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武則天乾陵無字碑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北邙山的古代墓葬考古發掘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漢代墓葬壁畫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唐三彩天王俑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梁莊王墓出土的文物珍品

古往今來,死與生都是人生的大事,崇尚“事死如事生”的古代先民對此更是重視有加,不敢有絲毫疏忽怠慢。

《左傳·成公十三年》就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明確記載,這足以說明古人早已把祭祀祖先與軍事戰爭,看成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古代的棺槨制度、墓葬規格,從最初原始社會的斂屍葬具,到商周的多重棺槨;到漢代精緻彩棺和“黃腸題湊”;唐代的石室、石棺、石槨;宋代的仿木建築“黃堂”,發展至明清帝王墓葬壯麗無比的“地下宮殿”和金絲楠木棺,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歲月。

在墓葬的演化發展過程中,墓葬等級禮制的形成,催生出絢麗多彩的古代墓葬文化,出現了古代墓葬壁畫、唐三彩明器、殉葬文物珍品等璀璨多姿的獨特藝術。

1

歷朝各代墓葬文化的變遷。

遠古時期,部族中有年長者死去,往往棄之荒野,死人屍體被野獸啃食,其狀慘不忍睹,於是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就出現了把親人埋葬在地下土中的墓葬文化。

《孟子·滕文公上》曰:“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

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許多自然現象難以釋懷,人們就產生了陽世與陰間、靈魂不死的概念,出於對先人的紀念和關愛,就把死者生前用過的東西埋葬在地下,還準備好了器物和糧食,希望死者靈魂永生,繼續享用生前用過的東西。《荀子·禮論》所說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國家的產生和階級的形成,墓葬的等級制度也開始形成。

如夏商時期貴族往後的墓葬,出現了墓室、槨室、棺木、壁龕、墓道、車馬坑和地上建築等複雜形勢,不僅出現了人殉,而且隨葬的玉器、樂器、青銅禮器也開始大量出現。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列鼎的等級制度已將形成,當時規定:“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公孫羊·桓公二年》);

就連死的名稱也有嚴格區分,《禮記·曲禮下》稱:“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就連埋葬於車馬坑的出行車輛馬匹數量也有嚴格規定,《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而古代墓葬方式的變遷,更是社會發展和當時生活文化的綜合反應。

古代的墓葬方式有很多,有墓葬、火葬、水葬、天葬、懸棺葬、樹葬、野葬、塔葬、割體葬、衣冠藏、翁棺葬等,體現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墓葬文化特點。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南昌海昏侯大墓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天子駕六博物館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古墓博物館的古代墓室

2

墓碑與墓誌

01墓碑 古代的墓碑,與現今高高矗立在墳塋前的石刻墓碑不同,最早的墓碑雛形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它是一種形如石碑的大木,豎立在墓穴的四角,上面有穿孔用以安裝轆轤,牽引繩索將巨大厚重的棺材放置於墓穴之中。

《禮記·檀弓下》曰:“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東漢著名學者鄭玄解釋為:“豐碑,斫大木為之,形如石碑,與槨前後四角豎之,穿中,於間為鹿盧(轆轤),下棺以絆繞。天子六繂(粗繩子)四碑,前後各重鹿盧(轆轤)也。非石而亦曰碑,假借之稱也……”

據說孔子當年為其父母做合葬墓時,擔心自己是一個常年在外“周遊列國”的遊學之人,怕以後回家找不到父母的墓,就在墓上封土做墳。

之後,為了方便人們找到先祖的墳塋,便於祭祀,於是便在墳墓的前面立起高大的石碑,西漢時期隨著鐵質金屬開鑿工具的出現,原來無字的原始石碑開始產生帶花紋和文字的墓碑,這便是墓碑的雛形與開始。

有的人在墓碑上刻上死者姓氏名字,作為標記;有的則述德記事於上,形成厚重傳承的墓碑文化。

“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漢劉熙《釋名·釋典藝》)。

02墓誌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群雄割據,導致社會物資消耗極大,為了倡導厲行節儉,東漢盛行的立碑之風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史書記載,曹魏命令禁碑。兩晉沿襲魏制,沒有放開鬆弛禁令。

儘管明令禁止公開立碑,但是卻無法改變早已深入民心的民間悼念、褒彰死者的習俗,更無法改變世家貴族將自己名字和公德“永垂不朽”的願望,於是,“墓誌銘”這種新的變通辦法應運而生,成為替代墓碑的變異形態。

墓誌銘又稱“墓誌”,是一種碑刻的哀悼性文字,常常由志和銘組成。志,多用散文敘述,藉助墓誌介紹墓主的姓名、籍貫、生平事蹟,以及思想追求;而銘,則多用韻語行文,讚頌逝者的功業成就,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之情。

墓誌銘起源於漢、魏,成熟於南北朝。墓誌銘一般為兩塊二尺見方的青石相扣合,內面刻字。上面一塊刻死者籍貫、官爵、姓氏,叫志蓋;下面一塊刻墓誌正文,記死者譜系、履歷等,類似小傳。志用散文,銘用韻文。有的墓誌後面附有對死者表達讚頌、思念之意的銘文。

洛陽新安“千唐志齋博物館”是由辛亥革命元老、國民黨一級上將、曾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出任河南省代主席、建設廳長、民政廳長的張鈁先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精心從民間收集上來的一千五百多塊墓誌銘打造而成,其中不少是達官貴人的墓誌銘,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獻價值。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西安碑林博物館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北魏元楨墓誌銘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陝西乾陵

03碑誌的文化 一是書法的藝術性。墓誌的薈萃之地,諸如河南新安“千唐志齋”、西安碑林,人們可以一睹古人書法的絕妙風姿。

刻於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的《南安王元楨墓誌》,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傑出代表。

元楨墓誌書法勁健遒美,筆法俊逸婉暢,結構嚴謹縝密,點畫堅實快利,雄強而秀雅,堪稱是北魏墓誌書法中的上乘精品、魏碑書法藝術形成的代表傑作。

一九九七年,河南省偃師出土了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撰文並書寫的郭虛已墓誌。該墓誌銘長埋地下,保存完好,字口清晰,為目前已發現顏氏(四十一歲書)最早書法作品。

《郭虛已墓誌》統篇規整統一,單字結構嚴密,筆道剛勁有力,可以看出顏體最早的雛形,體現了顏氏楷書風格的原風原貌,更是研究顏體早期書法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二是補充歷史的文獻作用。墓誌銘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場景和生活情態,由於其材質堅硬,保存千年,往往補充了正史的不足。

唐玄宗天寶年間的總人口高達八千萬左右,而到了安史之亂之後,就僅僅剩下了一千六百餘萬。八年時間,整個唐朝整整減少了四千多萬人,死亡率達到了80%。 “是歲,戶部奏:戶二百九十餘萬,口一千六百九十餘萬” (《資治通鑑》)。

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而在洛陽新安千唐志齋五號室牆壁上鑲嵌著一塊《大燕聖武觀故女道士馬凌虛墓誌銘》,讓人們對這場“盛世浩劫和百姓苦難”有了直觀的感性認識。

洛陽開元道觀的女道士馬凌虛,是一個“鮮膚秀質”“芬芳若蘭”的絕色女子,但是在安史之亂的洛陽淪陷中,被安祿山部下匪首孤獨問俗搶走蹂躪,但馬凌虛誓死不肯就範。 “未盈一旬(不到十天),不疾而歿”,且僅僅“春秋二十有三”。

《大燕聖武觀故女道士馬凌虛墓誌銘》記錄如下:

黃冠之淑女曰凌虛,姓馬氏,扶風人也。鮮膚秀質,有獨立之姿,瑰意蕙心,體至柔之性,光彩可鑑,芬芳若蘭,至於七盤長袖之能,三日遣音之妙,揮□而鶴舞,吹竹而龍吟,度曲雖本於師資,餘妍特稟於天與,吳妹心媿,韓娥色沮,豈唯專美東夏,馳聲南而已。與物推移,冥心逝止,厭世斯舉,乃策名於仙宮,悅己可容,亦託身於君子。天寶十三祀□於開元觀,聖武月正初歸我獨孤氏獨孤公。貞玉回扣,青松自孤,溯敏如神,機鑑洞物,事或未愜,三年徒窺,心有所一,一顧而重,笑語晏晏,琴瑟友之,未盈一旬,不疾而歿。君子曰華而不實,痛矣夫!春秋二十有三,遂以其月景子窆於北邙之原。祖玄明,梁川府折衝。父光謙,歙州休寧縣尉,積善之慶,鍾於淑人,見託菲詞,紀茲麗色。其銘曰:惟此淑人兮穠華如春,豈與茲殊色兮而奪茲芳辰?為巫山之雲兮,為洛川之神,與不知其所之,將欲問諸蒼旻。聖武元年正月二日建”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武則天時期的墓誌銘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顏真卿41歲書寫的郭虛已墓誌銘文

3

陪葬明器的藝術昇華——絢爛多姿的唐三彩。

1905年至1909年,清政府修建隴海鐵路汴洛段工程時,在洛陽北邙山的唐墓中發現了大量多彩釉陶器,這就是世人前所未見的“唐三彩”。因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唐三彩甫一問世,由於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其價值最初並未被世人所識,直到民國初年,流入北京琉璃廠古董街後,被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羅振玉發現,並在其《俑廬日札》(1908年)一書中,肯定了這種多彩釉陶器的價值:“(唐)北方古冢中明器……其陶器之上綠色粗釉,現金銀光彩者,價尤昂,俗謂之金銀釉。”這裡的金銀釉指的就是唐三彩釉色。在其1916年《古明器圖錄》一書中也收錄有唐三彩,唐三彩遂逐漸進入學界和收藏家的視野,開始蜚聲中外,流落世界,為國內外公私機構及個人所收藏。如今洛陽出土的唐三彩除中國著名博物館收藏外,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如大英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等均有收藏,成為世界公認的唐代傑出藝術品。

作為唐代藝術精華,唐三彩充分顯示了盛唐時期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水平,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常見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馬、駱駝、仕女、武士俑、天王俑、樂伎俑、生活器皿等。

唐三彩的人文風采。洛陽唐三彩人物俑造型比較準確,形象細膩生動,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反映了唐代不同社會階層的“角色”,是唐代社會人文風采的生動剪影,堪稱唐代雕塑藝術品中的傑作。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展現了一幅唐代社會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性別的人物風情畫卷。

風姿綽約的仕女俑。女偏是唐三彩人物俑中最精彩,最具有想象力和生命力的作品,洛陽三綵女俑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高髻長裙,面容豐腴,神態優雅,氣度高貴,形體富有曲線變化,呈現出盛世華貴多姿多彩,饒有生機的藝術特徵,展現了唐代女性所特有的開放、尚新的時代風尚。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簪花仕女圖中的唐代貴婦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風姿綽約的三彩仕女俑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唐代墓葬壁畫中的仕女形象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的唐代仕女

駱駝是萬里絲綢之路上最得力的行旅座騎。形態各異的唐三彩駱駝俑,印證了絲綢之路的輝煌,他們多由胡人牽引,與杜甫詩中所謂“胡兒制駱駝”的說法相吻合,洛陽出土的三彩駱駝俑,形神俱佳,體態健壯,昂首挺胸,引頸嘶鳴,不少駱駝馱負絹帛、絲綢和內地名產寶物,真實再現了絲綢之路駝鈴悠揚、中外貿易繁盛的景象。

三彩馬是唐代雕塑藝術的典範。漢唐以來,歷代中原王朝以追求西域良馬為中西交流的重要事務。唐代對馬政高度重視,太宗、玄宗時期國家畜養馬都在幾十萬匹的規模,太宗時期著名的“昭陵六駿”、玄宗時期廄苑裡的寶馬良駒都成為歷史上的美談。洛陽出土的三彩馬,雄健神駿,神氣十足,飽滿圓渾而不臃腫,裝飾華麗但並不豔俗,肢體動作豐富細膩,其出神入化的藝術手法,已臻化境,讓人感受到大唐帝國富有朝氣的情懷。

鎮墓俑是中國古代雕塑中的一個獨特品類。古人相信鎮墓俑之入墓中可以守護亡靈安寧。唐代鎮墓俑在北朝基礎上迅速發展,體型碩大,工匠著力刻畫其凶煞猙獰的面貌,藝術表現力極強,鎮墓俑在目中分佈有一定規律,鎮墓獸、武士俑(或天王俑)以及其他俑類前後依次放置於墓室前部,迎門佈列,起到鎮墓祛邪的作用。

天王俑來源於佛教中帝釋外將的四大天王,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祇,分別以護國、增善根、淨天眼、楊福德為主職。盛唐時期,天王俑的形象受佛教文化影響,又與唐代武士形象互相滲透,一般頭戴兜盔,身著華麗的“明光鎧甲”,或足踏臥牛,或足踩小鬼,叉腰握拳,英氣逼人。

唐人“事死如事生”的傳統喪葬信仰,使得洛陽中原地區唐墓中出土豐富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壺、尊、瓶、盤、碗、杯、罐等三彩器皿,其中多數為專用陪葬的明器。三彩器皿的種類、造型、紋飾和色彩等方面,不僅受到多元宗教信仰因素的影響,同時也折射著唐人對生者、逝者的人文情懷。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唐代墓葬中的三彩鎮墓獸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三彩駱駝俑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栩栩如生的三彩馬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三彩罐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三彩鎮墓獸

4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24座黃帝陵墓衍生出的“東方帝王谷”奇觀。

橫亙在十三朝古都洛陽北部的邙山(簡稱北邙),數十萬年來從黃土高原徐徐吹來降落積累的黃土層十分深厚,地形“靠山蹬河(黃河、洛河)”極其符合傳統堪輿文化中“風水寶地”的各項指標。

因此幾千年以來,王侯將相、富商巨賈、才子佳人、士農工商紛紛把葬在洛陽北邙,當作人生不可替代的最佳歸宿。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邙山陵墓群是我國最大的古陵墓群遺址,佔地756平方公里,有大型封土墓972座,共有6代24位皇帝長眠於此,“東方帝王谷”的美譽由此而生。

在這塊狹長、寬廣的邙山區域,可謂冢連冢,墓壓墓,古代墓葬的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也是舉世罕見。

甚至古人的口頭禪“生於蘇杭,葬於北邙”,儼然成了不少文學作品中的對偶佳句,名播海外。

前些年有位國內學者在韓國首爾國立民俗博物館參觀時,聽到了一首喪歌:“死去的親人啊!你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啊!你要去邙山,你到了那裡,就永遠回不來了……。”他忙問韓國翻譯:“邙山?他們唱的是洛陽邙山嗎?”翻譯說:“是呀,死人都要去洛陽邙山,要住在那裡的。”跨越國界的影響力量,這足以見得洛陽北邙山在古代墓葬文化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邙山的魏明帝景陵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邙山的三國大將曹休墓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古墓博物館的古墓磚砌穹頂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古墓博物館的畫像磚墓

5

栩栩如生、歎為觀止的墓葬壁畫藝術。

千百年來,墓葬習俗文化衍變出來的墓葬壁畫藝術,堪稱是歷史最悠久的繪畫形式,它不僅是燦爛東方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古人對時代生活場景的藝術再現,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獻價值。

之一,絲綢之路見證的見證——“牽駝出行圖”。

國家一級文物“牽駝出行圖”,出土於洛陽唐代安國相王的孺人唐氏墓。安國相王即後來的唐睿宗李旦;孺人,在唐代是對皇室宗王之妾的稱謂,官職相當於三品。根據墓誌顯示,墓葬的年代為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

這幅壁畫之上,只見一位濃眉深目、高鼻闊嘴、連鬢捲曲的胡人,手牽一匹高大雄健的駱駝,駝背上載著成卷的絲綢等物品,正興沖沖從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唐代的神都洛陽出發,沿萬里絲綢之路折返西方自己的國家。

這幅一千三百年前的唐人寫實畫作,生動、客觀地反映了當年絲綢之路的盛況。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出土的絲綢之路見證——“牽駝出行圖”

之二,章懷太子墓壁畫。

唐代堪稱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唐代的壁畫,由於有大量繪畫名家的加入,帝王的極力推崇而盛行一時。滄海桑泰,時代變遷,許多地表建築唐代壁畫因歲月湮沒早已不見蹤跡。倒是近年來,唐代貴族墓地出土大量保存完好、題材廣泛的唐代壁畫,不僅有明確紀念,而且真是反映出了唐代的繪畫風格。

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子,其墓葬中出土的壁畫最為精美和震撼。

該墓壁畫共分為五十多組,大都保存完好。其繪畫題材相當廣泛,除了青龍、白虎外,還有出行、客使、儀仗、馬球、遊戲以及宮廷的侍女、陪臣等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唐代豪門階級豪華奢侈的貴族生活。諸多壁畫中,尤以《馬球圖》為代表。

整幅壁畫中繪有20餘匹各色駿馬,馬上之人均著各色便於運動的窄袖袍,足牆黑靴,頭戴曖頭,左執遲,右拿球杖,個個英武不凡。

二十餘騎人馬,縱馬爭奪一個小球,有在飛馳的馬上雙手握杖回身反手擊球者,有在馬上回身看球者,有手執馬纏驅馬揚鞭向前搶球者,有縱馬馳杖奮力擊球,亦有勒馬駐足觀察形勢者。畫中人馬姿態各異,畫面形象逼真生動,其高超的藝術形式,完美地記錄了唐代馬球運動的真實生動情形。

這種寓動於靜,將動與靜完美結合的高超表現手法,充分體現了畫工的爐火純青的技藝,藝術展現了唐代超前絕後之繪畫水平。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章懷太子墓的“馬球圖”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章懷太子墓人物壁畫

6

平平安安,以享千年的墓葬理念,引出歷代層出不窮的防盜墓措施。

為了避免大量珍貴陪葬品被後人盜掘,古人在防盜的措施和手段上可謂絞盡腦計、花樣迭出。

不僅設計有流沙墓,積石墓,懸崖葬,疑冢(曹操下葬時據說就處心積慮設下了“七十二疑冢”);了無痕跡的草原葬(成吉思汗墓葬);十三陵定陵中的長明燈,在於消耗氧氣,防止盜賊進入;而秦始皇陵墓中厚厚的水銀防護層,至今成為千古不解之謎。

2005年初,考古專家對位於河南上蔡故城的一座戰國貴族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隨著表層封土被層層揭去,原來期望值很大的楚國貴族墓,卻發現了大大小小17個盜洞,其中最早的竟然是一個戰國時期的盜洞,另外還有東漢時期的盜洞7個,現代盜洞9個。

當時考古隊員均認定這是一座沒有任何價值的“空墓”,但是既然已經打開,大家就抱著僅存的一點僥倖繼續探掘。此後隨著工作的深入,給人們帶來的卻是匪夷所思的驚喜連連。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防盜效果極佳、構思相當巧妙的著名流沙墓,它將數千立方的黃沙炒熟(防止潮溼粘連,增強沙子流動性),然後最上面設置疑棺(誘騙吸盜墓賊),十幾米深處的棺槨、墓道上面覆蓋厚厚的黃沙和積石,盜墓賊想進入墓室,就必須將大量的沙子一點一點往外掏,然而由於沙子流動性很強,掏出一點空間,周圍立即將會將其迅速補充,由於掏沙後期的工程量浩大,三五個盜賊對流沙大墓只能是無可奈何、望寶興嘆。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上蔡戰國流沙墓俯瞰圖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流沙墓中的積石

考古發現,上蔡戰國大墓的填土下,積沙近11米厚約3000立方以上。沙層中精心填埋著積石、疑棺和最下面的棺槨。這些黃沙非常純淨、乾燥,流動性極強;考古隊員還在積沙層中發現不計其數、無規律散佈的積石,一塊積石大者300多斤,小者六七斤,儘管形狀不一,但邊角都十分鋒利,對盜墓賊巨有很強的殺傷力。

正是因為古人高超的防盜墓智慧,使這座戰國大墓2000多年來躲過了幾十拔盜墓賊的光顧、黑手,墓中珍藏的1000餘件青銅器和200餘件玉器一件也沒有丟失,此發掘成果一經曝出,震驚考古界,更令世人對古代墓葬的精巧縝密嘖嘖稱奇,歎為觀止。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周天子的出行工具——“天子駕六馬車”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梁莊王墓出土的鑲嵌寶石帽冠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簪花仕女圖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古墓博物館的古代磚墓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東漢墓壁畫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洛陽博物館的唐三彩

古墓探幽——告訴你一個罕為人知的五彩斑斕地下世界

空中航拍秦始皇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