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就業難,2019的中國就業市場還有沒有“詩和遠方”?

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了800萬人,根據教育部消息,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再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值,就業創業工作面臨複雜嚴峻的形勢。

去年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崗位數量供大於求。整體看來,就業可以說是比較充分的。2018年就業市場的招聘需求較2017年整體需求下降13%。其中,互聯網和金融行業表現尤為突出,分別下降50%和38%。招聘需求雖然有收縮,但依然存在用工荒的現象。

用工荒,就業難,2019的中國就業市場還有沒有“詩和遠方”?


“用工荒”和“就業難”乍一看是矛盾的,卻是同一個現象的兩種表現,目前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常態。按常理來講,企業有用工需求,勞動者又就業願望,兩者應該非常容易匹配。但實際上,看似無縫銜接的表象中藏有重重阻礙。

求職者與所需崗位的匹配度不夠

雖然勞動力市場存在空缺,但求職者的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匹配。有的勞動者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所投遞簡歷的崗位並不與自身條件相符。有的勞動者需經培訓才能實現人崗匹配,在這段時間裡,他們處於失業狀態。

隨著時代的進步,崗位的消失與誕生難以預測。要想適應就業形勢,必須把眼界放長遠。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向通才的方向發展,才可避免被”就業難“這塊巨石擋住前進的道路。

信息傳遞不暢,市場功能存在侷限

勞動者與崗位之間的銜接有時間上的滯後,導致招工與應聘之間存在空隙。當然,目前也推出了大量的招聘網站及招聘APP,企業與個人使用後,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快,並且使用方法也十分便捷。

但各大招聘網站及APP都是針對普遍性質的崗位,因此信息量巨大。且有勞動者存在盲投的現象,對HR篩選出合適的簡歷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另外就是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重從2012年起,連續7年出現雙降,減少了2600餘萬人,崗位與人才數比例失調。再加上高等教育招生人數擴張,並且一些學生的技能難以適應就業要求,“就業難”的壓力持續上升。

用工荒,就業難,2019的中國就業市場還有沒有“詩和遠方”?


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政府重視的問題。2014年9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提出,雙創新勢態正式開啟,”就業難“得到減輕。

在支持創業創新的大環境下,產生了“與時俱進、敢於挑戰、勇於實現”的“多元化”就業觀念轉向。於是,接踵而來的是”靈活用工模式“的大火。不僅僅是降低企業的用工成本,靈活用工開啟,帶來了大批量崗位,促進了低學歷勞動者的就業,減輕了女性工作的壓力,同時某些領域的高端人才往自由職業者道路發展之後工作與生活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因此,靈活用工確實能解決眼下的痛點,讓大眾看到中國就業市場的”詩和遠方“。

為了更加方便企業與個人,靈活用工交易平臺隨之誕生,優於傳統人力外包企業,做到交易透明。並且比普通招聘APP有更強的撮合作用,比如IT自由職業者的掌中寶——自由職客平臺。

用工荒,就業難,2019的中國就業市場還有沒有“詩和遠方”?


自由職業者發佈簡歷進入平臺人才數據庫,通過平臺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推薦機制,根據用人企業需求與自由職業者信息實現精準匹配。同時跟蹤自由職業者的項目情況,可提前為自由職業者安排不間斷的項目工作。自由職客平臺針對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專業的HR服務,如代繳社保、解決勞動糾紛、薪酬管理等等。

且自由職客擁有資深專家團隊,深度分析國家稅收政策,結合各地政府的執行力和資源,整合自身數十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可為眾多中小型企業、個人量身定製最優納稅方案並全程參與具體操作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