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秦始皇与孔子谁更伟大?

hnxylw


🌹秦始皇和孔子,不在同一时代,没法比试。又不是同一职业,没有可比性!那就来个: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按着时代先后,先说孔子,后写秦始皇,免得产生误解!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和《春秋》,被后世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并不断完善。

📔秦的郡县制,实现了对全国的控制。宝塔般的统治机构,把全国纳入政治体制之中。

📒秦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修建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驰道;开通灵渠;大规模移民:修筑万里长城等等。

📔这些措施,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笑看东篱


秦始皇绝对配不上“伟大”这个词。

有人可能不同意这个说法,他们会说:秦始皇统一天下,让中国从此成为大一统的国家,而且秦始皇确立的政治体制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凭什么说秦始皇不伟大呢?

居士我承认,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中国,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还为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的集权体制,后世中国历朝历代基本都采用了秦朝的体制。这些功绩,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秦始皇到底是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他是为了造福华夏人民,还是为了一己私利呢?答案显然是后者。秦始皇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家天下,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想皇位永远由自己的子孙继承下去,“传之无穷”。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秦始皇不会顾及平民百姓的利益,他固然为华夏民族做出了极大的功绩,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功绩之下掩埋的是无辜者的累累白骨,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秦始皇之功又岂是一个将军能比的?秦国为了统一六国,南征北战,不知多少平民因此丧生,只要看一看酷烈无比的长平之战就知道了(当然长平之战发生在秦始皇继承王位之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修阿房宫、修长城、北击匈奴,又不知多少平民因此丧生。所以秦二世时,天下已经苦不堪言,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立刻燃起了起义的熊熊大火,将秦朝烧了个干净。刘邦进入咸阳时发现,哪怕是关中父老,也就是所谓的“老秦人”,也已经苦秦久矣。

那么,你现在还会认为秦始皇是伟大的吗?你希望生活在“伟大”的秦始皇的统治之下吗?反正我不愿意。

而孔子呢?看上去孔子一生毫无功绩,他周游列国劝说各国君主,却未能说服他们采用自己的主张。孔子甚至被人评价为“累累如丧家之犬”,还曾经在陈国、蔡国断粮,差点儿饿死。但是孔子的思想却流传后世,永远影响着中国人。比如,孔子曾经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接受的事情,就不要对别人做。这句话是一条放诸四海皆准的普适规则,又被称为“黄金规则”,甚至联合国总部的墙上也刻了一句类似的话。

孔子曾删述六经,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典,这六经中除了《乐》已经失传,其他五经全部成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孔子在先秦时代第一个开创了私学,他教出了三千弟子,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后世传人中最有名的是孟子与荀子,而荀子又教了两位有名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他俩全都去了秦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因此,孔子是伟大的。而秦始皇虽然作出了巨大的功绩,但他完全与“伟大”这个词不沾边。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我认为有一部分人在发疯,胡乱评论,是非不分,丧失理念,思想道德严重扭曲,头脑简单沒有感悟意识,顽固不化,思想道德理念坠落,不求上进,思想守旧,沒有创新意识观念,抹黑新生事物,落后的人力劳动与科学生产力作对,落后破旧残缺不全的思想理论与新时代先进思想科学理论作对,那么旧时代能战胜高科技新时代吗?死人能胜过活人吗?人力劳动能胜过高科技生产力吗?秦始皇与孔子怎么能是伟人呢?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的灵魂。孔子的思想主张是统治阶级的一把有力的工具,是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精神厉器,一路货色,同流合污,互相勾结,秦始皇孔子实为千古罪人,不愧是马克思笔下的孔老二,彻底砸烂孔家店,彻底推翻秦始皇的无理暴正无辜伤害平民儿童,实乃为千古第一罪人,理应判死刑一百次。


千秋万代是伟人


好玩的国学回答的问题,好玩有趣又有料!

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中央集权,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德完善。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觉得自己的功绩用王已经不能表达了,而是用了皇,也就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皇,表达他的雄心。另外他想让自己创造的基业天长地久,他是创始人,是始皇帝,他的后代将永远拥有江山社稷。

但是,秦始皇的美梦,秦始皇的基业,十几年后就被付之一炬。

孔子,平民出身的思想家,他怀着建立小康和大同世界的梦想,一生凄凄惶惶游走于列国诸侯之间,渴望能有用武之地,实现自己继承三代文化、恢复周礼,建立一个仁者爱人的大同世界的渴望。

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进取精神,他进入政治,在政治道路失败之后,他转向了文化教育工作,创立了儒家学说,整理并传承了中国文化,最终让儒家文化成为数千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化,他所创立的儒家伦理道德、理想人格和价值观体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灵,成为中国人的心灵导师。

孔子一生没有成为王,但是他在中国文化中,始终以素王的形象出现,他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无冕之王。

在这一点,秦始皇与孔子基本打平。秦始皇在武功方面,孔子在思想建树方面,各有千秋,谈不上谁最伟大。

秦始皇其实一直是一个被低估被用有色眼镜看待的伟大人物。他对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对封建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对中国现在疆域的形成,对现在的政治制度的形成等,都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他统一全国,开疆拓土,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开发北疆,开拓西南,他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在经济社会社会制度上,秦始皇也进行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创新。他度同制

、改币制、整交通、车同轨、书同文等,对中国后世的统一的制度、文化的形成,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连距秦始皇不远的西汉重臣桑弘羊都高度评价,说他“功如丘山,名传后世”。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更为公允一些,梁先生认为“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

这样看来,秦始皇在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疆域民族等的形成,有着无与伦比的伟大功绩!这样的贡献放在世界上,那绝对是雄才大略的君主!

我们再来看看孔子的功绩。孔子的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人意识形态的基础,奠定了中国人价值观的基础,成为中国人的心灵的塑造者。他的儒家学说,不仅仅影响着中国人,还影响了亚洲等大部分国家,他提出的人类最高理想大同世界的观点,几乎成为世界普遍价值观,他仁者爱人的社会理想,他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伦价值理念,也成为普世价值。他是世界十大著名思想家之首。他的伟大,也许只有宗教的神才能与之想匹敌。他不是宗教中的神,他是中国人中现实的圣人。

也就是说,秦始皇塑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塑造了现在中国的疆域;而孔子承上启下地链接了中国的文化,他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

在这一点,秦始皇与孔子同样打了个平手!他们是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伟人。

如果真的要分出个高下的话,好玩的国学认为,可以从动机上来比较。不过这一点也许对秦始皇并不公平。因为,儒家学说基本上是讲动机的。

从动机上来说,秦始皇所创造的这些丰功伟绩,不过是满足他个人私欲的衍生品,他是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梦想永远成为统治者,成为始皇帝,成为千秋万代的王朝,这些都是他的私人的、并不高尚的动机。

而孔子的动机,是思想家的动机,是想拯救全人类。他们是站在人类未来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去设计制度。孔子的小康社会、大同世界的理想,孔子的仁者爱人的价值观,孔子的德治和法治并重的治国理念,孔子的以礼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的学说,其实都是为了全人类的普世幸福。这可以说是一种普世的价值,具有一种类似于宗教家一般的悲天悯人的大境界大情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要比秦始皇伟大。

文化是终极的力量。和秦始皇一样牛逼的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世界上有两种最强大的力量,一种是枪炮,一种是思想,也就是意识形态,最终文化必将战胜枪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千年来占据中国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儒家,塑造了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儒家,奠定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事方式的儒家,最终是胜利者。

所以,好玩的国学认为,秦始皇绝对够伟大,但是孔子,更伟大!


好玩的国学


这个问题看幼稚,其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认识这个问题,要从中华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来看。

中华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肩负的责任就是:为了人类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所以,从黄帝开始,就在中华大地上传播这种文化,让仓颉造了“源头甲骨文”,用于记载“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黄帝还发明了“礼乐”制度,用于在生活、工作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

黄帝把这一切都做完了以后,就发动了两场大规模的战争,先是打败炎帝,之后又干停了蚩尤,之后,就在中华各个部落中,推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从黄帝到孔子、秦始皇这里,是传承的前一个阶段,到了孔子这个时候,黄帝所传的内容基本上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

于是,首先出现了老子,把“源头甲骨文”又重新研究了出来,并且,他自己还练成了,在出函谷关的时候,就用“源头甲骨文”写了《老子真经》。可是上面的字,当时谁都不认识,结果只能用通假字,修修改改就变成了《道德经》。

同时,又出现了孔子,孔子把黄帝的“礼乐”又挖掘了出来,并且,广收弟子进行推广。

等到老子与孔子把黄帝该传承的东西又都恢复了以后,秦始皇就出现了,他和黄帝一样重新统一了中国,要让一种文化能够跨越几千年的传承,没有大统一是不行的。

所以,老子、孔子、秦始皇的作用,就是黄帝的合体,要说伟大,都是一样的,少了谁都不行。


心智玩家


秦始皇伟大

首先,秦始皇统一中国功劳不容抺去,有人说“没有秦始皇,也必有雄主站出来一统”,这雄主不就是秦始皇么?不管哪个当始皇,“始”皇只有一个!大一统功劳怎能抹灭?中国国土面积是在大秦的基础上扩大开来,而这个事,正是始皇帝赢政做的!功劳千秋万代!

第二:始皇帝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这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标志。焚书坑儒是政治需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天下初定,之前六国六种制度,文字不同,尺度,重量器具不同,信仰不同,各种残余对抗势力威协国家政权,统一政治,思想势在必行!焚书,却不焚各类工具书如医书,技术书等。坑儒,坑的是各种奴隶制残余思想拥护者!各类术士!始皇帝摧毁奴隶制旧势力,开启中国封建皇朝新篇章!

第三,始皇帝伟大在于创造性地废除分封制,开启郡县制,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欧洲各国版图就是分封制的产物,历经数干年也没能一统,各小国之前都是某大王,王子领地),郡县制从制度上确定了中央集权,各郡首脑都是终身“公务员”,首脑国家任命,不能世袭!也正是这种制度的“超前”,遭到各种旧势力的抵制!加上当时法家平天下后治国的缺陷,导致秦灭亡。而汉开始后,刘邦也创造性的采取过渡综合办法,分封和郡县混合制度,初期先分王,顺应了分封势力的需求:如韩信。当时如不封韩信齐王,韩信已准备自立为王,后果可想而知。之后屠王,杀掉全部异姓王,天下王全归刘姓!进一步巩固政权,为后来实现郡县制打下基础!

第四,关于始皇和孔子谁伟大。这个没有可比性。孔子只是学术创立者,任何学术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儒家文化是人类知识宝库,儒家文化经过几干年演变,继承,其丰富程度已远不是孔子在世几十年的概括,定义。但如果离开政治做支撑,任何学派都可以被抛弃;反之,也可以被发扬光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开始推行的,儒术一直流传至今,如果当时汉武帝推的别家,那也就没儒家什么事了,国家治理也并不是没儒家不行,国外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他们自己的学派。国内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某些守旧的东西封锁中国人头脑几千年,导致中国近代落后……。

个人认为,始皇帝只一个,万古千秋!孔子是圣人,老子,道子,都是圣人,圣人不止一个!对后世影响看,始皇帝是“干古一帝”排第一位,殿定我中华政治,版图根基。而文化有多种,即便现在,中国文化百花齐放,也吸纳国外文化,海纳百川,而非儒家文化一种!


智锅1


孔子和秦始皇,都是现象级的人物,他们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两个人,谁的影响更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秦始皇剧照)

一、孔子和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实行了皇权政治。这种政治经过项羽短暂的复古失败后,刘邦又把秦始皇的皇权政治捡起来,继续往前推进。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末,前后长达两千年的时间。在这两千年里,皇权政治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上没有超过秦始皇设定的政治格局。

孔子对中国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文化的影响。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孔子的儒家学派是当时最大的学派,信徒众多。信徒众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孔子对旧有秩序的坚持,对旧有规则的维护,引发了不少怀旧的人的共鸣。但是,当时诸侯们从争霸的实用性,从战争的实际需要来考虑,却很少采用孔子的儒家学派,而对法家、纵横家、兵家这些用得最多。

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虽然不再需要法家这一类争霸的学说,但也没有重视儒家学派,而是用上了黄老学派。因为当时需要弥补战争创伤,提倡休养生息。

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趋于稳定后,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真正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心。

从此后,孔子的儒家学说一直占据着中国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国民的灵魂,这种统治地位,和秦始皇创建的皇权社会一样,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孔子剧照)

二、在皇权社会里,孔子和秦始皇的影响力哪个更大?

有人可能觉得,应该是孔子的影响力超过秦始皇。因为孔子的儒家学说,是属于思想文化层面的影响。思想层面的影响,是深入到了国民的灵魂之中,深入到了普通老百姓之中的。

但是我却认为,在皇权社会里,秦始皇创造的皇权政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孔子的儒家学说的影响。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儒家学说,已经和孔子的儒家学说有很大的区别,汉武帝的“儒术”,不只是包括了“儒”,还包括了“术”。这里的“术”,是一种统治手段,与孔子倡导的秩序和规则,其实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汉武帝不过是借儒家的外壳,装他自己强权统治的内容罢了。

其二,儒家学说虽然被统治者推崇,作为国家的主流思想文化。但是,统治者其实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按照儒家学说的方法来做。在和平年代,固然会歪曲儒家学说的内容;在动乱年代,统治者为了争夺皇位,更是完全把儒家学说抛到一边,采用当年法家、纵横家、兵家的手段,实施霸权。

总之,对儒家学说的解释,对孔子的解读,都是统治者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决定的,孔子成了一个借口,一件工具,与孔子的实际主张是不一样的。

既然后世的所谓“儒术”,与孔子的实际主张不是一回事,孔子还怎么影响中国历史呢?很显然,影响中国历史的,只能是秦始皇的皇权政治。

(皇权政治,图取其意)

三、中国历史走出皇权社会后,秦始皇和孔子的影响哪个大?

当中国皇权社会结束,中国走出皇权社会后,秦始皇创建的皇权思想其实还一直延续着。不过,这种皇权思想,显然与当下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是将被不断扬弃的制度和思想。而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因为皇权社会的消失而消失,在当下商品社会里,它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也必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的深远影响,显然是超过秦始皇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秦始皇是反对孔子学说的,但是恰恰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使得孔子的思想有了市场。儒学反对秦国吞并六国的行为的,儒家与法家也形同水火,所以,秦始皇才被儒子儒孙世代抹黑。儒学是有很大问题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这些东西,都是不讲逻辑,经不起推敲的,它不允许人们追求真理,它认为人民只要服从权威就可以了……总之孔子那些学说,试图建立的是一个极有秩序的理想国,不过,很可惜,他会错了天意!进步才是符合天意的,而要进步就要有竞争,基于进步这个目的的竞争,必须是良性的,而不是恶意的,恶性竞争是极具破坏性的,所以就必须公平,而要公平,就要有制度,关键是制度本身可以造成不公平,也可以营造公平,所以建立一个趋于公平的制度才行,但是趋于公平就会不利于既得利益者,所以集权体制下设计的制度很难以公平为基准,所以优秀的制度必然以民主为基础,所以实现民主才是一切的根本!那么民主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呢?严格来说,就人性来说,民主都不是自愿的,民主都是迫不得已的!民主会让统治者们非常难受,但是正是这种难受让他们统治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完善;集权会让统治者非常满足,飘飘然,俨然一副“天子”模样自居,但正是这种满足感让“天子”远离了人民,远离了真理,绝对的秩序让社会极度僵化,直至被上天抛弃!


天意论


两者属于不同范畴,不好比较,但是个人而言,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会选秦始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无数的伟人,无数的传奇。秦始皇和孔子可以说是二者各自领域的巅峰,各自的传奇,要比较他们谁更加伟大,犹如从原始森林中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根本无法做到,但是如果一定要二选一,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秦始皇。因为我觉得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秦始皇,中国封建王朝中第一位皇帝,也被后世称之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实现了华夏的江山大一统,结束了七雄争霸的局面,同时他设定的一些制度,法令,等诸多的措施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统一之后,认为自己德盖三皇,功高五帝,所以开创了皇帝的称号,其次他统一文字,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同时整合少数民族,对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其次他统一度量衡,修改币制,将铸造钱币的权利收归国有,修建驰道,兴修水利,再者,他命人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建长城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一些水利工程还有长城等建筑都造福了后世,到现在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虽然不可否认,这些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远远的利大于弊的。

秦始皇的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实现了天下一统,让华夏儿女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不至于像苏联那样最后分崩离析。

孔子,儒家的标杆,万世师表

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为后世留下的最宝贵的就是他的儒家思想,可以说他让整个华夏儿女在思想上实现了华夏的大一统,让后世有了共同的信仰。

在当今的世界,孔子的思想不可谓不大,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甚至在国外一些地方受到热捧,孔子周游列国就是想讲自己的儒家思想传遍天下,虽然他到死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的思想却在后来甚至被奉为国学,让后世都信仰了仁义礼智信等,让后世都有了同一个信仰,让后世有了很多规矩和道德的标杆,但是这些也都是在大一统之后才开始逐渐生根发芽的,也就是说,正是国家实现统一后,儒学才得到了更加蓬勃的发展,再也没有之前那种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儒学的传播有一定的程度上是建立在国家大一统的基础上的。

所以说综上所述,二者对中华文明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更伟大的,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秦始皇,因为那时候曾经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即便没有儒学,可能还会被其他家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还是要看统治者更推崇哪一个,所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但是是有先后之分的。

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认为谁更加占据头筹呢?


内心深处的小美好


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说了,我是这么理解的“秦始皇是客观上的伟大,孔子是主观上的伟大”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先说孔子,我们都知道孔子名丘,他是春秋时期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都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说。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使我们的民族形成了一个“仁义礼智信”民族。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主观的去推自己的思想,他没有私念,就是想我们都变得更好。所以说孔子是主观的伟大。



我们再说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他统一六国,统一文字,使车同轨,书同文。使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变化而始终没有分散。所以说秦始皇是伟大的。但是我为什么说他是客观的伟大?因为秦始皇在进行战争的时候他想的肯定是获的更多的权利,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荣耀,满足更多的自己的愿望!他不会意识到自己统一全国能给中国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他只是在为他整个家族谋利。虽然他的所作所以客观上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所以我说秦始皇是客观上的伟大。



所以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讲,我认为孔子还是要比秦始皇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