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樂是舊零售的代表?舊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

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他說“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所謂新零售,就是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重新整合線上流量與線下場景,實現獲客、用戶體驗、物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隨概念而來的是新零售的獨角獸們。盒馬鮮生、無人超市、多點、美菜網紛紛上線博得眼球。

人人樂是舊零售的代表?舊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

馬雲力挺的盒馬鮮生是新零售的代表

那麼沒有跟進的“舊”零售商又怎麼樣了呢?

今天糜叔帶大家看一個案例:連鎖超市上市公司人人樂(002336)。最近人人樂管理層樂不起來了。

4月15日晚間,人人樂披露了2018年報,公司淨利潤為-3.55億元,上年同期為-5.38億元,連續兩年虧損。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變更為“*ST人樂”。

翻看人人樂的創業史,依舊能夠感受到電商普及之前零售行業的熱火朝天。1996年,時任深圳市金屬交易所總經理的何金明,偶然機會發現了超市行業的巨大潛力,於是毅然下海,在深圳市南山區開了第一家超市,面積2,600平米。隨後,在與家樂福、沃爾瑪這些國際零售巨頭的鬥爭中,人人樂不僅頑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愈戰愈勇,並立足深圳,紮根廣東,面向全國,將連鎖超市開到了西安、成都、天津。2010年1月,人人樂在深交所上市,門店數量過百家,當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利潤總額2.79億元。

隨著電商在國內的普及,傳統零售超市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尤其是新零售時代的開啟,對於傳統零售商而言更是降維打擊。人人樂也不得不向線上轉移,但效果並不理想。向社區超市、生鮮超市的轉型,也遇到了更擅長線上獲客的獨角獸們的阻擊。因此,2017、2018連續兩年虧損也就不難理解了。

罐頭財經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中連續三期給予人人樂高風險評級,風險評分分別為83、95、86分。

人人樂是舊零售的代表?舊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

那麼,那些積極自救、投靠新零售大船的傳統零售企業,日子過的怎麼樣了呢?

永輝超市(601933)。2015年8月,京東投資43億元,持有永輝超市10%股份。2017年初,永輝推出永輝生活館和永輝超級物種社區24小時便利店。同年年底,騰訊投資42億元,收購永輝超市5%股份。永輝走上了新零售的康莊大道。

人人樂是舊零售的代表?舊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

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生鮮店,對標盒馬鮮生

由於永輝超市還沒有發佈2018年財報,只能從半年報上了解端倪。2018年上半年,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343.97億元,歸屬淨利潤9.33億。雖然同比下降了11.54%,但是日子過的還是很滋潤的。

罐頭財經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中連續三期給予永輝超市低風險評級,風險評分分別為20、35、38分。

人人樂是舊零售的代表?舊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

大潤發,1996年創立於臺灣桃園,1998年7月進入大陸,在上海、濟南設立賣場,主打會員制大型超市。2011年,大潤發與歐尚超市共同組成高鑫零售(06808.hk),在香港上市。2017年11月,高鑫零售獲得阿里巴巴224億港元戰略投資,成為新零售成員。

人人樂是舊零售的代表?舊零售與新零售的區別!

2018年初,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接替黃明端,出任高鑫零售董事會主席

2018年,高鑫零售實現營業收入1013.15億元,歸屬淨利潤25.88億元。賺的盆滿缽滿。

再來看看沒有跟上新零售巨輪,被甩下來的其他“舊”零售企業:

聯華超市(00980.HK)。2017年,香港上市公司、擁有3421家門店的聯華超市實現歸屬淨利潤-2.83億元,2018年歸屬淨利潤為-2.19億元,也是連續兩年虧損。

麥德龍。2019年初,據路透社報道,進入中國已經23年、擁有92家門店的德國超市巨頭麥德龍已通過招標的方式開始出售其在中國的業務,業務估值高達30億美元。2008年麥德龍營收實現655.29億歐元,之後十年便一路下滑,風光不再。

韓國樂天瑪特超市。這個不用說了,天有不測風雲。同理還有韓國另外一家超市巨頭易買得,以及節節敗退的法國超市巨頭家樂福。

新零售果然厲害,打得舊零售企業節節敗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