石姓的祖先遷徙此地,並開始製陶建窯,薪火相傳,辛勤勞作,繁衍生息。大缸窯地名由此而得名。

发现:枞阳大缸窑发现古窑址

大缸窯的老前輩工人曾提及歷史上有多條隧道窯,老人的傳說一代與一代相傳,但沒有文字記載。時過境遷,現代人不知詳細地理和位置!

梁付勝先生心情很激動。他認為此古窯址發現展現的是大缸窯歷史演變的一部分,也是大缸窯陶瓷器的活化石。老人立即用手機拍攝了現場,第一時間告訴了筆者。我專程從樅陽赴大缸窯古窯址現場,見證了實物。

发现:枞阳大缸窑发现古窑址

次日,2019年4月12日上午,筆者到文物館向資深考古專家劉館長彙報,得到了熱情接待,並立即決定派人去大缸窯的現場去取樣。考古工作人員到現場後,通過考古工具,挖掘提取了釉瓷片,還拍攝了照片。退休工人梁付勝老先生向考古人員介紹:“由於大缸窯周邊有獨特的陶土資源,鄰近高山可供燒窯用的柴薪,為陶瓷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不僅能製造粗製土陶產品,同時還生產釉製陶器,如釉缸釉缽等。本古隧道窯址就是燒製釉瓷器的古窯。隧道窯體的牆壁上附著黑色釉物清晰可見,窯體內附屬物有釉瓷片、窯灰等。在隧道窯址周圍有堆積如山的釉瓷瓦礫窯渣。”

发现:枞阳大缸窑发现古窑址

古樸厚重的大缸窯,是民俗文化的一種載體,蓄含著大缸窯藝人世代相傳的古老陶瓷製作技藝,展現大缸窯近千年歷史的發展進程。

考古人員離開大缸窯前,梁付勝老先生還請考古專家到近代的大缸窯隧道龍窯進行了實地考察,使其對大缸窯陶瓷古文化有了進一步深入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