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的主題演講中,蘋果似乎要與全世界為敵了:在雲存儲領域是向Dropbox、Box、OneDrive和Google Drive;在消息領域是向WhatsApp、Snapchat和BBM;在即時語音通話領域是向Skype;在搜索領域是向谷歌……蘋果甚至還要拿Objective-C開刀。
吃驚嗎?一點兒也不。科技巨頭之間競爭的領域正不斷增加,這種趨勢看起來已不可阻擋。但是,一個重要區別將所有參與競爭的公司分成了兩個陣營:廣泛的平臺公司和其他公司。
平臺力量
擁有平臺的公司還不同於平臺公司。前者往往面向特定產品提供平臺,後者涉獵的範圍更廣,往往同時會開發硬件、操作系統和軟件等。
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實施垂直整合。
不過,業務涉獵範圍很廣足以把持“平臺公司”頭銜的科技巨頭屈指可數——我認為只有四家: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這四家公司正在眾多領域展開競爭,由此構成了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市場瞬間。
為更好地定義平臺公司的特徵,我們可以通過“空白區”(white space,指一家公司允許別的公司使用其平臺的領域)的觀點來研究這些大型科技企業。平臺公司在定義他們提供的“空白區”上花的時間更多,而不是投入大量時間關注其他公司提供的“空白區”。相比之下,非平臺公司恰恰以相反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就平臺問題採訪了Box CEO亞倫·列維(Aaron Levie),他表示大型企業提供的“空白區”數量各不相同。例如,他認為,在向開發者提供自我創作的空間上,蘋果做得非常好。
據列維介紹,在企業所提供的“空白區”上,存在著一個自然而然的反饋環路。如果開發者覺得受到怠慢,他們可以選擇給提供更好價值組合的平臺開發應用。這有助於新平臺的崛起,因此有利於新的平臺公司站穩腳跟。
這種事情本身是雙向的:現有平臺公司具有非常大的動機去迎合開發者。由於我們正處於開發者大會季,大家可以看到不少相關例證。在此期間,平臺巨頭們會輪流向開發者示好。諸如Box和Dropbox這樣冉冉升起的行業新星,都渴望成為明日之平臺公司,因此也會仿效平臺巨頭們的做法。
平臺推動力
蘋果積極的產品擴張戰略並不令人感到吃驚。蘋果正與其他平臺公司一道,打造一個類型更廣泛、更多樣的產品線:如果某一產品、某一項目或服務可以採用蘋果的平臺,該公司希望在內部開發。
這一點在雲存儲領域展現地淋淋盡致。例如,谷歌、亞馬遜、微軟及蘋果都提供面向個人用戶的雲存儲服務。他們可以將這種技術集成到網絡產品中(如谷歌),集成到操作系統和辦公應用中(如微軟),或是利用其改善自家產品體驗(如蘋果)。
Dropbox和Box也都參與了垂直產品領域的競爭,兩家公司都在更多地針對用戶量身定製服務——專注於某個市場類別的產品——從而實現與平臺巨頭的差異化。
競爭無處不在
這並不是單一的使用實例:平臺公司的業務戰略有時讓人費解。谷歌、微軟、蘋果和亞馬遜都是硬件公司、操作系統廠商、雲計算公司、支持企業客戶的智能手機應用開發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面向企業的SaaS(軟件即服務)公司。
亞馬遜是一家暢銷書出版商,但蘋果憑藉iBooks、微軟憑藉對Nook的投資、谷歌憑藉安卓平臺上的Books應用,也都做到這一點。與此同時,亞馬遜銷售音樂,而蘋果憑藉iTunes、微軟憑藉Xbox Music、谷歌憑藉Google Play Music也都涉足了這一領域。
四大科技巨頭之間沒有競爭的領域令人更感興趣:蘋果、谷歌和微軟都在做地圖,但只有兩家公司做搜索。不過,你或許認為這不能一概而論。Siri正在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OS X Yosemite上面的通用搜索令其至少具有搜索性了。為對抗Siri,谷歌推出了Google Now,微軟開發了Cortana。亞馬遜、蘋果、谷歌和微軟,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應用市場。這一名單還很長、很長……
正如Facebook在簡化用戶體驗、提供獨立應用的趨勢上處於領先地位一樣,另外一個更大的趨勢就是,科技巨頭正涉足各個領域的業務。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問題問的好。當你控制了平臺和類型多樣的用戶基礎,你就能做得更多。它很快便成了這樣一個場景:每一家平臺公司在所有領域都不能甘居人後。一旦他們陷入掙扎——Xbox Music的早期設計、iCloud的致命短板、谷歌眼鏡的固有頑疾——這個問題便會被放大。
一旦你未參與各個領域的競爭,你便會將部分終端用戶體驗讓給競爭對手,你為了其他的服務而放棄了買入的機會。隨著服務被越來越緊密地綁定在一起,“平臺裝甲”上任何一個裂縫,都會讓用戶覺得競爭對手的平臺更具吸引力。
如果微軟沒有開發OneDrive,並將其整合到Windows和Office,那麼它可能會將文件存儲這塊蛋糕留給其他廠商——Dropbox或Box。這些公司就能控制文件的存儲方式、文件存儲的地點、以及對文件進行編輯的地點。這樣一來,微軟Office的收入將受到衝擊。
堅守者的榮耀
挑戰平臺公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有各自的優勢:充裕的現金、鉅額的利潤、品牌知名度——這些都是新的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更何況他們還可以利用平臺的力量去推動自家服務的普及。
正是由於平臺公司在各個領域的支配地位,對現有秩序的顛覆才顯得極為重要:作為一傢俱有一點獨立性的平臺公司,Facebook收購WhatsApp不僅是為了保證現有用戶不流失,同時也是避免WhatsApp落入“四巨頭”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之手的舉動。
所以,如果某一家公司脫穎而出,就會有當前市場的主導者不惜血本進行收購,因為他們擁有作為一家平臺公司的資本,將平臺競爭對手無力收購的“獨一份的新服務”收入麾下,這樣你就擁有了“獨家法寶”(The One)。一旦你擁有了自己的平臺,那麼打造產品而非購買產品的意願便會上升。
相關市場的瞬息萬變也是雲存儲服務價格下滑的原因之一。如果科技巨頭們發現一個具有行業顛覆潛力的玩家,他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收購,二是將其扼殺在搖籃中。由於Dropbox對出售不感興趣,所以微軟、蘋果、亞馬遜和谷歌都開發了自己的雲存儲產品與之競爭,接著開始大幅調低這些產品的價格。
驚弓之鳥
以前,微軟要是進入一家公司所在的業務領域,這家公司恐怕會嚇得尿褲子。微軟是一家平臺公司,曾經是科技巨頭中的“九頭蛇”,但實際上每一個平臺公司都具有其幾乎不可比擬的優勢:谷歌通過安卓平臺將觸角伸向數不清的設備;蘋果對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的認識也是世界上最獨到的;微軟則擁有企業級銷售渠道和強大的品牌知名度。
這意味著,極具潛力的顛覆者不僅要擊退山寨版的追擊,還要與資金雄厚、希望將類似產品預裝到最大平臺上的科技巨頭們進行較量。祝他們好運吧!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後要談的則是巨頭之間“偷師學藝”帶給我們的純粹快樂。蘋果OS X Yosemite是非常出色的操作系統。但它的幾項功能——半透明、小部件側邊欄和通用搜索,依稀有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的影子。
這一幕曾在之前上演過,今後還會繼續上演。
當前的平臺格局會讓創新速度放緩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每一輪科技大潮都有傳統玩家參與,如果以幾十年為一個循環,你會發現傳統廠商獲勝幾率往往會降至零。
很顯然,企業不是在建設國家,而是在打造一些帝國,不僅要控制它的規章制度,還要經營商店,控制大量封地(產品)使用的貨幣。這些帝國的生命力非常強。硬件公司與軟件公司的融合,面向企業客戶的公司和麵向個人用戶的公司的融合,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也讓成功實現融合的玩家賺得盆滿缽滿。
那麼,誰會是下一個呢?(譯:皓嶽)
閱讀更多 TechCrunch中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