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巧合:雨果的《钟楼怪人》里曾描述过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情景

拥有 850 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15 日被一场灾难性的大火吞没了,标志性的尖塔、屋顶和玫瑰花窗已遭烧毁,最后仅留存了 2 座钟楼和主体建筑。不只是法国,世界各地的万千旅人,无不同样心痛。

然而,巴黎圣母院对法国人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它成为了巴黎的重要象征?每年吸引 1200 万人前往,每天多达 3 万人造访,成为旅人到巴黎一定要去的地方!

一、建筑形式:欧洲史上第一座完全哥德式建筑

圣母院官网介绍,它的塔楼高度达 220 英尺,建筑长度超过 400 英尺,占地面积近 52000 平方英尺。

巴黎圣母院,法文全名 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其中 Notre Dame 意为“我们的女士”,指的就是圣母玛利亚。

就形式而言,圣母院前身是罗马时代的神朝,建于 1163 年,于 13 世纪完工。整个工程费时超过 170 年,拥有塔楼,尖顶,飞拱和彩色玻璃,被认为是建筑的壮举,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德式的教堂,有着世界文明艺术史的意义。

可悲的巧合:雨果的《钟楼怪人》里曾描述过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情景

二、历史见证:拿破仑加冕、圣女贞德平反诉讼

就内涵来看, 850 年历史的圣母院,见证了法国巴黎的历史变遭,它走过辉煌也走过落魄,陪伴法国人经历过战争与荣耀。

1430 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国王亨利六世举行了胜利的加冕典礼;1455 年圣女贞德的平反诉讼,也在圣母院举行;1804 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以及多位国王的加冕仪式均办在这里,巴黎圣母院是代表巴黎精神的一座地标!

可悲的巧合:雨果的《钟楼怪人》里曾描述过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情景

三、宗教意义: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巅峰

巴黎圣母院,经历风霜留存至今,对法国和欧洲的基督教,深具象征意义,更是当地民众宗教与精神寄托的地方。

因为中世纪的民众,大多是无法阅读圣经的。在大教堂里,环绕着天堂愿景、基督教训、圣徒榜样、救赎图像等宗教雕刻,可以让人们沉浸在基督之中。

对于法国的许多人来说,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一座礼拜堂,而是一个神圣的空间。它不但是艺术瑰宝,更是法国文化,建筑和历史的象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明的心脏。

在巴黎圣母院内,藏有基督受难时的圣物,一枚钉子和一座荆棘造型的圣冠,据传这是基督受难十字架的遗物。这次,好在“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袍”,都有被成功救了出来。

可悲的巧合:雨果的《钟楼怪人》里曾描述过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情景

四、文学象征:《钟楼怪人》以此为主场景

法国大文豪雨果笔下的《钟楼怪人》,主场景就是巴黎圣母院。1831年雨果写这部小说时,圣母院残破不堪犹如废墟,正面临被拆遭的命运,书籍出版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圣母院的珍贵,纷纷捐钱表示希望抢救这座古迹。

1841 年起,巴黎圣母院展开 20 年大修复工程,才变成现今大众所熟悉的样貌。也可以说,是《钟楼怪人》这部小说,成功复活了它。

《钟楼怪人》小说法文原名,就叫《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雨果透过吉普赛少女和驼背敲钟人,为巴黎圣母院注入新的生命。因此,一提到巴黎圣母院就会想到钟楼怪人,这也是许多旅客前来朝圣的原因之一。

雨果在小说中,有一段圣母院遭受大火侵袭,最后成为废墟的描述。如今,圣母院真的惨遭大火吞噬,令人感叹这个可悲的巧合。

《钟楼怪人》第 10 卷第 4 章:“所有的眼睛都望着教堂的高处,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片奇异的景象,只见在最高柱廊的顶上,在中央玫瑰花形的圆窗上端,熊熊烈火从两座钟楼中间燃烧起来,火星飞溅,这狂热的烈火被风一刮,不时有一团火焰化成浓烟,随风飘散。在这烈焰下面,在那被烧得乌黑的梅花形的石栏杆下面,两道水槽雕塑成妖怪巨口,不断地喷出炽烈的铅水,银白色的铅液衬托着教堂下方十分昏暗正面墙壁,显得格外分明。”

可悲的巧合:雨果的《钟楼怪人》里曾描述过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情景

雨果之所以这么看看重圣母院,在于他认为,巴黎圣母院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见证文明中不受动摇的力量;这建筑最大成就,在于它经历 200 年人类历史从革命到光荣时代的变化,都一直屹立不摇,“这是人类的集体遗产”。

如今,巴黎圣母院毁于殆尽,很多人期待重建,但重建后的圣母院尖塔,还有钟楼怪人吗?

法国作家伯纳德 – 亨利利维,对 CNN 记者说:“你怎么能重建八、九世纪的历史?你怎么能重建整个国家和整个文明的眼泪、耳语和记忆?”他的话着实引人沉思。

可悲的巧合:雨果的《钟楼怪人》里曾描述过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